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熟练地驾驭教材,提高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及时复习和巩固,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提高效率
所谓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课堂教学中则是指45分钟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当然,这里的效率并不是指在45分钟内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指通过师生的互动,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还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称得上高质量的课堂。下面以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包括六节内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19世纪前期的欧洲1848年革命、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亚洲革命风暴。这六节内在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在讲本章引言时就要强调这章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源即工业革命和由此引起的三股进步潮流:自由义(阶级革命和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本章内容。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其次,深化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能把握每一节课课题与本节的子标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涉及几个问题,那么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这一节就有“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再次,微观挖掘内部联系。历史知识点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但中学历史教材中由于篇幅所限,表述基本过于浅显,因此知识点间的联系只能靠教师去深入挖掘和分析,才能使传授的知识体系化,使历史知识的理性和活性相统一。如我讲到第三章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时》提醒学生,只要有列强的侵略,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就会开展各种反抗斗争,提示学生前面第二章的第七节就讲到了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中心是在拉丁美洲;第三章第六节是讲的亚洲革命风暴,中心转移到亚洲;而第四章的第四节则是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它们之间有一种分总的关系。这样就把其内在联系讲透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比较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而主体性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的。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我们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老师充其量是幕后的组织者和操纵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如何当好幕后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是:
一是问题式教学方法,即通过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我讲到“工业革命的扩展”讲到法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不利因素时,教材上有那么一句话“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我就提了这么一个设问“为什么法国是仅次于英国?”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法国“次”哪里。
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来参与讲述。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第二课时----《德意志与意大利的统一》教材,重点是德意志的统一,难点是对两国统一的比较。因为都是有关统一的,所以我在设计时老师重点讲解德意志统一的条件(必要性、可能性)、经过(方式、过程)、意义。意大利的统一由学生依据德意志统一的思路讲解,并从中找出两国统一过程中的异同。
三、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繁多,时空跨度大,难记难学。因此,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上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发现和总结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出各种记忆方法,如:歌谣记忆法,数字记忆法,中心词记忆法,巧记历史年代法等;鼓励学生尝试列图表的方法,即把重要的专题归类列表,教师把关,这种作法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图示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例如“殖民主义罪恶”中的“三角奴隶贸易”可用图示辅助进行记忆。
(二)数字归纳记忆法。这点用在记忆历史年代较为有用。在历史学科中时间年代显得非常复杂,虽说在现在的考试中很少涉及直接考时间的题目,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时间记忆仍是非常重要而又复杂。这就要我们去总结归纳把原本复杂的数据找出规律。
(三)联想比较记忆法。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四、及时复习和巩固
中学历史课堂,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容量较大,单靠课堂老师的讲与学生听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最后还应注意目标反馈、讲练落实,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练习强化记忆。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严谨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提高效率
所谓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课堂教学中则是指45分钟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当然,这里的效率并不是指在45分钟内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指通过师生的互动,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还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才可以称得上高质量的课堂。下面以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包括六节内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19世纪前期的欧洲1848年革命、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亚洲革命风暴。这六节内在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在讲本章引言时就要强调这章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源即工业革命和由此引起的三股进步潮流:自由义(阶级革命和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本章内容。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其次,深化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能把握每一节课课题与本节的子标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涉及几个问题,那么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这一节就有“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再次,微观挖掘内部联系。历史知识点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但中学历史教材中由于篇幅所限,表述基本过于浅显,因此知识点间的联系只能靠教师去深入挖掘和分析,才能使传授的知识体系化,使历史知识的理性和活性相统一。如我讲到第三章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时》提醒学生,只要有列强的侵略,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就会开展各种反抗斗争,提示学生前面第二章的第七节就讲到了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中心是在拉丁美洲;第三章第六节是讲的亚洲革命风暴,中心转移到亚洲;而第四章的第四节则是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它们之间有一种分总的关系。这样就把其内在联系讲透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比较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而主体性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的。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在现实中,我们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老师充其量是幕后的组织者和操纵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如何当好幕后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是:
一是问题式教学方法,即通过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我讲到“工业革命的扩展”讲到法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不利因素时,教材上有那么一句话“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我就提了这么一个设问“为什么法国是仅次于英国?”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法国“次”哪里。
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来参与讲述。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第二课时----《德意志与意大利的统一》教材,重点是德意志的统一,难点是对两国统一的比较。因为都是有关统一的,所以我在设计时老师重点讲解德意志统一的条件(必要性、可能性)、经过(方式、过程)、意义。意大利的统一由学生依据德意志统一的思路讲解,并从中找出两国统一过程中的异同。
三、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繁多,时空跨度大,难记难学。因此,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上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发现和总结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出各种记忆方法,如:歌谣记忆法,数字记忆法,中心词记忆法,巧记历史年代法等;鼓励学生尝试列图表的方法,即把重要的专题归类列表,教师把关,这种作法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图示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例如“殖民主义罪恶”中的“三角奴隶贸易”可用图示辅助进行记忆。
(二)数字归纳记忆法。这点用在记忆历史年代较为有用。在历史学科中时间年代显得非常复杂,虽说在现在的考试中很少涉及直接考时间的题目,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时间记忆仍是非常重要而又复杂。这就要我们去总结归纳把原本复杂的数据找出规律。
(三)联想比较记忆法。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四、及时复习和巩固
中学历史课堂,特别是《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容量较大,单靠课堂老师的讲与学生听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最后还应注意目标反馈、讲练落实,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练习强化记忆。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严谨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