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标枪技术中助跑技术应用,揭示最大助跑利用率的概念,并以投掷过程中能量转移与释放为切入点分析了标枪技术最后用力中肌肉收缩的特征和技术要求,标枪技术训练的关键环节和思路;最后用力中运动员能量的最大释放,是建立在快速助跑的基础之上;快速助跑、有效动量转换应成为标枪技术训练、指导思想。
关键词:标枪;利用率;反射性收;缩动量转移;提高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助跑速度快、制动有力、投掷节奏快是当今标枪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不同风格的标枪运动员技术各异,有的以力量见长,有以速度见长,但共同点都是助跑速度利用率高。与之相比较,还有为数不少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助跑与最后用力之间技术脱节的现象,也有助速度快反而成绩下降的现象,这里就存在一个助跑利用率的问题。那么如何合理提高标枪运动员的助跑利用率,了解其本质规律呢?
一、助跑与助跑利用率的关系
(一)助跑与运动项目的关系。凡在运动中需要表现出运动员自身身体或器械在空间位置上获得最大的变化的项目,都需要通过助跑来获取能量,以便在身体腾空前或器械出手前有一合理的姿态。同时也让器械在出手前具备一定的初速度。如田径运动中的跳跃和投掷项目,体操中鞍马与空翻。这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助跑速度,没有助跑就无法完成后面的技术动作,并且助跑质量不高,会直接导致后续技术动作质量下降。因此,助跑是后续技术动作的前提条件,从助跑到身体或器械的着地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技术环节不可分割,而且各环节技术都是在运动状态中连续完成,不能把技术环节分割后孤立、静止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分析始终都要考虑“动态特征”,各技术环节之间动量传递的连续性。
(二)助胞的动力学分析。最后用力是以快速助跑为基础,助跑速度越快,身体获得的动量越多。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运动的状态不会发生改变。这一规律体现为标枪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超越器械身体大幅度向后倾斜,而不出现向后倾倒,从而大大地延长器械的工作距离。
据动能定理可知,如果外力所做的功完全用来增加物体的动能,那么外力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运动员助跑所获动能在制动中释放出来,以力的作用形式传递给器械,同时通过人体自身相关肌肉收缩做功,使器械的动量进一步增加。运动员在最后用力中瞬时释放出巨大的功率,这些都要求肌肉极限收缩速度收缩。
二、助跑动能利用转换的技术要求
对现代标枪运动员的助跑分析资料表明,优秀男子运动员投掷步的平均速度可达到78米/秒,女子运动员可以达到67米/秒。优秀运动员宜采用本人最大速度的70-80%进行助跑,既有利于发挥助跑的作用,也可以较好地完成最的后用力的动作。为了把助跑速度转化为标枪的出手速度,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极为重要,衔接不好,不仅使助跑的作用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交叉步及其落地动作是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的重要环节,其动作应符合助跑的任务和要求。
(一)要掌握好超越器械的时机与方式。运动员在进入投掷步时开始引枪,转体的顺序是先转肩,然后转辙。否则,过早地破坏持枪助跑的动作姿势,会使投掷步的速度过早下降。
超越器械的时机和程度应该符合运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要求,应尽量减少速度的损失。躯干后倾角以20-25度为宜,过大的躯干后倾角,并不一定能有效地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反而可能延缓左脚落地的时间,使最后用力时助跑动量受到损失。
(二)减少交叉步时助跑速度的损失。交叉步完成动作幅度大、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在0.20-0.26秒,为了加快左脚落地的速度,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在交叉步右脚着地时,左腿应摆至右脚的前方。尽量用右脚前脚掌着地,并尽快转入蹬伸用力阶段。同时,控制好标枪。引枪时,应沿标枪纵轴的延长线方向向后引枪,尽量保持枪的稳定性。在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前,应使标枪纵轴与身体的肩轴和髋轴保持平行。
三、助跑利用率的概念与意义
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标枪投掷技术中关键环节。如何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这里引入助跑利用率的概念。助跑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和器械系统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做准备。
(一)何为助跑利用率。助跑利用率是运动员将助跑所获动能转移到器械上,使器械获得加速度的能力的评价指标。助跑利用率反应的是运动员动量的贮备能力和转移能力。运动员通过快速助跑,完成引枪、交叉步、超越器械进入最后用力。在最后用力中运动员助跑速度不下降,运动员通过助跑所获动量,使运动员在制动中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制动腿、髋部、躯干肌肉急骤拉伸一收缩,再加上右腿的蹬伸动作,使人体运动链在开始鞭打前具有更大的动量。
(二)助跑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及理论意义。原地掷枪和助跑掷枪相差20-30米,因为助跑中的最后用力和原地掷枪中的最后用力不同,两者在肌肉收缩方式、用力感觉,收缩节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助跑掷枪出手速度和原地掷枪出手速度之差,体现出标枪运动员技术的优劣和专项技术能力的强弱。把两者之差和助跑速度相比,就可以反应出运动员的技术优劣与助跑速度的关系。
助跑利用率=(助跑掷枪出手速度-原地掷枪出手速度)/助跑速度
助跑利用率反应的是运动员在鞭打中传递的动量和运动员将助跑动量利用的能力。助跑利用率不应是助跑速度和平跑速度的比值。助跑速度和平跑速度的比值,反应的是运动员持枪助跑的速度能力。助跑利用率应该反应的是运动员持枪助跑动量转化为投掷速度的专项能力指标,并且衡量助跑速度在最后用力中是否能转化为投掷速度。如果不能将助跑所获人体动量转化利用,再高的助跑速度也是无意义的。由此可知原地掷枪,就不存在助跑利用问题,其助跑利用率可以理解为无意义。
四、助跑利用率与标枪技术训练、创新
(一)标枪技术诊断新视角。运动员在助跑后获得的动量,如何在最后用力中最大程度地转移到器械上去?平常的观点认为,在最后用力中,身体各环节肌肉完全是主动发力,靠肌肉的主动收缩使标枪在出手前获得加速度,忽视了开发运动员助跑中身体所获动量在最后用力中的作用,出现力量素质水平高而专项能力差的现象。掷标枪和跳远是有相通之处的,跳远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主,掷标枪也是一样,成绩的好坏也是取决于运动员的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能力。在投掷中没有合理的速度就不可能有好的投掷成绩。
(二)助跑利用率强调快速连贯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助跑所获得的速度能否在最后用力中得以利用,是评价运动员专项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投掷步中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质量不高都会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如何使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这一过程中保持速度而不出现减速,是投掷技术训练的重点。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学特征可以概括为“低、平、快”三个字。
(三)最后用力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的收缩特征。只有助跑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最后用力中肌肉的工作强度,速度和投掷能力两者是相互提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最后用力中的输出功率,充分发挥运动员助跑后自身能量的释放。最后用力中离心收缩表现得非常突出,从完成交叉步到超越器械状态后,运动员助跑所获得的动量,由部分下肢肌和躯干肌群以退让性收缩吸收。此时人体退让性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产生的收缩力更大,缓冲运动员在制动中产生的冲击力。下肢和销关节肌肉群在制动中吸收助跑所获得动量,这种缓冲能力也是标枪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之一,下肢肌肉群制动后产生的返让性收缩,此时肌肉瞬时迅速拉长产生反射性向心收缩力,使筒部减速制动动量向上加速传递。最后用力中所有肌肉收缩都是在入体获得动量这一平台上完成,这就是最后用力中肌肉收缩的主要特征。
五、结论
(一)标枪技术成绩取决于助跑利用率的提高,只有更好的发挥助跑的利用才能提高比赛成绩。
(二)助跑利用率不仅仅是助跑与平跑的比值,它应该反映的是运动员在鞭打中传递的动量和运动员将助跑动量利用的能力,是反映运动员持枪助跑动量转化为投掷速度专项能力的指标。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234.
[2]卢建明.掷标枪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3.
关键词:标枪;利用率;反射性收;缩动量转移;提高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助跑速度快、制动有力、投掷节奏快是当今标枪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不同风格的标枪运动员技术各异,有的以力量见长,有以速度见长,但共同点都是助跑速度利用率高。与之相比较,还有为数不少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助跑与最后用力之间技术脱节的现象,也有助速度快反而成绩下降的现象,这里就存在一个助跑利用率的问题。那么如何合理提高标枪运动员的助跑利用率,了解其本质规律呢?
一、助跑与助跑利用率的关系
(一)助跑与运动项目的关系。凡在运动中需要表现出运动员自身身体或器械在空间位置上获得最大的变化的项目,都需要通过助跑来获取能量,以便在身体腾空前或器械出手前有一合理的姿态。同时也让器械在出手前具备一定的初速度。如田径运动中的跳跃和投掷项目,体操中鞍马与空翻。这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助跑速度,没有助跑就无法完成后面的技术动作,并且助跑质量不高,会直接导致后续技术动作质量下降。因此,助跑是后续技术动作的前提条件,从助跑到身体或器械的着地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技术环节不可分割,而且各环节技术都是在运动状态中连续完成,不能把技术环节分割后孤立、静止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分析始终都要考虑“动态特征”,各技术环节之间动量传递的连续性。
(二)助胞的动力学分析。最后用力是以快速助跑为基础,助跑速度越快,身体获得的动量越多。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运动的状态不会发生改变。这一规律体现为标枪运动员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超越器械身体大幅度向后倾斜,而不出现向后倾倒,从而大大地延长器械的工作距离。
据动能定理可知,如果外力所做的功完全用来增加物体的动能,那么外力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运动员助跑所获动能在制动中释放出来,以力的作用形式传递给器械,同时通过人体自身相关肌肉收缩做功,使器械的动量进一步增加。运动员在最后用力中瞬时释放出巨大的功率,这些都要求肌肉极限收缩速度收缩。
二、助跑动能利用转换的技术要求
对现代标枪运动员的助跑分析资料表明,优秀男子运动员投掷步的平均速度可达到78米/秒,女子运动员可以达到67米/秒。优秀运动员宜采用本人最大速度的70-80%进行助跑,既有利于发挥助跑的作用,也可以较好地完成最的后用力的动作。为了把助跑速度转化为标枪的出手速度,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极为重要,衔接不好,不仅使助跑的作用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交叉步及其落地动作是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的重要环节,其动作应符合助跑的任务和要求。
(一)要掌握好超越器械的时机与方式。运动员在进入投掷步时开始引枪,转体的顺序是先转肩,然后转辙。否则,过早地破坏持枪助跑的动作姿势,会使投掷步的速度过早下降。
超越器械的时机和程度应该符合运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要求,应尽量减少速度的损失。躯干后倾角以20-25度为宜,过大的躯干后倾角,并不一定能有效地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反而可能延缓左脚落地的时间,使最后用力时助跑动量受到损失。
(二)减少交叉步时助跑速度的损失。交叉步完成动作幅度大、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在0.20-0.26秒,为了加快左脚落地的速度,减少助跑速度的损失,在交叉步右脚着地时,左腿应摆至右脚的前方。尽量用右脚前脚掌着地,并尽快转入蹬伸用力阶段。同时,控制好标枪。引枪时,应沿标枪纵轴的延长线方向向后引枪,尽量保持枪的稳定性。在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前,应使标枪纵轴与身体的肩轴和髋轴保持平行。
三、助跑利用率的概念与意义
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标枪投掷技术中关键环节。如何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这里引入助跑利用率的概念。助跑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和器械系统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做准备。
(一)何为助跑利用率。助跑利用率是运动员将助跑所获动能转移到器械上,使器械获得加速度的能力的评价指标。助跑利用率反应的是运动员动量的贮备能力和转移能力。运动员通过快速助跑,完成引枪、交叉步、超越器械进入最后用力。在最后用力中运动员助跑速度不下降,运动员通过助跑所获动量,使运动员在制动中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制动腿、髋部、躯干肌肉急骤拉伸一收缩,再加上右腿的蹬伸动作,使人体运动链在开始鞭打前具有更大的动量。
(二)助跑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及理论意义。原地掷枪和助跑掷枪相差20-30米,因为助跑中的最后用力和原地掷枪中的最后用力不同,两者在肌肉收缩方式、用力感觉,收缩节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助跑掷枪出手速度和原地掷枪出手速度之差,体现出标枪运动员技术的优劣和专项技术能力的强弱。把两者之差和助跑速度相比,就可以反应出运动员的技术优劣与助跑速度的关系。
助跑利用率=(助跑掷枪出手速度-原地掷枪出手速度)/助跑速度
助跑利用率反应的是运动员在鞭打中传递的动量和运动员将助跑动量利用的能力。助跑利用率不应是助跑速度和平跑速度的比值。助跑速度和平跑速度的比值,反应的是运动员持枪助跑的速度能力。助跑利用率应该反应的是运动员持枪助跑动量转化为投掷速度的专项能力指标,并且衡量助跑速度在最后用力中是否能转化为投掷速度。如果不能将助跑所获人体动量转化利用,再高的助跑速度也是无意义的。由此可知原地掷枪,就不存在助跑利用问题,其助跑利用率可以理解为无意义。
四、助跑利用率与标枪技术训练、创新
(一)标枪技术诊断新视角。运动员在助跑后获得的动量,如何在最后用力中最大程度地转移到器械上去?平常的观点认为,在最后用力中,身体各环节肌肉完全是主动发力,靠肌肉的主动收缩使标枪在出手前获得加速度,忽视了开发运动员助跑中身体所获动量在最后用力中的作用,出现力量素质水平高而专项能力差的现象。掷标枪和跳远是有相通之处的,跳远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主,掷标枪也是一样,成绩的好坏也是取决于运动员的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能力。在投掷中没有合理的速度就不可能有好的投掷成绩。
(二)助跑利用率强调快速连贯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助跑所获得的速度能否在最后用力中得以利用,是评价运动员专项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投掷步中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质量不高都会影响最后用力的效果。如何使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这一过程中保持速度而不出现减速,是投掷技术训练的重点。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学特征可以概括为“低、平、快”三个字。
(三)最后用力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的收缩特征。只有助跑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最后用力中肌肉的工作强度,速度和投掷能力两者是相互提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最后用力中的输出功率,充分发挥运动员助跑后自身能量的释放。最后用力中离心收缩表现得非常突出,从完成交叉步到超越器械状态后,运动员助跑所获得的动量,由部分下肢肌和躯干肌群以退让性收缩吸收。此时人体退让性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产生的收缩力更大,缓冲运动员在制动中产生的冲击力。下肢和销关节肌肉群在制动中吸收助跑所获得动量,这种缓冲能力也是标枪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之一,下肢肌肉群制动后产生的返让性收缩,此时肌肉瞬时迅速拉长产生反射性向心收缩力,使筒部减速制动动量向上加速传递。最后用力中所有肌肉收缩都是在入体获得动量这一平台上完成,这就是最后用力中肌肉收缩的主要特征。
五、结论
(一)标枪技术成绩取决于助跑利用率的提高,只有更好的发挥助跑的利用才能提高比赛成绩。
(二)助跑利用率不仅仅是助跑与平跑的比值,它应该反映的是运动员在鞭打中传递的动量和运动员将助跑动量利用的能力,是反映运动员持枪助跑动量转化为投掷速度专项能力的指标。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234.
[2]卢建明.掷标枪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