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内化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h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外阅读课内化”,那是“外文内读”。这里的“外文”是指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书籍;“内读”是指把这些文章、书籍与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众所周知,小学生在阅读上如同一块璞玉,需教师精雕细琢,合理引导,方成大器。实践表明,“课外阅读课内化”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灵丹妙药,它花时少、效果好,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早日形成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延伸文本,拓展视野,锤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试想,当学生如幼儿扶床学步、呀呀学语一般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多么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啊!而最好的“传、教”场所就是学生熟悉的课堂,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教师绝不能舍本逐末,舍近取远,放弃课外阅读的主阵地而在茫茫学海中无为而治。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文书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阅读训练的常规武器,教师通过紧凑、有效的课堂教学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自主阅读铺设道路。但是一本语文书上也只有二三十篇课文,每篇课文以600~800字计算,一学期的阅读量最多也只有两万多字。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如果分到四个学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少于10万字。两相比较,如果只读一本语文书,学生阅读量明显不足,长此以往,阅读能力的形成不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古语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说出了学语文要多读。著名学者商友敬老先生曾说:“对语文教学而言,读书应该放在第一位。怎么读?出声地朗读。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都不会显露出来,而只是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上活起来。”商老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也应该像老先生说的那样,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词义,体会情感。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教学前,笔者总是要做大量查阅、收集资料的工作,把与课文基本相同的文章收集整理,形成一整套学生课外阅读的素材库,在新课教学完毕后推荐给学生。在推荐的同时,笔者还把那些短小精悍的美文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一来指导学生阅读,二来组织大家诵读。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传授了阅读方法,开拓了学生视野,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真是一举数得。
  二、记载词句,积累语言,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读写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写”是指摘抄,是把文中优美的词句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以备作文之需。
  1.词句摘抄要体现目的性。课外阅读的摘抄不能盲目,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应体现它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实践中,我们曾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在摘抄时,凭一时之兴趣,高兴时,如脱缠之野马,一口气把三五天的量都记完了;无趣时,又几天内纹丝不动,缺乏课外阅读摘抄的计划性。而且学生摘抄时良莠不分,针对性又差,对作文的帮助不大,效果明显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觉得课外阅读的摘抄应和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结合,教什么就读什么、抄什么,作文时加以运用,效果更好。
  2.词句摘抄要追求时效性。所谓时效性,就是在短时间内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引导学生摘抄词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丰富学生词汇量,就好像是水库蓄水一般。平时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提升。但这仅仅是我们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把平时阅读中所掌握的大量的、经典的、优美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从而提高习作水平,时效性也就体现在学生的每次作文中。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制定比较详细的阅读、作文的计划,依计而行。这样,学生对摘抄的词句及时运用,作文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3.词句摘抄要展示优美性。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评价一篇作文质量的优劣虽然是多元的,但是语言的优美、老练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学生作文中那些能得到教师称赞的词句多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积攒起来的,并恰当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因此,词句的摘抄要展现优美性,教师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适当引导,及时批阅,树立榜样。这样不仅刺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优化了阅读。水涨船高,课外阅读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加速了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成,真正起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倡导下,学生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下,既研读了文本,又诵读了课外读物,还摘抄了优美词句,在锤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习作作文水平。因此,笔者认为,课外阅读课内化不失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外阅读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内研究者在探讨教研信息化的问题时,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探索教研信息化的建设。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实际,以“重庆教研网”为载体,探索教研信息化建设策略,在具体实施的基础上搭建基于广大教师参与的社会化、大众化网络教研平台,形成重庆教研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和模式。  关键词:教研;信息化;教研网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研机构要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克服传统教研方式的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正确使用同时受文化的制约。本文通过对比中法颜色词的运用,浅析中法词汇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颜色词;词汇运用;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也就慢慢形成了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对比东、西方,由于传统思维模式以及语言系统规范的不同,其文化差异更为突出。放眼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股不可阻挡之势向人
期刊
摘 要:班婕妤生活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王朝,其家族——班氏,在当时地位显赫,文武兼备,德行辈出,可谓盛极一时。班婕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所以涵养颇高。汉代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班婕妤,其言行举止无不彰显着儒家思想。然而,从她的生活态度及其作品中亦可以看到道家思想的痕迹。两种思想存在于班婕妤之身,其呈现形式为外儒内道。本文将通过对她的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分析,来研究她外儒内
期刊
摘 要:撰写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基层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基层电大;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
期刊
摘 要:该文结合幼师语文教学实践,就幼师前三年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进行探讨,并以课前三分钟实训为例,探索创建了幼师生口语表达三分钟实训的全过程目标管理系统。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表达;三分钟实训  口语表达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幼师生口才的训练无疑是其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足见教师语言在“亲其师,信其道”中的魅力。据此,笔者在
期刊
数学将给孩子的美好童年留下什么?给孩子的明天又留下什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他们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笔者想,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最近,张老师就给我们上了一节很好的示范课。  一、回归原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愉快数学”并不只是讲讲故事、看看图片、做做游戏,而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强烈。  这节课的开始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中学美术欣赏课,针对被人忽视的教学细节——学习反馈,探讨缺失的现象,并分析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最为重要的学习反馈不应成为个别学生的学习反馈,也不应该全盘放弃欣赏课的作业,更不能缺失了对全体学生评价和过程性学习反馈。  关键词:学生;美术欣赏课;学习反馈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只有掌握并利用了教学的反馈信息,才能使教学处于
期刊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引导学生多边探究,“玩转”计算。下面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
期刊
我和学生讨论、探究《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心情一直平静不下来。《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大意为:清晨,“我”在海边散步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他们扔回大海。被困的小鱼有成千上百条,“我”忍不住劝小男孩,浅水洼里的小鱼是捡不完的,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捡边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是啊,每一条小鱼
期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概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彼此的心灵都是以“善”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也许是后来的尘世中越来越多的俗事过多地搅乱了我们的视线,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以致我们原本至纯的心灵掺杂了些许尘垢。  还记得小学时期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嘱咐》,文中那位善良、慈祥的母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