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新课程理念,历史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2011年,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天津的近代化发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天津乡土历史文化,试图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有益尝试。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研究活动主题:“天津的近代化发展”
1.活动背景及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以其作为契机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学以致用,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2)天津乡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课程资源。
(3)因为天津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有“百年中国看天津”的说法,所以组织学生在探究天津近代化发展历程中,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
2.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对近代天津历史发展的感性认识,探究天津近代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学会资料的收集和筛选,体验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多种实践活动。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参加者和时间安排
历史兴趣小组自愿报名参加,共20人,活动于暑假期间进行,以20天为限。
4.活动的阶段设计
(1)第一阶段(约3天):准备阶段
①教师介绍一些历史研究的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论文写作等方法。
②组织学生参观天津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使学生对天津历史的发展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天津的近代化发展这个主题,自拟子课题进行研究。
③学生经过讨论分别提出各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最终整合了两个讨论比较集中的课题作为此次活动的研究子课题。
子课题一:影响天津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
子课题二:从天津的西洋建筑来看租界文化
④依据这两大课题,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组10人),每组又自愿结合分成若干小组来分工合作进行研究;各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2)第二阶段(约12天):各组展开研究阶段
在此阶段的中期,召开一次中期交流会。各组学生将初步的研究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可提出一些建议或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3)第三阶段(约5天):研究成果形成阶段
各组学生汇总自己的研究结果,确定成果展示的形式(包括采用多媒体课件、撰写小论文、演讲、制作展牌等多种形式),最终完成研究。
(二)学生研究成果展示和活动中的师生交流
1.第一大组学生:
研究课题:影响天津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
分别研究了两个与天津近代化发展联系紧密的重要人物:李鸿章、袁世凯。
研究方式:采用参观名人故居和历史遗址,查阅文献资料,采访家庭中的祖辈等方式。
研究成果展示方式:将整理的资料、拍摄的照片和采访记录做成橱窗宣传栏进行展示。
天津不仅是个近代城市,更是个近代工业城市。天津工业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成长发展起来的,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就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机器局,还修建了大沽船坞。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1876年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生产水泥的公司。1879年,李鸿章试设天津到大沽的电报成功。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电报。1881年开创了中国最早的自主型铁路事业,天津周边有全国最早的铁道桥梁,铁桥和沉箱基础工法的采用都是全国最早的。1895年天津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1906年天津的教育陈列馆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图书馆的雏形。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天津兴建了北洋银元局和造币总厂;民国年间,天津又陆续出现了六大纱厂、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工厂以及一批近代化的面粉厂等工业基地。到1949年,天津共有4708家企业。天津这座城市无疑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中期交流会上,笔者认真倾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和初步汇报,并帮助学生筛选照片,建议是否能在照片下面配上说明词,这样展览时效果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甲感慨:
真没想到袁世凯这样的一个坏人,也干了这么多的好事?很多同学也点头称是。
笔者赶紧追问道:
你们能说说他都做了哪些好事?要论从史出才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比如袁世凯创办巡警、广兴教育,建立新式银行,鼓励发展实业,建立医院……这都对天津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笔者进一步启发:
历史人物往往是最能引起争论的,究其原因,是评价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这就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标准。
接着,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并建议这个小组的同学加深对袁世凯的全面了解,最终完成一篇有关袁世凯的历史小论文。 2.第二大组学生:
研究课题:从天津的西洋建筑来看租界文化。
研究方式: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了五大道和小白楼地区,将特色建筑进行拍照,对比中西建筑的风格。
研究成果展示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讲到天津城市近代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一切正是从租界开始的。租界与天津城市近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能源、交通、邮电、住宅、供电供水、排污等一系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运而生。根据1860年的《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先后依不平等条约,在天津建立租界区。为便利交通,各租界均沿海河设立,随着租界的出现,天津的城市性质与功能开始。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被誉为难得的建筑艺术宝库,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造就了中西兼容、古今并蓄的独特城市风貌。
在中期交流会上,通过倾听小组代表发言,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语出惊人、极富新意,但也显示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过于偏激,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比如当笔者提出:你对通商口岸如何评价?
多数学生都能答出,其严重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成为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重要基地,便利了列强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但对于开放通商口岸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则少有学生提及。
(一)学生的收获
1.过去学生过于关注课本知识,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历史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且还初步形了一种与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同的新型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特别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能够提出新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做了铺垫,比如学生发现:开平煤矿的采煤点在河北唐山的开平镇,而非一贯误解的在天津。
3.学生不但获得了历史知识,锻炼了能力,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正如某个学生所言,通过活动让她更多地了解家乡,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的感悟
1.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学相长,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2.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学生的研究性过程,教师应把握好分寸:当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教师最好别介入进去,不然会剥夺学生本可以自主尝试和发现的机会,以及从教训中进行学习的机会;当学生已经处于茫然无助、停滞不前的状态,教师便应该及时介入,不能无动于衷,可以适当给一些提示和启发:比如围绕问题的解决,如何制定一个初步的研究计划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师在课前就不能预设答案,更不能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反应引向预设的方向,应该鼓励学生反应的多样性与异质性。
3.教师对自身工作和任务有重新认识和定位,教师开始注意把所教内容与社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教学中更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观念,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应更主动地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
(三)发现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分析,所以显得课时有限,有些家长不够支持,怕暑假参加活动耽误学习。再者,查找资料缺乏甄别,不少同学容易相信网络上的资料。教师知识储备不足,需要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总之,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对于教学大有裨益。教师只有不断发挥教育智慧,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和创新,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才能使教材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天津市南开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员张宏老师在教学理论上给本文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指导,在此致谢。)
【作者简介】曹亚楠,女,1983年生,天津人,中学一级教师,天津市静文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研究活动主题:“天津的近代化发展”
1.活动背景及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以其作为契机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学以致用,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2)天津乡土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课程资源。
(3)因为天津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有“百年中国看天津”的说法,所以组织学生在探究天津近代化发展历程中,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
2.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对近代天津历史发展的感性认识,探究天津近代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学会资料的收集和筛选,体验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多种实践活动。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参加者和时间安排
历史兴趣小组自愿报名参加,共20人,活动于暑假期间进行,以20天为限。
4.活动的阶段设计
(1)第一阶段(约3天):准备阶段
①教师介绍一些历史研究的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论文写作等方法。
②组织学生参观天津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使学生对天津历史的发展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天津的近代化发展这个主题,自拟子课题进行研究。
③学生经过讨论分别提出各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最终整合了两个讨论比较集中的课题作为此次活动的研究子课题。
子课题一:影响天津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
子课题二:从天津的西洋建筑来看租界文化
④依据这两大课题,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组10人),每组又自愿结合分成若干小组来分工合作进行研究;各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2)第二阶段(约12天):各组展开研究阶段
在此阶段的中期,召开一次中期交流会。各组学生将初步的研究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可提出一些建议或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3)第三阶段(约5天):研究成果形成阶段
各组学生汇总自己的研究结果,确定成果展示的形式(包括采用多媒体课件、撰写小论文、演讲、制作展牌等多种形式),最终完成研究。
(二)学生研究成果展示和活动中的师生交流
1.第一大组学生:
研究课题:影响天津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
分别研究了两个与天津近代化发展联系紧密的重要人物:李鸿章、袁世凯。
研究方式:采用参观名人故居和历史遗址,查阅文献资料,采访家庭中的祖辈等方式。
研究成果展示方式:将整理的资料、拍摄的照片和采访记录做成橱窗宣传栏进行展示。
天津不仅是个近代城市,更是个近代工业城市。天津工业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成长发展起来的,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就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机器局,还修建了大沽船坞。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1876年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生产水泥的公司。1879年,李鸿章试设天津到大沽的电报成功。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电报。1881年开创了中国最早的自主型铁路事业,天津周边有全国最早的铁道桥梁,铁桥和沉箱基础工法的采用都是全国最早的。1895年天津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1906年天津的教育陈列馆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图书馆的雏形。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天津兴建了北洋银元局和造币总厂;民国年间,天津又陆续出现了六大纱厂、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工厂以及一批近代化的面粉厂等工业基地。到1949年,天津共有4708家企业。天津这座城市无疑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中期交流会上,笔者认真倾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和初步汇报,并帮助学生筛选照片,建议是否能在照片下面配上说明词,这样展览时效果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甲感慨:
真没想到袁世凯这样的一个坏人,也干了这么多的好事?很多同学也点头称是。
笔者赶紧追问道:
你们能说说他都做了哪些好事?要论从史出才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比如袁世凯创办巡警、广兴教育,建立新式银行,鼓励发展实业,建立医院……这都对天津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笔者进一步启发:
历史人物往往是最能引起争论的,究其原因,是评价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这就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标准。
接着,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并建议这个小组的同学加深对袁世凯的全面了解,最终完成一篇有关袁世凯的历史小论文。 2.第二大组学生:
研究课题:从天津的西洋建筑来看租界文化。
研究方式: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了五大道和小白楼地区,将特色建筑进行拍照,对比中西建筑的风格。
研究成果展示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讲到天津城市近代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一切正是从租界开始的。租界与天津城市近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能源、交通、邮电、住宅、供电供水、排污等一系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运而生。根据1860年的《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先后依不平等条约,在天津建立租界区。为便利交通,各租界均沿海河设立,随着租界的出现,天津的城市性质与功能开始。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筑群被誉为难得的建筑艺术宝库,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造就了中西兼容、古今并蓄的独特城市风貌。
在中期交流会上,通过倾听小组代表发言,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语出惊人、极富新意,但也显示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过于偏激,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比如当笔者提出:你对通商口岸如何评价?
多数学生都能答出,其严重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成为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重要基地,便利了列强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但对于开放通商口岸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则少有学生提及。
(一)学生的收获
1.过去学生过于关注课本知识,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历史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且还初步形了一种与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同的新型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通过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特别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能够提出新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做了铺垫,比如学生发现:开平煤矿的采煤点在河北唐山的开平镇,而非一贯误解的在天津。
3.学生不但获得了历史知识,锻炼了能力,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正如某个学生所言,通过活动让她更多地了解家乡,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师的感悟
1.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学相长,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2.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学生的研究性过程,教师应把握好分寸:当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教师最好别介入进去,不然会剥夺学生本可以自主尝试和发现的机会,以及从教训中进行学习的机会;当学生已经处于茫然无助、停滞不前的状态,教师便应该及时介入,不能无动于衷,可以适当给一些提示和启发:比如围绕问题的解决,如何制定一个初步的研究计划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师在课前就不能预设答案,更不能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反应引向预设的方向,应该鼓励学生反应的多样性与异质性。
3.教师对自身工作和任务有重新认识和定位,教师开始注意把所教内容与社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教学中更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观念,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应更主动地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
(三)发现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分析,所以显得课时有限,有些家长不够支持,怕暑假参加活动耽误学习。再者,查找资料缺乏甄别,不少同学容易相信网络上的资料。教师知识储备不足,需要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总之,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对于教学大有裨益。教师只有不断发挥教育智慧,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和创新,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才能使教材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天津市南开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员张宏老师在教学理论上给本文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指导,在此致谢。)
【作者简介】曹亚楠,女,1983年生,天津人,中学一级教师,天津市静文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