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知识和核心思想”指导教学挖掘图形本质特征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r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关于几何的相关知识,往往高年级段的统测中,遇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题型就会失分很高。其实许多题目都是见过的,只是稍作修改,只要学生能够抓住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和推理,便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图形认识的教学是学习几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基础,是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要素,是孩子们学好初中数学的坚固基石。图形认识的教学过程即是认识图形、理解图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也是灵活运用图形特征解决几何图形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抓不住几何图形的核心知识,即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这个前后一致、贯穿几何知识始终的数学思想主线来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在对几何图形理解不深入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解题操练,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错误。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后续知识的学习怎么能融会贯通呢?因此在图形认识的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对图形核心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图形的本质特征。
  二、研究的过程
  重视图形认识的教学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是几何学最基本的教学原材料,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在图形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拓展与延伸。例如《圆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属于几何图形的领域,它是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基础,而对于圆的特征“一中同长”的理解也就成为圆认识一课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有效时间了让学生能够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来不断深入研究,理解“圆,一中同长”这一教学重点就成为了我们这次教学实践的研究主题。
  (一)通过“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在操作活动中挖掘圆的核心知识“一中同长”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一切数学知识保障,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具体实现的、亲身体验的,眼睛看到的或者是感觉到的,甚至是想象的。”这样得到的知识势必是深刻的。我们创设了不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操作,经历“做数学”学习方式自主的探究出“圆,一中同长”的核心概念。
  1 创设探寻游戏是否公平的操作环节,在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中单刀直入的揭示圆的核心概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能创造生活。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确定以生活问题为研究问题,探索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孩子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抓住了对称、点到直线上的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的联系,通过操作、测量的科学方法初步感受了“圆,一中同长”的核心概念。画和量的操作过程,无疑为学生理解圆的“一中同长”这一核心概念开了个好头。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找到了依据,思路更加清晰,说理更加容易,在推理证明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圆本质。
  2 创设自主探究操作活动,渐渐深入感悟圆的核心知识
  课堂是孩子们的天地,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老师的设计理念是相信孩子们不是一张白纸,在充分尊重孩子们的认知基础上为孩子们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基础,学生各自说着自己对圆的点滴认识,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语言,认识圆的本质内涵。看似零乱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却是在按部就班的引导着学生一步步的靠近圆的核心知识,使得“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渐渐地清晰起来。
  (二)在训练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一中同长”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向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虽然《标准(2011年版)》将双基改成了四基,但是对于基本技能的培养能是十分重视的。传统的课堂上是十分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果通过设计教学环节,能够在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是深入理解图形本质特征的有力契机,那么对于核心知识的挖掘就更加深入了。《圆的认识》中有画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圆规进行画圆。画圆虽然是技能的训练,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画圆技巧的同时,看似无意的几次停留确是有意为之,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核心概念“一中同长也”。
  在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课堂还给了孩子们,因为我觉得画图技能的训练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学生必须经过多次的训练才有可能画好一个标准的圆,比画图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画圆,来感受“圆的一中同长”。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先自主尝试画圆,然后通过对比感受,找准圆画不好的原因就是在画圆的某一点时半径发生了改变,没有保证圆中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一中同长”。
  通过对于《圆的认识》的同课异构的尝试,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秉承挖掘数学知识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思想来设计课堂教学,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挖掘核心知识来引领我们的教学观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路,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自身的
期刊
语文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是人类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初中
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作为学生高考中三大主科之一,数学成绩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广大一线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
作为劳技老师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参加了许多次的教研活动,并在其他学校有过很多次的劳技听课经历。每每听完公开课,都会有一个说课的过程,大家以锐利的眼光和专业的知识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评价,无论是何种观点都让我感到自己对于劳技教学的经验不足,也一直在促使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每当我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之时,我放下了教案,首先会观察学生是否在这节课之中快乐的学习了,人性的呵护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就需要保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今天我们就
期刊
考试试题的命制,应该遵循三个要素:测量目标、刺激情境和设问。下面通过一道试题的命制过程,阐述多从学生思维角度出发,命制试题的一般方法。 There are three elements tha
期刊
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问题出发,对具体的应用途径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于2008年我开始接触人教社新版小学英语高年级文段教学。人教社新版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以文段教学为主。文体形式与以往的会话教学非常不同,教学方法与模式也自然应该不同。就文段教学,我区开展了阅读教学为主的研究。阅读作为一种课型无可厚非,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小学阶段如此多的文段能够都处理成阅读教学吗?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教材
我国向来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所以在上下五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都十分重视文明的发展,这里的文明并不仅仅指的是政治、文化方面的文明,同时还涵盖了我国人民道德修养和素质文明.
在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选考”考试,是新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的第三次尝试。学生普遍反映试题容量大,计算量大。在这次考试中很多学生由于解题能力差、解题速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