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备课、朗读教学、小组讨论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赏识与激励、加强课外阅读和习作教学等方面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实践 探索
0引言
实践性教学,既指学科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又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广泛的学科实践活动的含义。首先,知识诞生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两次飞跃,实践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化和检验。其三,新课标要求:“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经过了历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总结和改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传统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知识积累需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相对滞后,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改进。而实施实践性教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语文学科教学的创新
1.1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我们有较大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把培养学生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目标来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独立学习,实践创新,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注意听讲,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仔细审题,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感知,多积累,多思考,多运用(说写)。
1.2赏识与鼓励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1.3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做到“细、实、活、深、严”
“细”就是要做好准备,既备课又备人,要严密组织教学,要从课文和学生出发,步骤要细致而具体,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实”就是教学目的要明确,要具体落到实处,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得,学得扎实,让课堂实实在在,不搞浮夸花架子,要讲究实效。“活”就是要重视启发引导,重视发展学生思维。“深”就是钻研教材要深,讲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引发学生思考。“严”就是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2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方案
2.1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积极创建实践教学情景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的讨论、答辩、想象等实践性行为预留时间和空间,反复推敲应用何种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时间性兴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归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优先建立起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教师在切入教学主体之前,还应当注重活跃课堂气氛,优先调动学生的活力,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比如,教师在讲解《望庐山瀑布》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风景画、幻灯片等,使学生学生对该诗词意境有直观的了解,并允许学生对画面进行自由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2.2充分利用教材,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严格推敲后设计而来的,因此,教材有相当的科学性,教材中的各种题材、题目、练习等都很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一系列的实践性材料,运用教材中的练习、习作、课文等,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文中主人公是否应该觉得自豪?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讲出自己做过的一些值得自豪的事情,既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创新潜能
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每个学生都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强的人对新奇事物总要主动探索。好奇心可以激励人们进行创新。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恰当,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有的教师怕影响课时计划,用自己的“问”剥夺学生的“问”,有的教师则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偏离重点或无法回答,因而在课堂上不让学生提问题。久而久之,闪烁在学生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这样他们对单调的学习就感到了厌倦,甚至讨厌。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或者引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接触社会,启发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课本知识,同时也接触了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让自己的学习更加“灵活”。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从自身找原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4走出课堂
走出课堂是开放式教学的另一种形式。例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见过丹顶鹤,因此,不能完全理解描写丹顶鹤的美丽词句,只能依靠所看到的课文中静止的丹顶鹤图片去想象丹顶鹤的样子。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一次丹顶鹤之旅,到动物园中亲眼目睹丹顶鹤的风姿,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丹顶鹤的美丽形象。在缺乏条件的学校,教师也可放映关于丹顶鹤的视频,这样学生也能对丹顶鹤有一个动态的、直观的和全面的了解。
为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求。因为只有开放式的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活泼天性得到释放,求知欲望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陈遗勋.对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冯青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标尺--兼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与“陷阱”之辩[J].教育发展研究,200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实践 探索
0引言
实践性教学,既指学科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又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广泛的学科实践活动的含义。首先,知识诞生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两次飞跃,实践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化和检验。其三,新课标要求:“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经过了历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总结和改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传统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知识积累需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相对滞后,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改进。而实施实践性教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语文学科教学的创新
1.1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我们有较大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把培养学生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目标来抓,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独立学习,实践创新,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注意听讲,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仔细审题,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感知,多积累,多思考,多运用(说写)。
1.2赏识与鼓励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1.3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做到“细、实、活、深、严”
“细”就是要做好准备,既备课又备人,要严密组织教学,要从课文和学生出发,步骤要细致而具体,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实”就是教学目的要明确,要具体落到实处,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得,学得扎实,让课堂实实在在,不搞浮夸花架子,要讲究实效。“活”就是要重视启发引导,重视发展学生思维。“深”就是钻研教材要深,讲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引发学生思考。“严”就是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2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方案
2.1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积极创建实践教学情景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为学生的讨论、答辩、想象等实践性行为预留时间和空间,反复推敲应用何种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时间性兴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归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优先建立起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教师在切入教学主体之前,还应当注重活跃课堂气氛,优先调动学生的活力,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比如,教师在讲解《望庐山瀑布》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风景画、幻灯片等,使学生学生对该诗词意境有直观的了解,并允许学生对画面进行自由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2.2充分利用教材,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严格推敲后设计而来的,因此,教材有相当的科学性,教材中的各种题材、题目、练习等都很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一系列的实践性材料,运用教材中的练习、习作、课文等,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文中主人公是否应该觉得自豪?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讲出自己做过的一些值得自豪的事情,既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创新潜能
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每个学生都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强的人对新奇事物总要主动探索。好奇心可以激励人们进行创新。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恰当,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有的教师怕影响课时计划,用自己的“问”剥夺学生的“问”,有的教师则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偏离重点或无法回答,因而在课堂上不让学生提问题。久而久之,闪烁在学生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这样他们对单调的学习就感到了厌倦,甚至讨厌。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或者引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接触社会,启发他们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课本知识,同时也接触了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让自己的学习更加“灵活”。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从自身找原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4走出课堂
走出课堂是开放式教学的另一种形式。例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见过丹顶鹤,因此,不能完全理解描写丹顶鹤的美丽词句,只能依靠所看到的课文中静止的丹顶鹤图片去想象丹顶鹤的样子。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一次丹顶鹤之旅,到动物园中亲眼目睹丹顶鹤的风姿,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丹顶鹤的美丽形象。在缺乏条件的学校,教师也可放映关于丹顶鹤的视频,这样学生也能对丹顶鹤有一个动态的、直观的和全面的了解。
为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求。因为只有开放式的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活泼天性得到释放,求知欲望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陈遗勋.对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冯青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标尺--兼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与“陷阱”之辩[J].教育发展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