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评价目的错位、内容局限、方式单一等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强调发展功能,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开放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构建全面、科学的新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推进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当前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存在的主要不足
1.学业评价目的过于应对考试。有些教师对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研究不深,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甚至有些教师从高一就针对高考开展教学,失去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本来意义,还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2.学业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有些教师对政治学科评价侧重理论知识考核,不注重能力和情感方面评价。近年来,政治学科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强化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的考核,但始终还是围绕应试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调查、交往等能力还是无法进行考评。
3.学业评价方式过于单调抽象。以往的高中政治学科评价大多依据书面考试和量化评价,很少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这样单调、抽象的评定方法,肯定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和品德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4.学业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狭隘。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还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政治学科学业评价方式,无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元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政治学科多元化评价活动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学业评价方式。
二、今后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的发展方向
1.学业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全面、客观,不仅考查理论知识,而且兼顾考查学生的行为和情感、观点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进步给予肯定,例如学生的交流、协作、表述能力,自主开展学习的能力等,都要积极鼓励学生,坚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评价。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实际,努力促进学生掌握政治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质和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坚定理想与信念。
2.学业评价要注重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并重。科学全面的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应该注重定量与定性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对当前社会现象、问题表达的观点来确定,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进行评价的有效途径。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具体包括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法、谈话法、观察法、项目评议法等。如表现性评价注重创设情境,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作出评定,采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的方法确定评价结果,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成绩评定后不得随意公布,以创造较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加关心。
3.学业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目标。在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深化小组模式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评价中,学校还要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调动他们参与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收集、整合各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为学生确定相对客观的评价结论,建构既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又重视其情感、价值观发展;既重视量化、质性评价,又重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科学评价体系。
三、对构建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设想
依据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和高中政治学科特点,学业评价可以采用第一层次的学业模块成绩评价、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
1.第一层次的模块学业成绩评价。高中政治课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块。必修课侧重于概念、规律和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选修课程作为必修内容的拓展。必修模块考查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和简单运用为主,可以采取传统的书面笔试形式,题型以客观性题为主,兼顾适量的开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选修模块运用开卷或表现式的测试方法,注重评价学生质的表现。高中政治学科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日常非正式评价等组成。表现性评价主要采取心得体会撰写、演说演讲、讨论辩论、生活调查、情景再现、建议议案等形式开展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宜的方式参加评价。过程性评价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每一个月左右,几名学生一组,畅谈学习体会,总结经验,对每人的学习态度、方式和进步情况作出评价,以等第的形式进行记录。过程性评价应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师担任指导角色。
2.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高中政治学科毕业水平考试包括两部分:统一考试和自主考试。统一考试可以根据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以书面考试方式进行,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的评估和分析。自主考试是指学生在完成选修模块学习后,依据选修内容进行毕业水平测试。可以相对集中地确定内容,学生不必参加全部模块的测试,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向参加其中部分模块的测试。高中毕业水平评价要能够体现终结性考试的结果,还要体现学习过程质的评价的结果。
四、构建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注意点
1.不断规范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的过程和程序难以达到绝对规范化,有可能存在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推进过程性评价的好方法、好途径,尽量使之更加规范、科学。
2.充分发掘题型的功能。新课程评价不是取消终结性评价,而是要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更加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述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等传统题型,由于客观性相对较强,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将传统的主观性试题改进为开放性试题,增加一些实例分析、意见建议等表现性题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评价题型与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注重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对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和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认识、剖析的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一、当前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存在的主要不足
1.学业评价目的过于应对考试。有些教师对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研究不深,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甚至有些教师从高一就针对高考开展教学,失去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本来意义,还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2.学业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有些教师对政治学科评价侧重理论知识考核,不注重能力和情感方面评价。近年来,政治学科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强化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的考核,但始终还是围绕应试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调查、交往等能力还是无法进行考评。
3.学业评价方式过于单调抽象。以往的高中政治学科评价大多依据书面考试和量化评价,很少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这样单调、抽象的评定方法,肯定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和品德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4.学业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狭隘。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还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政治学科学业评价方式,无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元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政治学科多元化评价活动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学业评价方式。
二、今后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的发展方向
1.学业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全面、客观,不仅考查理论知识,而且兼顾考查学生的行为和情感、观点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进步给予肯定,例如学生的交流、协作、表述能力,自主开展学习的能力等,都要积极鼓励学生,坚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评价。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实际,努力促进学生掌握政治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质和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坚定理想与信念。
2.学业评价要注重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并重。科学全面的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应该注重定量与定性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对当前社会现象、问题表达的观点来确定,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进行评价的有效途径。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具体包括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法、谈话法、观察法、项目评议法等。如表现性评价注重创设情境,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作出评定,采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的方法确定评价结果,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成绩评定后不得随意公布,以创造较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加关心。
3.学业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目标。在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深化小组模式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评价中,学校还要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调动他们参与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收集、整合各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为学生确定相对客观的评价结论,建构既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又重视其情感、价值观发展;既重视量化、质性评价,又重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科学评价体系。
三、对构建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设想
依据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和高中政治学科特点,学业评价可以采用第一层次的学业模块成绩评价、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
1.第一层次的模块学业成绩评价。高中政治课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块。必修课侧重于概念、规律和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选修课程作为必修内容的拓展。必修模块考查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和简单运用为主,可以采取传统的书面笔试形式,题型以客观性题为主,兼顾适量的开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选修模块运用开卷或表现式的测试方法,注重评价学生质的表现。高中政治学科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日常非正式评价等组成。表现性评价主要采取心得体会撰写、演说演讲、讨论辩论、生活调查、情景再现、建议议案等形式开展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宜的方式参加评价。过程性评价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每一个月左右,几名学生一组,畅谈学习体会,总结经验,对每人的学习态度、方式和进步情况作出评价,以等第的形式进行记录。过程性评价应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师担任指导角色。
2.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高中政治学科毕业水平考试包括两部分:统一考试和自主考试。统一考试可以根据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以书面考试方式进行,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的评估和分析。自主考试是指学生在完成选修模块学习后,依据选修内容进行毕业水平测试。可以相对集中地确定内容,学生不必参加全部模块的测试,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向参加其中部分模块的测试。高中毕业水平评价要能够体现终结性考试的结果,还要体现学习过程质的评价的结果。
四、构建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注意点
1.不断规范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的过程和程序难以达到绝对规范化,有可能存在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推进过程性评价的好方法、好途径,尽量使之更加规范、科学。
2.充分发掘题型的功能。新课程评价不是取消终结性评价,而是要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更加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述题、辨析题和论述题等传统题型,由于客观性相对较强,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将传统的主观性试题改进为开放性试题,增加一些实例分析、意见建议等表现性题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评价题型与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注重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对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和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认识、剖析的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