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刚刚进入2020年,我便收到94岁的耄耋老人李政道的亲笔鼠年贺岁卡,感到十分欣喜。
李政道的贺年卡是一个折页。打开一看,左边是他亲笔画的一幅彩色简笔画,一树红梅报新春,树枝上挂了5只红灯笼,写了5个字:“‘鼠’你最有福”。“鼠”是“数”谐音,李老数我最有福,真不敢当!图的右下方红花绿草大地上,有一只活泼的小松鼠,卷着一条大尾巴,可爱动人。右边是李老手书的几行字——渝生先生:
喜福伴君庚子年
非你莫“鼠”更争先
李政道
岁末“猪”福
“鼠”谐音“属”,非你莫属;
“猪”谐音“祝”,岁末祝福。庚子年是公元2020年的中华农历甲子纪年,六十载一轮回。2个甲子120年前的公元1900年是庚子赔款之年,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忘初心,奋力争先!
李老的贺年卡图文并茂,体现了他一贯的科学艺术相关联、一枚硬币有两面的深刻思想,其谆谆教导,使我获益良多,眼前一派桃红柳绿的美好前景,不禁令人扬鞭策马自奋蹄!
李政道是1926年上海生人,他和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共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之先河。获奖时,李政道年仅31岁,杨振宁35岁。
李杨同获诺贝尔科学奖已经过去63年了。1957年那时我才14岁,刚上初中,一天放学路过街头贴报栏处,看见那里人头攒动,挤出来的人表情都很严肃,也有掩饰不住欣喜者。我挤进去,看到大家都关注1篇短讯,只有小小1块豆腐干的篇幅,一共几十个字而已,但外加1张二人合影的照片,当然是黑白的,很是显眼。从此我记住了李政道和杨振宁这2个首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的名字。
李政道、杨振宁自20世纪40年代中叶赴美留学,再回到中国已是70年代初了,他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接见,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8年我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年听了李政道来院所作的学术报告,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诫我们学科学的,也要学中国古代的经典,特别要学“三经”:《易经》《墨经》《山海经》,因为《易经》里有很多原始的科学概念的萌芽,如八卦之阴阳二爻,就有数学上二进制的雏形;《墨经》里有几何、力学、光学;《山海经》里的“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神话幻想也是科学的本质属性。我还曾陪李政道、秦惠箬夫妇到中国美术馆看“师牛堂主”李可染的画展,后来李可染为李政道画过好几张生动而又深刻的科学画。
到了2000年,李政道来中国科技馆参观,同青少年见面,向孩子们普及科学。我时任中国科技馆馆长,我们聊了许多,李老夸我记性好,他也记住了我。其后,李老每年都给我寄来贺年卡,一寄便是20年,今年李老已经94岁了,又如期给我寄来新年贺卡,真令我不勝荣幸之甚!今天在《中国科技教育》杂志上发表此文,也是纪念李政道2001年为本刊的前身《科技辅导员》杂志题写刊名。
李政道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李政道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而不懈努力,成果卓著。他还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USPEA),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他争取到了国际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每年回国亲自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1994年李政道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为了纪念李先生已故夫人秦惠箬女士,李政道于1997年捐赠私人储蓄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后又增加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箬政基金”,全称“秦惠箬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
该基金宗旨是资助入选的优秀大学本科生(其中至少应有一半女生),帮助他们利用暑假和课余时间了解和获得学术研究工作的训练和经验,使他们有机会与活跃在第一线的高水平科学家接触,扩展他们的视野。
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因此,他在2014年捐资设立了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基金,举办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激发了青年学子对创作科艺作品的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有力推动了科艺交融理念的普及,使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融合与创新,成为科学界与艺术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刚刚进入2020年,我便收到94岁的耄耋老人李政道的亲笔鼠年贺岁卡,感到十分欣喜。
李政道的贺年卡是一个折页。打开一看,左边是他亲笔画的一幅彩色简笔画,一树红梅报新春,树枝上挂了5只红灯笼,写了5个字:“‘鼠’你最有福”。“鼠”是“数”谐音,李老数我最有福,真不敢当!图的右下方红花绿草大地上,有一只活泼的小松鼠,卷着一条大尾巴,可爱动人。右边是李老手书的几行字——渝生先生:
喜福伴君庚子年
非你莫“鼠”更争先
李政道
岁末“猪”福
“鼠”谐音“属”,非你莫属;
“猪”谐音“祝”,岁末祝福。庚子年是公元2020年的中华农历甲子纪年,六十载一轮回。2个甲子120年前的公元1900年是庚子赔款之年,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忘初心,奋力争先!
李老的贺年卡图文并茂,体现了他一贯的科学艺术相关联、一枚硬币有两面的深刻思想,其谆谆教导,使我获益良多,眼前一派桃红柳绿的美好前景,不禁令人扬鞭策马自奋蹄!
李政道是1926年上海生人,他和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共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之先河。获奖时,李政道年仅31岁,杨振宁35岁。
李杨同获诺贝尔科学奖已经过去63年了。1957年那时我才14岁,刚上初中,一天放学路过街头贴报栏处,看见那里人头攒动,挤出来的人表情都很严肃,也有掩饰不住欣喜者。我挤进去,看到大家都关注1篇短讯,只有小小1块豆腐干的篇幅,一共几十个字而已,但外加1张二人合影的照片,当然是黑白的,很是显眼。从此我记住了李政道和杨振宁这2个首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的名字。
李政道、杨振宁自20世纪40年代中叶赴美留学,再回到中国已是70年代初了,他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接见,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8年我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年听了李政道来院所作的学术报告,印象最深的是,他告诫我们学科学的,也要学中国古代的经典,特别要学“三经”:《易经》《墨经》《山海经》,因为《易经》里有很多原始的科学概念的萌芽,如八卦之阴阳二爻,就有数学上二进制的雏形;《墨经》里有几何、力学、光学;《山海经》里的“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神话幻想也是科学的本质属性。我还曾陪李政道、秦惠箬夫妇到中国美术馆看“师牛堂主”李可染的画展,后来李可染为李政道画过好几张生动而又深刻的科学画。
到了2000年,李政道来中国科技馆参观,同青少年见面,向孩子们普及科学。我时任中国科技馆馆长,我们聊了许多,李老夸我记性好,他也记住了我。其后,李老每年都给我寄来贺年卡,一寄便是20年,今年李老已经94岁了,又如期给我寄来新年贺卡,真令我不勝荣幸之甚!今天在《中国科技教育》杂志上发表此文,也是纪念李政道2001年为本刊的前身《科技辅导员》杂志题写刊名。
李政道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李政道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而不懈努力,成果卓著。他还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USPEA),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他争取到了国际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每年回国亲自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1994年李政道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为了纪念李先生已故夫人秦惠箬女士,李政道于1997年捐赠私人储蓄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后又增加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箬政基金”,全称“秦惠箬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
该基金宗旨是资助入选的优秀大学本科生(其中至少应有一半女生),帮助他们利用暑假和课余时间了解和获得学术研究工作的训练和经验,使他们有机会与活跃在第一线的高水平科学家接触,扩展他们的视野。
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因此,他在2014年捐资设立了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基金,举办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激发了青年学子对创作科艺作品的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有力推动了科艺交融理念的普及,使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融合与创新,成为科学界与艺术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