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家庭幸福、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挑战的需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教师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责任十分重大。
在学校实施的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担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任务;只有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品德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涉及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的问题。不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在思品教学中的实施,不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得以实施重要,这是思品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是它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教育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使之养成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逐步具备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渐渐拥有爱自然、爱科学和爱和平的人生觀和价值观等。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点,更是体现其目标价值的所在。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跟科学、美术等不参加统考的学科一样,被视为“豆芽科”,不受人重视,常常为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让路,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悖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发展,社会的需要对人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明确课程目标,形成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品德的总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尤为重要,这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如、热爱生命、爱护环境、孝敬父母、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了解他人、关心社会、了解法律、关注国情等等。其中每个方面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和价值观的确立。课堂教学如果不顾及课程目标要求,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就会误人子弟,收效不大。所以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要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和“充分依靠学生”的思想观念,把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情感和价值观,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价值。
二、实施课程目标,培养情感和价值观。
为了更好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例如:教师在教学《爱惜自己的名誉》一课时,教师要先讲讲班里学生损害别人名誉的事情,如诬陷人、骂人等等,再让学生讨论:你是否爱惜自己的名誉,你喜欢别人损害自己的名誉吗?最后引导学生接受自尊自爱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知荣辱、知羞耻,要求他们的行为必须符合道德要求,不做有损害别人名誉的事,懂得自己要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要明辨是非,做到自尊自爱。也可进一步教导学生要彼此团结,互敬互爱,与别人和睦相处,逐步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目标。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美学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以及科学技术教育等,根据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人格,教育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热爱家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践行课程目标,实现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步实现其情感、价值观。如教师在教学《学做家务》一课时,可以先问问班上学生:谁做家务了,都做了些什么家务活;并请做了家务的同学谈谈其做家务的辛苦和感受。然后讨论:做家务的好处与不做家务的坏处,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热情。课后安排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主动帮助妈妈洗碗、洗衣、拖地、烧开水、煮饭…,让学生主动接受劳动,促其能体会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使之能知恩、报恩,受到感恩的教育。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带领学生打扫街道,到养老院为老人服务等等,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习惯;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如唱歌比赛、阳光大课间操比赛、绘画比赛、棋类比赛等等,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陶冶心情、磨练意志、坚定信心,树立奋斗不息的理想。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能感到真实,可信,以此为榜样,教育和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明白是非,学会处事、学会生活,使其能感受其生存价值和意义。
总的说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思想品德中的实施,是学校培养学生良性人格的关键。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的交融”,逐步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知识、价值与情感的统一”,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学校实施的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担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任务;只有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品德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涉及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的问题。不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在思品教学中的实施,不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得以实施重要,这是思品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是它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教育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使之养成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逐步具备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渐渐拥有爱自然、爱科学和爱和平的人生觀和价值观等。教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点,更是体现其目标价值的所在。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跟科学、美术等不参加统考的学科一样,被视为“豆芽科”,不受人重视,常常为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让路,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悖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发展,社会的需要对人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明确课程目标,形成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品德的总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基础。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尤为重要,这具体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如、热爱生命、爱护环境、孝敬父母、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了解他人、关心社会、了解法律、关注国情等等。其中每个方面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和价值观的确立。课堂教学如果不顾及课程目标要求,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就会误人子弟,收效不大。所以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要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和“充分依靠学生”的思想观念,把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情感和价值观,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价值。
二、实施课程目标,培养情感和价值观。
为了更好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例如:教师在教学《爱惜自己的名誉》一课时,教师要先讲讲班里学生损害别人名誉的事情,如诬陷人、骂人等等,再让学生讨论:你是否爱惜自己的名誉,你喜欢别人损害自己的名誉吗?最后引导学生接受自尊自爱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知荣辱、知羞耻,要求他们的行为必须符合道德要求,不做有损害别人名誉的事,懂得自己要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要明辨是非,做到自尊自爱。也可进一步教导学生要彼此团结,互敬互爱,与别人和睦相处,逐步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目标。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伦理与道德教育、美学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以及科学技术教育等,根据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人格,教育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热爱家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践行课程目标,实现情感和价值观。
思想品德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步实现其情感、价值观。如教师在教学《学做家务》一课时,可以先问问班上学生:谁做家务了,都做了些什么家务活;并请做了家务的同学谈谈其做家务的辛苦和感受。然后讨论:做家务的好处与不做家务的坏处,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热情。课后安排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主动帮助妈妈洗碗、洗衣、拖地、烧开水、煮饭…,让学生主动接受劳动,促其能体会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使之能知恩、报恩,受到感恩的教育。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带领学生打扫街道,到养老院为老人服务等等,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习惯;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如唱歌比赛、阳光大课间操比赛、绘画比赛、棋类比赛等等,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陶冶心情、磨练意志、坚定信心,树立奋斗不息的理想。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能感到真实,可信,以此为榜样,教育和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明白是非,学会处事、学会生活,使其能感受其生存价值和意义。
总的说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思想品德中的实施,是学校培养学生良性人格的关键。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的交融”,逐步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知识、价值与情感的统一”,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