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要求通过插图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也增加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为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创造了条件。本文试图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之后的高中历史插图的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插图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86-01
1 历史插图的运用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器物图,历史漫画图.
1.1 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表现着不同历史时代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如阶级斗争,民族运动,疆土变迁,经济发展等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历史地图不仅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性,还表现他们的时间性。教学中应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思接千载”、“思通万里”,想象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的展开情况,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现象所起的影响作用,从而理解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特点,因为“不知道一国的国界就不能得到明了的对外政策,不知道作为战场的地区的具体条件,就不能明了军事行动的开展,双方的战术和战略计划”。因此历史地图不仅起生动的直观作用,也有助于认识史实的本质。
1.2 历史人物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既不能用数理学科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也不能采用理化实验那样的手段,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图文因素,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经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接近于历史的基本面貌。
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时,《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能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图画体现出冲破封建牢笼的女性的青春活力,使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1.3 历史器物
历史器物的插图,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 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
现以 “隋赵州桥” 为例分析: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小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是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1.4 历史漫画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加上作者的独特视角以及对史事的理解与认识,因而更富有一种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历史上好的漫画,也反映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并折射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引用历史漫画,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符合中学历史课程的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历史插图应用方法总结
深入认识历史插图各个部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运用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和组合律等感知规律来指导观察画面的过程。历史插图的基本内容.在教学时应按照强度律的要求来进行观察。属于这种内容的,有插图的重点部分(如曲辕犁的曲辕)、主要特征(如秦始皇的面部神态)和中心畫面(如南昌起义图的大门部分)等。都应指导学生重点感知。具体办法一般有:首先应形成先入为主的态势,或着意强调以引起特别注意的情状,或反复接触以造成印象深刻的局面,或详加描述以导入全面认知的状态。实践表明,只要根据强度律来指导观察,就能提高历史插图的认知效果,从而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认知历史插图画面时,运用差异律将其区分为基本的和一般的也很有必要。这种区分有利于插图内容的全面把握,如历史人物插图的画面,其面部神态可传达他的思想感情,而衣着打扮则反映着时代风尚和社会地位,两者综合起来才能说明其为特定的历史人物。这种区分还有利于画面主次的正确认识。如史事情节插图中,与主题关系密切的画面常置于中心部位,起陪衬作用的画面则环绕在四周,两相结合才能全面表现史事的内容。这种区分也有利于突出插图的重点内容,如要说明曲辕犁中曲辕的作用.只有借助于因犁秤的调节使其操作方便巨能深耕的功能,否则就将无法突出重点。所有这些,都说明运用差异律的重要。
为了加深对插图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律同类似插图比较也是必需的。不过,这种比较有如下特点:它是类比,而非反比,着眼点是“同中之异”;它是眼前画面与已有印象中有关部分的对比,出发点是眼前画面的深入理解;它是有关画面重点内容的对比,依托点是部分而非整体。通过对比一是使史事的特点容易掌握,如将明朝都城北京的结构同唐都长安相比较,其帝王“南向称孤”的盛世雄风已经丧失,而开始具有“屏卫皇室”作用的军事性布局;另一是使史事的变化更加清晰,如将钟相杨么起义与黄巾起义对比时,结合画面中的起义口号进行比较分析,就会清楚地意到种斗争向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观察的结果来看,遵循前述认知规律也是应该的。因为,观察历史插图所得的成果,能否用较为确切的言语来加以表达,是画面内容能否牢固掌握的重要标志。当历史插图的内容作为形象思维的材料,只在人的作为“模拟脑”的右脑中留下印象时,其认知水平可以说仅仅达到“意会”的状态;而只有画面形象作为抽象思维的材料,在人的作为“数字脑”的左脑中得到概括时,其认知水平才达到了“言传”的境界。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在少年后期即忽视图形教学所造成的,所以在开展历史插图教学时自当顾及这种状况。当然,当学生通过教学能学会用言语表述画面内容时,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就能得到一定克服。
参考文献
[1] 吕燕:《中学历史课程中历史图片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8月10日
[2] 黄月华:《新编历史插图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载《教学与管理》2005年2月20等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插图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86-01
1 历史插图的运用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器物图,历史漫画图.
1.1 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表现着不同历史时代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如阶级斗争,民族运动,疆土变迁,经济发展等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历史地图不仅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性,还表现他们的时间性。教学中应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思接千载”、“思通万里”,想象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的展开情况,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现象所起的影响作用,从而理解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特点,因为“不知道一国的国界就不能得到明了的对外政策,不知道作为战场的地区的具体条件,就不能明了军事行动的开展,双方的战术和战略计划”。因此历史地图不仅起生动的直观作用,也有助于认识史实的本质。
1.2 历史人物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既不能用数理学科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也不能采用理化实验那样的手段,必须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图文因素,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直观性和文字的生动具体性等特点,去描述人物的神态、特征及其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经过一定的心理活动,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接近于历史的基本面貌。
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时,《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能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图画体现出冲破封建牢笼的女性的青春活力,使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1.3 历史器物
历史器物的插图,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 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
现以 “隋赵州桥” 为例分析: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小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是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1.4 历史漫画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加上作者的独特视角以及对史事的理解与认识,因而更富有一种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历史上好的漫画,也反映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并折射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引用历史漫画,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符合中学历史课程的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历史插图应用方法总结
深入认识历史插图各个部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运用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和组合律等感知规律来指导观察画面的过程。历史插图的基本内容.在教学时应按照强度律的要求来进行观察。属于这种内容的,有插图的重点部分(如曲辕犁的曲辕)、主要特征(如秦始皇的面部神态)和中心畫面(如南昌起义图的大门部分)等。都应指导学生重点感知。具体办法一般有:首先应形成先入为主的态势,或着意强调以引起特别注意的情状,或反复接触以造成印象深刻的局面,或详加描述以导入全面认知的状态。实践表明,只要根据强度律来指导观察,就能提高历史插图的认知效果,从而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认知历史插图画面时,运用差异律将其区分为基本的和一般的也很有必要。这种区分有利于插图内容的全面把握,如历史人物插图的画面,其面部神态可传达他的思想感情,而衣着打扮则反映着时代风尚和社会地位,两者综合起来才能说明其为特定的历史人物。这种区分还有利于画面主次的正确认识。如史事情节插图中,与主题关系密切的画面常置于中心部位,起陪衬作用的画面则环绕在四周,两相结合才能全面表现史事的内容。这种区分也有利于突出插图的重点内容,如要说明曲辕犁中曲辕的作用.只有借助于因犁秤的调节使其操作方便巨能深耕的功能,否则就将无法突出重点。所有这些,都说明运用差异律的重要。
为了加深对插图内容的理解,运用对比律同类似插图比较也是必需的。不过,这种比较有如下特点:它是类比,而非反比,着眼点是“同中之异”;它是眼前画面与已有印象中有关部分的对比,出发点是眼前画面的深入理解;它是有关画面重点内容的对比,依托点是部分而非整体。通过对比一是使史事的特点容易掌握,如将明朝都城北京的结构同唐都长安相比较,其帝王“南向称孤”的盛世雄风已经丧失,而开始具有“屏卫皇室”作用的军事性布局;另一是使史事的变化更加清晰,如将钟相杨么起义与黄巾起义对比时,结合画面中的起义口号进行比较分析,就会清楚地意到种斗争向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观察的结果来看,遵循前述认知规律也是应该的。因为,观察历史插图所得的成果,能否用较为确切的言语来加以表达,是画面内容能否牢固掌握的重要标志。当历史插图的内容作为形象思维的材料,只在人的作为“模拟脑”的右脑中留下印象时,其认知水平可以说仅仅达到“意会”的状态;而只有画面形象作为抽象思维的材料,在人的作为“数字脑”的左脑中得到概括时,其认知水平才达到了“言传”的境界。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在少年后期即忽视图形教学所造成的,所以在开展历史插图教学时自当顾及这种状况。当然,当学生通过教学能学会用言语表述画面内容时,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就能得到一定克服。
参考文献
[1] 吕燕:《中学历史课程中历史图片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8月10日
[2] 黄月华:《新编历史插图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载《教学与管理》2005年2月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