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与“不成长”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接触到了一喜一忧的两件事。喜的是《厦门晚报》2011年1月18日有一条消息,山东潍坊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结束。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成为中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其工资、福利待遇将与大学教授等同。潍坊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这次职称改革试点打破了“天花板效应”,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据悉,此次试点中,中小学教师评正高级职称,要求必须符合承担学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等条件,共计有18项被细化的涉及教学业绩、业务、教研等内容,非常严格。这条消息无疑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了更高的追求与奋斗目标。
  笔者有幸被市里聘为市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学科指导教师。在与培训对象的见面会上,培训部领导就培训对象接下来一年的培训内容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培训对象要想结业,必须完成以下“规定动作”:
  ——参与一个区级以上课题;
  ——举办一次区级以上的专题讲座;
  ——执教一节区级以上的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
  ——在CN刊物发表一篇论文;
  ——完成一篇结业答辩论文;
  ——指导一位青年教师;
  ——摘录3万字的读书笔记;
  ——编辑《个人成长专辑》。
  对这些具体的量化指标,若没有完成,别说认证了,连结业证书也都不给你。在分组讨论时,笔者所指导的六位学员都感到压力大;作为指导教师,我自己也在一线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这个难度可想而知,笔者深感肩上的重担之深沉。这成了我的一件忧事。
  怎么办?培训部后来想了个“折中的方案”:以组为单位,以一所学校为基点,请邻近区的教师与本校教师去听培训对象的课与讲座,指导老师场场必须到位,达到30~40人听课的数量,培训部就给开证明,认定为市、区级的开课与讲座。这样就解决了开课与开讲座的问题,至于课题,只要是在学校申请的课题中有你的名字,申请结业时能提交出一份像样的课题研究报告或总结等的,就予以承认。这样,参与课题的难度也就降下来了。接下来,培训对象最难的最怵的就是在教育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了。他们笑称,最好培训部自己有一本CN刊物,这样培训对象的论文就可以优先在那上面发表了。
  一路“减”下来,原先的好几项“一”的要求,现在只剩下了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较难完成了,只要能在培训周期内拿到一篇CN论文,那么结业时就可以“一路绿灯”。为了量化而量化,为了达成所谓的指标,这样“灵活处理”的方式,在笔者看来不禁有点揪心与担忧——一旦你止步了,一纸证书也就成了“老皇历”了。站立在讲坛,没有一天是可以松懈的,一旦放松了学习与思考,曾经“成长”中的教师也可能很快退化成“不成长”了。于是,笔者对教师的“成长”与“不成长”便有了如下的些许思考:
  
  一、培训部门要加快研制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
  
  以上所罗列的“规定动作”,仅仅只是量化指标,也仅仅只是教师成长的“冰山一角”,而非教师成长的全部。接受各种各样培训的教师,原先在各自的岗位上应该都是业务的佼佼者——因为每个培训对象都是按条件选拔出来的。一线教师不缺教育教学实践,欠缺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对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的扩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还欠缺的是将自己过往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冷静客观的梳理和反思,总结出自己的“长处”与“短板”,要想形成个人独特的学科教育教学风格,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补钙”……一线教师培训过后,拥有某项认证之后,还是要回归课堂,将自己的培训所得进行合理消化与内化,反馈于课堂,能比培训前、认证前更注重于课堂效益的提升,更注重于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更明确地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真正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促进点”“增值点”……因此,培训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在认定一线教师参与培训之后的成长状况,不应只囿于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而应走进培训对象的学堂,围绕一个专题或者一个教育的热点、盲点、焦点等话题,倾听培训对象的阐述,甚至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请培训对象进行某一规定课题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意图阐述、命题论文写作等。在没有任何辅助材料的情况下,让培训对象开发一个课题,阐发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构思等,建立一整套与一线教师综合素养相吻合的、客观、科学的教师成长评价体系,以考评为主,检测接受培训教师的“成长指数”。考评过关,与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吻合,就可以认定某一称号,并下达引领、辐射的新任务,促进这拨教师的再发展;若考评通不过,继续接受规定时间的再培训,并且还要承担相应的培训费用,让每一位培训对象都能珍惜培训的机会——真正树立“培训就是福利”“培训就是引导成长”的意识。
  
  二、 培养对象要有“我要成长”的内驱力
  
  大凡在教育教学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名师,全都是“我要成长”型的。外部条件已经创造了,拥有了令其他教师艳羡的学习、培训的机会。从教多年后又重返学堂,重当学生,这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觉。不管是通识培训,还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培养对象都要静心静气地倾听、过滤、摘要。此外,培训时,要真正耐得住寂寞,与专业理论书籍、与学科知识书籍、与名家大师力作等为伍,挤出整块的时间进行阅读,知识浩如烟海,虽然我们无法穷尽,但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涉猎,以拓宽自我的知识面,对于一些导师推荐的经典,要有“读深钻透”的劲头。
  其次,还要学而思,要敢于质疑与驳斥,要深入思考。目前,基础教育也处在转型之际,各种理念交锋、撞击,是正常而必要的。培养对象要竭力让自我的思想马达转动起来,除了完成培训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养成每日必思的习惯——简要地记录自己一天的思考,一周之后进行盘点,将零碎的思绪串联起来,形成个性的教育教学心得,找机会与学员、培训教师对话、商榷。
  再次,培养对象在课堂上要活跃与踊跃,要敢于善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因为你要发言,就“逼迫”你必须思索,有思索才会发现自己的“浅薄”,知道“浅薄”才会“不遗余力地”苦读苦学,这样良性推进,在培训期间的每一天,你的日子都是充实与丰盈的。笔者建议,各位培养对象在培训学习期间要“高调表现”,这样你才会更快地被培训教师与学伴发现,这样课下找你交流与对话的机会也就多了。这其实也是在无形中提升你的表达与交际能力。
  最后,培養对象要从培训中找寻乐趣。不要将培训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任务二字一旦楔入脑际,一切就变得索然寡味了。参加培训,是一种机缘,放下手头紧张繁忙的工作,腾出一块时间专门受训、学习,这是一种提升的快乐。只有心中有乐,学习培训活动才会变得爱思乐行。当你精心完成的作业受到导师的肯定,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的见解得到众人认可,当你的碎思奇想串接成篇成为自己的教育观点时,那一刻,你就会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得到学与思、思与写的快乐。
  
  三、 学校要不断促进培养对象的持续发展
  
  借助外部智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培养对象所在的学校来说,是“一本万利”的大好事。目光长远的学校,一定会大加支持一线教师参与这样的培训学习,尽管有可能会在课表安排上遇到一些冲突,但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这种困难是必须克服的。
  培养对象“被认证”并学成归来,这是学校的一种荣光,也是学校的一份优质人力资源。除了培养对象自身“要继续成长”的内在需求外,作为学校层面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给这些培养对象“压担子”——承担一定的指导教师工作,成立相应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室,以这些培养对象领衔,让培养对象将学习、培训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内化后的培训心得,“迁移”到校内教师的“校本培训”上来。让培养对象产生积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一来,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分享;二来,让培养对象有了充分的外部力量的干预,“停也停不下来”——因为你必须越来越努力,以自己的“再成长”引领更多教师的成长。
  当有外地教育教学考察团莅校参观、交流时,学校可以改变以往由校级领导接待的形式,可以将接待的“权力”下放给培养对象,让培养对象所在的工作小组接待、安排、展示;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可以让培养对象所带领的工作小组参加……学校积极开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呈现他们、促进他们。
  学校对培养对象要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在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中作出突出业绩的培养对象,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此来促使培养对象学成之后有所为,有所用,有所得。
  这样,培养对象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状态,在教师专业成长路上不懈跋涉、永不停滞。而这,正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姿态!◆(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2010年抚河“621”决堤的危难时刻,我校万名学子砥砺担当,6小时完成大疏散,腾出宿舍安置受灾群众,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到温家宝总理、苏荣省委书记和吴新雄省长的充分肯定。  当时,离
《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将“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作为今后十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升教育幸福指数,关键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将教育办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助的“三乐”教育。  (一)以生为本,遵循规律,办学生乐学的教育  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校学习当然要吃苦要用功,但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
时光的年轮携着岁月的芬芳不停旋转,三尺讲台一站已十六载.蓦然回首,曾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还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可也
期刊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找一些犯错的学生谈话,而谈话效果也一直是广大教师心中的隐痛,很多时候谈话仅仅是学生迫于形势口服心不服,从而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所以注意谈话的艺术和教育心理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谈话效率的先决条件。在我教学生涯中,有一个成功的谈话案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我经过三楼时,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学生总是远远的冲我“问候”:“小赖来了!”然后一闪就不见了人影。同事们都
最近,我反复看了一篇哲理短文《其实很简单》。用书中的故事反观我校的学校管理,我真切感受到赵校长的成功,其实他只是轻轻拨动了“简单之弦”,智慧地运用了“简单原理”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故事之一: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你今天没有生气。”  赵校长第一次开校务会议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在下边窃窃
2010年,笔者去韩国首尔的梨花女子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听到几位与会西方教授颇不以为然地提到当时正流行于韩国的“follower boys”(花样美男).想不到,几年下来,如今这种
期刊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作为全天下头号富翁——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是全国权力、财富的最大也是最合法的拥有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