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真预习、深阅读,可让学生在课前列出链条式提纲,教师在课中将提纲纳入教学流程,以学定教,优化教学,加强学生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概括能力训练等,而且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这样课前、课中、课外一法贯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主阅读;链条式提纲预习法;以学定教;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1-02
课前预习在語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顺利展开和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是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前提,是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但学生的预习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学生因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充裕时间,或因重视不够,或因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而导致疏忽预习或随便应付预习作业。
基于对当前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思考,也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尝试了在预习中让学生掌握链条式提纲预习法,以此促进学生真预习、深阅读,不浮于表面。链条式提纲预习法就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把握内容、主题,梳理思路、结构等,并有自己的阅读体验,然后用箭头串珠的方式按写作顺序将各部分要素串接起来。提纲用横线隔出两大板块,横线上方的板块填写所概括的各部分内容,横线下方的板块根据文体、写法、内容侧重点有多种选择,可列出心理变化、性格特点、阅读感受、结构写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论据类型等。可视具体内容自由组合,图示如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就在上图中选一个为纲,概括文章各部分要素,用箭头串联起来呈现自己的预习成果。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则要善于利用这成果,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不停留在为作业而作业的层次上。具体运用如下:
一、通读全文,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我对学生预习作业的第一步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同时,用不同符号勾画不同内容,如生字词、疑难处、每段关键词句(包括中心句、事件、地点、时间、性格、心理、感受、评价)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完后能把握文章重点。检测方法是教师查看学生的阅读痕迹,再在课堂上与学生对一遍所画的词句,看“中奖率”有多高。在对该方法掌握的起步阶段,学生可能出现勾画不是很准确,或者画很多、没抓住句段的重点等情形。针对此种状况,一是加强训练,在学生做课外阅读题时也这样要求,经常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二是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有异议的词句进行辨析比较,在引导评析中强化学生捕捉语言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悟性等,加强学生的语感。
二、筛选信息,提炼要素,整合内容
学生在圈点勾画后对课文内容、主题、写法等有了粗浅认识,然后再要求学生读第二遍课文,思考语段间内容、结构或逻辑方面的关系,将所画词句进行比对、筛选,鼓励在再读中有新的发现。接着将筛选所得的信息进行提炼、整合,也就是合并“同类项”——将写同一件事(景、物、情、理)或同一时间地点等相同性质、类别的内容合并在一起,顺带梳理出层次结构。在此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则做出不同的要求。文学类作品,要弄清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共写了几件事,根据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心理感受、感情变化等构建对人物的大体印象,捕捉文中抒情议论中呈现出的显性或隐性的评价,明确文章主题;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每段中心句和所用的说明方法,理清结构,了解语言特色等;议论文,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等。
三、寻摸词句,概括内容,列出提纲
有了以上两遍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层次结构也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寻找恰当而简洁的语句去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揣摩出人物心理、性格或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自读自悟,根据不同文体用链条式提纲列出文章要点,写在预习本上。按这三个步骤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要求学生用字数相同或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训练其思维品质。下图是学生列的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提纲:
从上面这份提纲可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了,能用简洁的八字概括内容,显得整齐干净,他肯定为此动了一番脑筋;但仔细推敲一下,有些地方概括还不够到位,而且“感受”这一链条还不够完整,说明对书本的阅读还不够仔细,需要再深入理解整理。
四、课前板书,课中点评,修改订正
上新课前,我时常会让科代表指名一两个学生将预习提纲抄到黑板上,并把其纳入教学流程。讲课时,就可以从黑板上的预习提纲入手,同学生一起找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就此展开教学。师生适时结合原文语句评析板书,或者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修改订正,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促进师生思维碰撞。总之,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个过程,加强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概括能力训练等。
比如,我在授课《端午的鸭蛋》时,我同学生一起结合课文对板书(见上图)进行评析。对于有争议之处,我重在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去发现、去探寻。如学生觉得“家乡鸭蛋,高邮人传”表述不准确,家乡鸭蛋是“出了名”的,而且让外地人“肃然起敬”,应把“高邮人传”改为“声名远播”;而横线下方的“名气大”与此重复,可用文中的词——“与有荣焉”来替换。又有学生提出“蛋黄通红”是在“用筷子挖着吃”时提到的,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几句都在介绍“吃法”,而且不止一种,因此这几句的内容应概括为“吃法多样”。就这样,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从文中找出“证据”阐明自己的看法,而且也点燃了其他学生的思维。群策群力之下,板书最终修订如下:
所以,这样的修订过程不仅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树立起学生深入文本、揣摩探究文本的意识,还能让学生在课堂思维碰撞中举一反三,提升语文素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课内巩固,课外延伸,交流提高
链条式提纲预习法成于课前,改于课中,巩固能力于日常训练中。它还可延伸到课外阅读(训练)中,用此种方法做阅读笔记,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让文章由繁到简,如抽丝剥茧般理出思路、主题,让学生体味到实践的成功与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进行评估。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上,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验,针对提纲探讨分层的可能性、用词的准确性、筛选信息的合理性、主题的确立依据等,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探讨中进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丁立梅的《小扇轻摇的时光》时,因内容的复杂还将预习提纲做了些改进——列出两个人物。
在运用链条式提纲预习法教学的三年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此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及效率产生的积极作用,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链条式提纲预习法能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就会去关注关键词句,筛选信息,形成习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文章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等做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回归文本,注重文本分析,善于“举证”;让学生养成推敲习惯,重视遣词造句、提炼概括,培养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当然,链条式提纲预习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将课前的个体阅读与课中的合作学习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甚至有学生习惯成自然,列作文提纲也用上此法,运用这双层结构列出所写内容、表现的情感和层次详略安排等。总之,能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了。
此外,链条式提纲预习法的运用还便于教师检查、评价学生阅读的深浅,还为教师“以学定教,优化教学”提供了依据。教师上课时针对学生板书评析,一方面指导学生整理思路、概括、炼字等;另一方面也从中发现学生深入文本的程度以及能力的不足之处,依此调整教学侧重点和课堂节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以学生为主体,生生、师生交互影响,让学生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在课堂上绽放,以动态的方式推动教学进程,优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链条式提纲预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浅入深出,以简驭繁。课前、课中、课外一法贯穿,在各种训练和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自主阅读;链条式提纲预习法;以学定教;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1-02
课前预习在語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顺利展开和有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是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的前提,是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但学生的预习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学生因繁重的学习任务没有充裕时间,或因重视不够,或因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而导致疏忽预习或随便应付预习作业。
基于对当前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思考,也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尝试了在预习中让学生掌握链条式提纲预习法,以此促进学生真预习、深阅读,不浮于表面。链条式提纲预习法就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把握内容、主题,梳理思路、结构等,并有自己的阅读体验,然后用箭头串珠的方式按写作顺序将各部分要素串接起来。提纲用横线隔出两大板块,横线上方的板块填写所概括的各部分内容,横线下方的板块根据文体、写法、内容侧重点有多种选择,可列出心理变化、性格特点、阅读感受、结构写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论据类型等。可视具体内容自由组合,图示如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就在上图中选一个为纲,概括文章各部分要素,用箭头串联起来呈现自己的预习成果。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则要善于利用这成果,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不停留在为作业而作业的层次上。具体运用如下:
一、通读全文,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我对学生预习作业的第一步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同时,用不同符号勾画不同内容,如生字词、疑难处、每段关键词句(包括中心句、事件、地点、时间、性格、心理、感受、评价)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完后能把握文章重点。检测方法是教师查看学生的阅读痕迹,再在课堂上与学生对一遍所画的词句,看“中奖率”有多高。在对该方法掌握的起步阶段,学生可能出现勾画不是很准确,或者画很多、没抓住句段的重点等情形。针对此种状况,一是加强训练,在学生做课外阅读题时也这样要求,经常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二是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有异议的词句进行辨析比较,在引导评析中强化学生捕捉语言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悟性等,加强学生的语感。
二、筛选信息,提炼要素,整合内容
学生在圈点勾画后对课文内容、主题、写法等有了粗浅认识,然后再要求学生读第二遍课文,思考语段间内容、结构或逻辑方面的关系,将所画词句进行比对、筛选,鼓励在再读中有新的发现。接着将筛选所得的信息进行提炼、整合,也就是合并“同类项”——将写同一件事(景、物、情、理)或同一时间地点等相同性质、类别的内容合并在一起,顺带梳理出层次结构。在此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则做出不同的要求。文学类作品,要弄清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共写了几件事,根据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心理感受、感情变化等构建对人物的大体印象,捕捉文中抒情议论中呈现出的显性或隐性的评价,明确文章主题;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每段中心句和所用的说明方法,理清结构,了解语言特色等;议论文,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等。
三、寻摸词句,概括内容,列出提纲
有了以上两遍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层次结构也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寻找恰当而简洁的语句去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揣摩出人物心理、性格或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自读自悟,根据不同文体用链条式提纲列出文章要点,写在预习本上。按这三个步骤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要求学生用字数相同或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训练其思维品质。下图是学生列的课文《端午的鸭蛋》的提纲:
从上面这份提纲可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了,能用简洁的八字概括内容,显得整齐干净,他肯定为此动了一番脑筋;但仔细推敲一下,有些地方概括还不够到位,而且“感受”这一链条还不够完整,说明对书本的阅读还不够仔细,需要再深入理解整理。
四、课前板书,课中点评,修改订正
上新课前,我时常会让科代表指名一两个学生将预习提纲抄到黑板上,并把其纳入教学流程。讲课时,就可以从黑板上的预习提纲入手,同学生一起找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就此展开教学。师生适时结合原文语句评析板书,或者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修改订正,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促进师生思维碰撞。总之,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个过程,加强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概括能力训练等。
比如,我在授课《端午的鸭蛋》时,我同学生一起结合课文对板书(见上图)进行评析。对于有争议之处,我重在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去发现、去探寻。如学生觉得“家乡鸭蛋,高邮人传”表述不准确,家乡鸭蛋是“出了名”的,而且让外地人“肃然起敬”,应把“高邮人传”改为“声名远播”;而横线下方的“名气大”与此重复,可用文中的词——“与有荣焉”来替换。又有学生提出“蛋黄通红”是在“用筷子挖着吃”时提到的,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几句都在介绍“吃法”,而且不止一种,因此这几句的内容应概括为“吃法多样”。就这样,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从文中找出“证据”阐明自己的看法,而且也点燃了其他学生的思维。群策群力之下,板书最终修订如下:
所以,这样的修订过程不仅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树立起学生深入文本、揣摩探究文本的意识,还能让学生在课堂思维碰撞中举一反三,提升语文素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课内巩固,课外延伸,交流提高
链条式提纲预习法成于课前,改于课中,巩固能力于日常训练中。它还可延伸到课外阅读(训练)中,用此种方法做阅读笔记,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让文章由繁到简,如抽丝剥茧般理出思路、主题,让学生体味到实践的成功与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进行评估。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上,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验,针对提纲探讨分层的可能性、用词的准确性、筛选信息的合理性、主题的确立依据等,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探讨中进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丁立梅的《小扇轻摇的时光》时,因内容的复杂还将预习提纲做了些改进——列出两个人物。
在运用链条式提纲预习法教学的三年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此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及效率产生的积极作用,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链条式提纲预习法能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就会去关注关键词句,筛选信息,形成习惯;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文章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等做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回归文本,注重文本分析,善于“举证”;让学生养成推敲习惯,重视遣词造句、提炼概括,培养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当然,链条式提纲预习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将课前的个体阅读与课中的合作学习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甚至有学生习惯成自然,列作文提纲也用上此法,运用这双层结构列出所写内容、表现的情感和层次详略安排等。总之,能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了。
此外,链条式提纲预习法的运用还便于教师检查、评价学生阅读的深浅,还为教师“以学定教,优化教学”提供了依据。教师上课时针对学生板书评析,一方面指导学生整理思路、概括、炼字等;另一方面也从中发现学生深入文本的程度以及能力的不足之处,依此调整教学侧重点和课堂节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以学生为主体,生生、师生交互影响,让学生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在课堂上绽放,以动态的方式推动教学进程,优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链条式提纲预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浅入深出,以简驭繁。课前、课中、课外一法贯穿,在各种训练和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