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设以来一直受到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用性教学,就显得十分关键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可以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和推广普及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1-0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那么,该如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性和实用性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模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理想,要给予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自我实践空间,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念,使他们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创业观和成功观念。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就直接关系到课程的传授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效果为此教师就必须扎实备课、认真讲解,力图使学生掌握课程精髓,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知识,增强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促进他们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我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出浓厚兴趣,以形成持久的就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了解、自我分析,思考自己的就业取向,使学生能相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可以更切合自己的实际规划职业生涯。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相关职业进行调查了解;与往届毕业生进行交流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不是“做事”而是“做人”,当今就业岗位上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的人,更需要有“德”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胜任今后就业岗位的需要,在择业观上学生也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迷茫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明晰型转变。学生对德育课学习内容与将来就业的关系有了充分认识,由此就会产生相应的积极行动,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了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学习的动机就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此时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已不再是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而已经转化为一种内化的动力,为学生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转换角色,实现知情相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型的学科,该课程除了具有传统德育课的特点外,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而很多任课教师存在知识的局限,有时我们会听到老教师说:“我们那个时代都是国家包分配。没机会选择自己的职业更不用说什么职业规划”,而一些新进的教师则会说:“我自己还处在职业探索期,对学生谈职业生涯规划太没有说服力。”这时,在教学时不妨试试师生角色互换,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比任课教师丰富,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获得的大量的信息需要教师帮助梳理。此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学生也不仅是教师的听众和课本知识灌输的接受者,他们也可以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同创者。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不断丰富,他们很可能超出课堂和教材的要求,甚至在某一方面会超越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职业信息,不断拓展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教师的智慧。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良性的、融洽的、和谐的,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门是开放的,他们思维活跃、反思敏捷,他们不再排斥从教师那里发出的信息,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快速的呈现。
3.巧设情境,提高知识的应用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性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整体规划,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课程的预设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课程的要求程度,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切不可一刀切。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把这样的德育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实现,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主动求索的能力。把学生带入到职业人的情境中去,让他们体会到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综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用性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引导,使之迅速进入到社会的角色中去。只有结合学生现实情况进行的应用性教学,最终才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参与职业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瞿立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8)
[2]王晓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0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1-0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那么,该如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的性和实用性呢。我认为,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模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理想,要给予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自我实践空间,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念,使他们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创业观和成功观念。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就直接关系到课程的传授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效果为此教师就必须扎实备课、认真讲解,力图使学生掌握课程精髓,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知识,增强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促进他们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我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出浓厚兴趣,以形成持久的就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了解、自我分析,思考自己的就业取向,使学生能相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可以更切合自己的实际规划职业生涯。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相关职业进行调查了解;与往届毕业生进行交流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不是“做事”而是“做人”,当今就业岗位上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的人,更需要有“德”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胜任今后就业岗位的需要,在择业观上学生也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迷茫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明晰型转变。学生对德育课学习内容与将来就业的关系有了充分认识,由此就会产生相应的积极行动,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了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学习的动机就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此时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已不再是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而已经转化为一种内化的动力,为学生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转换角色,实现知情相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型的学科,该课程除了具有传统德育课的特点外,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而很多任课教师存在知识的局限,有时我们会听到老教师说:“我们那个时代都是国家包分配。没机会选择自己的职业更不用说什么职业规划”,而一些新进的教师则会说:“我自己还处在职业探索期,对学生谈职业生涯规划太没有说服力。”这时,在教学时不妨试试师生角色互换,因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比任课教师丰富,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获得的大量的信息需要教师帮助梳理。此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学生也不仅是教师的听众和课本知识灌输的接受者,他们也可以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同创者。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不断丰富,他们很可能超出课堂和教材的要求,甚至在某一方面会超越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职业信息,不断拓展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教师的智慧。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良性的、融洽的、和谐的,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门是开放的,他们思维活跃、反思敏捷,他们不再排斥从教师那里发出的信息,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快速的呈现。
3.巧设情境,提高知识的应用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性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整体规划,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课程的预设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课程的要求程度,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切不可一刀切。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把这样的德育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实现,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主动求索的能力。把学生带入到职业人的情境中去,让他们体会到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综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用性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引导,使之迅速进入到社会的角色中去。只有结合学生现实情况进行的应用性教学,最终才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参与职业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瞿立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8)
[2]王晓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