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学生未来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教师侧重于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往往容易忽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审视以往授课模式并找到其中的不足,巧用阅读训练迁移写作能力,同时借助读写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趣味,点燃其探究热情,使之释放出自身潜能,从而构建出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启蒙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教师未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分离,严重影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现。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策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使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发挥出更理想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措施
(一)找准切入方向,深入解读文体
实际授课时,教师应对读和写之间的“结合点”找准,在固定时间展现出语文的潜在魅力,燃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迎合其爱好奇的成长特点。授课前,教师应总揽大纲与教材,对各单元的文体进行整合,对当中训练点做到深究,找到切入方向,设计读写的不同方案,让学生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能感受到新奇。授课时,教师可从宏观角度切入,通过双向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萌生表达欲望,再配以写作训练等加强当中联系,满足其猎奇欲望,迫切希望在教师的点拨或多角度探究中寻找所需答案,在由浅及深的递进中对其理解能力做到极大程度提升,完成文章内涵的挖掘。教师在多样化的点拨下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望,配以实践活动来强化其表达技巧将文中的写作手段进行利用,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有效锻炼。例如,在解读《荷花》时,需要基于原本的阅读技巧对荷花姿态进行联想,使之能够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脑中画面的构建。教师以四季为切入点,结合之前的《燕子》进行对比,使学生对观察角度进行辨别,能够在略读中走入作者用文字构建的场景。通过精读让学生简述文章描写的内容,使之对脉络进行理清,再出示生字,以上下文意为“工具”对“饱胀”“飘动”“翩翩”等字词含义进行揣测,让其自由且不失约束的环境下讨论,在交流中看到一池荷花。教师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将脑中想象进行实体化,同时让其根据作品来复述,将“冒”的动作做到展现,也明白“伸”和“长”是不能对荷花的形象进行精准描写,感受到用词的重要性。教师随之留下小练笔任务,写下小鱼“昨夜做的好梦”,让学生将脑中想象转换为书面方式,借助所学技巧来进行精准表达,使之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有效提升。
(二)借助读写结合,感受当中趣味
新课程下,教师开始结合小学生真实需求构建读与写的共同体,使之在参与时感受到不同乐趣,不再抵触写作而是带着较大的表达欲望在课堂中分享,满足其各阶段多种需求。教师可通过作业、双向互动等方式对学生间不同的能力范围进行切实有效收集,秉承着“组内异构”的先进理念将其分为 4-6 人的小组,让内、外向的学生被分配至各组,同时保证“组间同构”,让组员的能力差距相似,能够进行多层次的讨论,释放各组员的闪光点并被同学尊重,凭借极高自信去表达,锻炼其交际能力。例如,在解读《观潮》《火烧云》时,教师可以借助群文阅读的手段,让其对喜爱的景象进行描绘,使之先对景物的特点进行收集,再回顾自身经历,最后选择写作顺序并构建出整体框架,将内容与写作手法做到灵活确定,能够在读中吃透写作技巧与当中情感,可以通过字句的隐含方式进行自身情感的传递,亦或者借助直接表达的手段传递心情的波动,吸引读者。教师鼓励小组间对作品进行相应分享,在交流中使之思路打开,以景或人为题,每组创作一句并进行收集,以排序的方式组合,让其阅读并看到一个篇组合而成的小短文,让其在“玩”中带着热情参与,燃起多种不同的表达欲望,使之作品带有情感与趣味,不再雷同和畏惧。教师在解读《颐和园》时,可以设计“寻找遗产”的活动,让学生依托自身的信息能力,在小组配合中对报刊、网络中的所需信息进行收集,鼓励其完成相应分类。部分小组凭借个人特长以简笔画、水彩等方式将资料做到展现,有的小组以图文来分享,在自由又有方向的活动中去阅读,对其原有语言知识进行相应积累,在写作时巧妙运用,凸显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三)巧用阅读训练,迁移写作技巧
读可谓写的基础,故阅读量应得到积累,但小学生的热情不足且自律缺失,教师应对其各阶段的成长特点进行尊重,使之个性差异得到满足,巧用多种不同的阅读训练,让其将文中写作技巧做到切实有效迁移并用于写作。因小学生年龄不大,在阅读时应对文本内容进行精选,教师可根据教材做到相应拓展,使读写范围扩大并看到相同的写作技巧,能够在后续的训练中准确运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着多文体的作品,具有经典性,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喜好通过课外阅读来满足其个性的需求,让阅读气氛较为轻松,能够燃起其参与热情,形成终身的阅读意识而不再畏惧,增加其原有阅读量,与新课程的需求相契合。例如,教师在纠正作文“无序”的问题时,可以结合《花钟》和《蜜蜂》的阅读,让学生体味当中严谨的操作,也可通过绘画手段将主人公所做的事情进行展现,鼓励其用“接着”“然后”等词语以自身的话语来复述。此时,教师点拨“我们可以去掉其中一个实验步骤吗?”,学生结合之前绘制图形、试验流程等进行讨论,回答出“不可以”,在探究中看到法布尔在试验时的严谨操作。教师在选取《昆虫记》的片段进行课外阅读,使之完成与试验相关的习作,能够掌握写作顺序,迁移阅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凸显出读写结合在新模式下的实效性。教师亦可鼓励学生对优美句子做到收录,以圈画或抄写等方式加深记忆,配以饱含情感的阅读将写作技巧进行极大程度掌握,能够在后续表达中巧用。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读写结合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每次写作的时候总是写不出什么内容,但平时却很能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不够。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重要前提。阅读分为粗读和细读。粗读一般是快速地对整篇文章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目的是为了快速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而细读则需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细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还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发自己的感悟,并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以此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对图片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要充分尊重學生天马行空的想法,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二、结语
新时期下,教师巧用读写结合的手段对授课方案进行切实有效创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解读流程,让小学生在饱含新颖性的课堂中带着热情参与,能够使作文愈发多元化,带有真实情感而对其写作能力做到极大程度提升。实践中,教师对新授课方案的成效进行科学且全面化反思,以学生所在高度去拓展解读途径,使之饱含热情参与其中,感受到读写的乐趣,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感悟出简单的哲理,对语文素养做到切实有效提升,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参考文献
[1]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2]李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50-51.
[3]柏生田.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9):77-7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启蒙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教师未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分离,严重影响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现。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策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使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发挥出更理想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措施
(一)找准切入方向,深入解读文体
实际授课时,教师应对读和写之间的“结合点”找准,在固定时间展现出语文的潜在魅力,燃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迎合其爱好奇的成长特点。授课前,教师应总揽大纲与教材,对各单元的文体进行整合,对当中训练点做到深究,找到切入方向,设计读写的不同方案,让学生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能感受到新奇。授课时,教师可从宏观角度切入,通过双向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萌生表达欲望,再配以写作训练等加强当中联系,满足其猎奇欲望,迫切希望在教师的点拨或多角度探究中寻找所需答案,在由浅及深的递进中对其理解能力做到极大程度提升,完成文章内涵的挖掘。教师在多样化的点拨下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望,配以实践活动来强化其表达技巧将文中的写作手段进行利用,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有效锻炼。例如,在解读《荷花》时,需要基于原本的阅读技巧对荷花姿态进行联想,使之能够在阅读的同时完成脑中画面的构建。教师以四季为切入点,结合之前的《燕子》进行对比,使学生对观察角度进行辨别,能够在略读中走入作者用文字构建的场景。通过精读让学生简述文章描写的内容,使之对脉络进行理清,再出示生字,以上下文意为“工具”对“饱胀”“飘动”“翩翩”等字词含义进行揣测,让其自由且不失约束的环境下讨论,在交流中看到一池荷花。教师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将脑中想象进行实体化,同时让其根据作品来复述,将“冒”的动作做到展现,也明白“伸”和“长”是不能对荷花的形象进行精准描写,感受到用词的重要性。教师随之留下小练笔任务,写下小鱼“昨夜做的好梦”,让学生将脑中想象转换为书面方式,借助所学技巧来进行精准表达,使之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有效提升。
(二)借助读写结合,感受当中趣味
新课程下,教师开始结合小学生真实需求构建读与写的共同体,使之在参与时感受到不同乐趣,不再抵触写作而是带着较大的表达欲望在课堂中分享,满足其各阶段多种需求。教师可通过作业、双向互动等方式对学生间不同的能力范围进行切实有效收集,秉承着“组内异构”的先进理念将其分为 4-6 人的小组,让内、外向的学生被分配至各组,同时保证“组间同构”,让组员的能力差距相似,能够进行多层次的讨论,释放各组员的闪光点并被同学尊重,凭借极高自信去表达,锻炼其交际能力。例如,在解读《观潮》《火烧云》时,教师可以借助群文阅读的手段,让其对喜爱的景象进行描绘,使之先对景物的特点进行收集,再回顾自身经历,最后选择写作顺序并构建出整体框架,将内容与写作手法做到灵活确定,能够在读中吃透写作技巧与当中情感,可以通过字句的隐含方式进行自身情感的传递,亦或者借助直接表达的手段传递心情的波动,吸引读者。教师鼓励小组间对作品进行相应分享,在交流中使之思路打开,以景或人为题,每组创作一句并进行收集,以排序的方式组合,让其阅读并看到一个篇组合而成的小短文,让其在“玩”中带着热情参与,燃起多种不同的表达欲望,使之作品带有情感与趣味,不再雷同和畏惧。教师在解读《颐和园》时,可以设计“寻找遗产”的活动,让学生依托自身的信息能力,在小组配合中对报刊、网络中的所需信息进行收集,鼓励其完成相应分类。部分小组凭借个人特长以简笔画、水彩等方式将资料做到展现,有的小组以图文来分享,在自由又有方向的活动中去阅读,对其原有语言知识进行相应积累,在写作时巧妙运用,凸显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三)巧用阅读训练,迁移写作技巧
读可谓写的基础,故阅读量应得到积累,但小学生的热情不足且自律缺失,教师应对其各阶段的成长特点进行尊重,使之个性差异得到满足,巧用多种不同的阅读训练,让其将文中写作技巧做到切实有效迁移并用于写作。因小学生年龄不大,在阅读时应对文本内容进行精选,教师可根据教材做到相应拓展,使读写范围扩大并看到相同的写作技巧,能够在后续的训练中准确运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着多文体的作品,具有经典性,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喜好通过课外阅读来满足其个性的需求,让阅读气氛较为轻松,能够燃起其参与热情,形成终身的阅读意识而不再畏惧,增加其原有阅读量,与新课程的需求相契合。例如,教师在纠正作文“无序”的问题时,可以结合《花钟》和《蜜蜂》的阅读,让学生体味当中严谨的操作,也可通过绘画手段将主人公所做的事情进行展现,鼓励其用“接着”“然后”等词语以自身的话语来复述。此时,教师点拨“我们可以去掉其中一个实验步骤吗?”,学生结合之前绘制图形、试验流程等进行讨论,回答出“不可以”,在探究中看到法布尔在试验时的严谨操作。教师在选取《昆虫记》的片段进行课外阅读,使之完成与试验相关的习作,能够掌握写作顺序,迁移阅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凸显出读写结合在新模式下的实效性。教师亦可鼓励学生对优美句子做到收录,以圈画或抄写等方式加深记忆,配以饱含情感的阅读将写作技巧进行极大程度掌握,能够在后续表达中巧用。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读写结合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每次写作的时候总是写不出什么内容,但平时却很能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不够。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重要前提。阅读分为粗读和细读。粗读一般是快速地对整篇文章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目的是为了快速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而细读则需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细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还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发自己的感悟,并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以此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对图片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要充分尊重學生天马行空的想法,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二、结语
新时期下,教师巧用读写结合的手段对授课方案进行切实有效创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解读流程,让小学生在饱含新颖性的课堂中带着热情参与,能够使作文愈发多元化,带有真实情感而对其写作能力做到极大程度提升。实践中,教师对新授课方案的成效进行科学且全面化反思,以学生所在高度去拓展解读途径,使之饱含热情参与其中,感受到读写的乐趣,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感悟出简单的哲理,对语文素养做到切实有效提升,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参考文献
[1]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2]李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50-51.
[3]柏生田.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