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典诗歌以它丰满的血肉和恒久的艺术魅力而源远流长。古典诗歌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经典名篇集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字里行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传达的喜怒哀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细品曼妙语言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理性的升华。因此,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追求真精神:理智情感的培养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理智情感的方方面面。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还要深入分析,直接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
真理的执着与追求 漫漫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坎坷挫折、艰难险阻总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方向,此时此刻,有的人会望而却步,但也有的人会勇往直前,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奋力拼搏。屈原身处逆境,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忠于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后世无数文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的有力见证。
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优秀的古典诗作之所以能恒久流传,不仅是因为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读上去琅琅上口,更主要的是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似只是在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但反复品读后我们不难发现整首词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上阙“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作者体会到了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间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何必眷恋天上的美好呢?下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则告诉我们人生有欢聚也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不可能事事圆满。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来源于坎坷的人生遭际,真实地表现在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中。
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进步青年。
弘扬善的品格: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对人格的形成以及人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
炽热的爱国情怀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具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翻开中国古典诗歌的长卷,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涌现在我们眼前:屈原、杜甫、陆游、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用激情昂扬的笔调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些作品凝聚着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理想和追求,为我们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了最生动的素材。
浓烈的至爱亲情 古往今来,人间的至爱亲情一直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感。它是一种无言的牵挂,更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它给予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多少慰藉;它给予了分隔两地的亲人多少安抚;它给予了奋力拼搏的人们多少力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亲情犹如一泓甘甜的溪水,随时滋润着我们的心房。
孟郊《游子吟》中刻画了无私而博大的母爱,与母爱相比,儿子对母亲的感念、对母爱的铭记也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父母之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兄弟之情也同样珍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抒发了这样的情感:又到重阳,本是举家团圆登高的日子,但诗人却客居他乡。遥想兄弟们登高远望、遍插茱萸,却少了远方的“我”,心中涌起了对兄弟的深深思念之情,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共同心声。
感受美的魅力:审美情感的培养
古典诗歌以其生动的形象、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蕴向人们展示了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诗歌中美的元素,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感知形象美 感知形象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苏轼曾经这样评价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创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山居秋暝》刻画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山水画:雨后空山,空气清新;月光皎洁,洒满松林;山泉潺潺,浣女嬉笑;莲叶浮动,渔舟唱晚;春光消逝,美景依旧。诗人笔下的景物色彩淡雅,动静结合,山水相映成趣,将宁静的自然之美与空明的心境之美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感的享受。
品味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形象和情感的,精妙锤炼的语言会加深读者对作品的喜爱,而古典诗歌尤其注重语言的品味。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情感的传达往往通过精妙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锤炼语言,从审美体验上感受语言的“真善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
追求真精神:理智情感的培养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理智情感的方方面面。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还要深入分析,直接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
真理的执着与追求 漫漫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坎坷挫折、艰难险阻总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方向,此时此刻,有的人会望而却步,但也有的人会勇往直前,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奋力拼搏。屈原身处逆境,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忠于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后世无数文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的有力见证。
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优秀的古典诗作之所以能恒久流传,不仅是因为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读上去琅琅上口,更主要的是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似只是在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但反复品读后我们不难发现整首词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上阙“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作者体会到了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间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何必眷恋天上的美好呢?下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则告诉我们人生有欢聚也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不可能事事圆满。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来源于坎坷的人生遭际,真实地表现在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中。
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进步青年。
弘扬善的品格: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对人格的形成以及人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
炽热的爱国情怀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具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翻开中国古典诗歌的长卷,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涌现在我们眼前:屈原、杜甫、陆游、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用激情昂扬的笔调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些作品凝聚着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理想和追求,为我们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了最生动的素材。
浓烈的至爱亲情 古往今来,人间的至爱亲情一直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感。它是一种无言的牵挂,更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它给予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多少慰藉;它给予了分隔两地的亲人多少安抚;它给予了奋力拼搏的人们多少力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亲情犹如一泓甘甜的溪水,随时滋润着我们的心房。
孟郊《游子吟》中刻画了无私而博大的母爱,与母爱相比,儿子对母亲的感念、对母爱的铭记也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父母之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兄弟之情也同样珍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抒发了这样的情感:又到重阳,本是举家团圆登高的日子,但诗人却客居他乡。遥想兄弟们登高远望、遍插茱萸,却少了远方的“我”,心中涌起了对兄弟的深深思念之情,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共同心声。
感受美的魅力:审美情感的培养
古典诗歌以其生动的形象、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蕴向人们展示了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诗歌中美的元素,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感知形象美 感知形象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苏轼曾经这样评价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创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山居秋暝》刻画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山水画:雨后空山,空气清新;月光皎洁,洒满松林;山泉潺潺,浣女嬉笑;莲叶浮动,渔舟唱晚;春光消逝,美景依旧。诗人笔下的景物色彩淡雅,动静结合,山水相映成趣,将宁静的自然之美与空明的心境之美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感的享受。
品味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形象和情感的,精妙锤炼的语言会加深读者对作品的喜爱,而古典诗歌尤其注重语言的品味。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情感的传达往往通过精妙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锤炼语言,从审美体验上感受语言的“真善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