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8-0040-01
在一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上,一位老师指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资源不能让我们充分共享?而在另一次研讨会上,大家观摩了一堂信息化课堂教学之后,一位老师现场质疑:这样的课堂真的有必要吗?我看还是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知道,从历史的、经济的、法律的角度及变革理论出发,可以说清楚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实质,甚至可以清晰地指导他们如何更加客观和宽容地看待这些问题。但这些回答都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老师们对于现状的不满,正是这些朴实的观点及其背后的疑惑,让我在不断涌现的理论研究与较大范围的试点面前,保持着足够的警醒:在信息化教学上,学校和教师还刚刚起步。找几个典型的、优秀的案例比较简单,但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整体推进或者高水平普及,绝非短期之内可以企及,可能需要全球几代人的努力。
学者的敏锐是超越沉重的、整体的现实世界的,对信息化时代的理解,与解决信息化时代的问题,在本质上根本就不是一类问题。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揭示“世界正被抹平”这一趋势之后,柯蒂斯·J·邦克的《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再一次对“教育是平的”进行深度解读,“现在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在他看来,世界在走向扁平化的过程中,开放性是基础也是基本特征,而正是互联网推动着世界的开放并构建着开放的世界。确实如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一样,这是一个教育开放与开放教育的世界,一个技术与学习无处不在的世界。无处不在的网络为学习和教育教学带来的种种可能性,用技术变革学习的那些典型案例,以及许许多多妙趣横生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都可以凝练成开放教育世界中的十把金钥匙。
在邦克为我们描绘的开放教育世界中,教育是开放的,学习也是开放的。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变革,前景豁然开朗。当我们重新思考和构造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教育实践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在网络时代作为基本人权的学习何以成为可能。同时,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是不是真的能够契合开放教育这三大宏观趋势:学习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管道),自由开放的教育内容与资源的可用性(页面),一场面向开放获取信息、国际协作以及全球共享的文化运动(一种参与式学习文化)。
在所有的趋势之中,最让人担心的不是管道、内容,这两个方面,只要有钱、有人就能够解决,虽然也很难。最难之处在于,不是有了“管道”和“管道”中流淌的“内容”,无处不在的理想的学习状态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反观我们的保守文化与对待开放世界的态度,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培养在线共享参与式学习文化,这是一个相当重要又极为紧迫的核心问题,其困难不仅在于超越传统观念和认识,还在于这种趋势是目前所有的学习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出于对人类教育的理解和敬重,邦克教授认为没有开放教育世界,就不会有世界经济的扁平,这是从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窃以为,这一观点对教育自身来说具有更为重大的启迪意义:开放教育与教育开放这一观点正在走向现实,昭示着教育形态从生活中分离出来之后,在经历脱离生活、超越生活、回归生活等阶段的追求与发展之后,终于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教育、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8-0040-01
在一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上,一位老师指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资源不能让我们充分共享?而在另一次研讨会上,大家观摩了一堂信息化课堂教学之后,一位老师现场质疑:这样的课堂真的有必要吗?我看还是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知道,从历史的、经济的、法律的角度及变革理论出发,可以说清楚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实质,甚至可以清晰地指导他们如何更加客观和宽容地看待这些问题。但这些回答都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老师们对于现状的不满,正是这些朴实的观点及其背后的疑惑,让我在不断涌现的理论研究与较大范围的试点面前,保持着足够的警醒:在信息化教学上,学校和教师还刚刚起步。找几个典型的、优秀的案例比较简单,但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整体推进或者高水平普及,绝非短期之内可以企及,可能需要全球几代人的努力。
学者的敏锐是超越沉重的、整体的现实世界的,对信息化时代的理解,与解决信息化时代的问题,在本质上根本就不是一类问题。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揭示“世界正被抹平”这一趋势之后,柯蒂斯·J·邦克的《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再一次对“教育是平的”进行深度解读,“现在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在他看来,世界在走向扁平化的过程中,开放性是基础也是基本特征,而正是互联网推动着世界的开放并构建着开放的世界。确实如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一样,这是一个教育开放与开放教育的世界,一个技术与学习无处不在的世界。无处不在的网络为学习和教育教学带来的种种可能性,用技术变革学习的那些典型案例,以及许许多多妙趣横生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都可以凝练成开放教育世界中的十把金钥匙。
在邦克为我们描绘的开放教育世界中,教育是开放的,学习也是开放的。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变革,前景豁然开朗。当我们重新思考和构造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教育实践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在网络时代作为基本人权的学习何以成为可能。同时,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是不是真的能够契合开放教育这三大宏观趋势:学习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管道),自由开放的教育内容与资源的可用性(页面),一场面向开放获取信息、国际协作以及全球共享的文化运动(一种参与式学习文化)。
在所有的趋势之中,最让人担心的不是管道、内容,这两个方面,只要有钱、有人就能够解决,虽然也很难。最难之处在于,不是有了“管道”和“管道”中流淌的“内容”,无处不在的理想的学习状态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反观我们的保守文化与对待开放世界的态度,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培养在线共享参与式学习文化,这是一个相当重要又极为紧迫的核心问题,其困难不仅在于超越传统观念和认识,还在于这种趋势是目前所有的学习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出于对人类教育的理解和敬重,邦克教授认为没有开放教育世界,就不会有世界经济的扁平,这是从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窃以为,这一观点对教育自身来说具有更为重大的启迪意义:开放教育与教育开放这一观点正在走向现实,昭示着教育形态从生活中分离出来之后,在经历脱离生活、超越生活、回归生活等阶段的追求与发展之后,终于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教育、学习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