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注重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的重任。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谓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学生的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引起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准确解读新课标、科学审视新教材、不断开辟新思路、有效运用新技术、努力扮演新角色五个方面探讨当前物理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及时进行教育理念和教学
一、设计导入语  课堂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它在一堂课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主题,激发兴趣的作用,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自己鲜明的学科特点。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入语。  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演讲词,利用自己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及富有个性的形体语言,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激活整个课堂。  如我在给初中二年级学生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教材处理、情景创设、课堂提问、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等方面,对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新课改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这些目标和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它能反映学生收集、鉴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高考综合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然而学生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与以往相比有了更多的变化,试题的文字叙述、结构和设问独具风格,立意、情景设置新颖。有的试题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在备课中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高一新生来说,如果能及早建立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将为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把常见的典型错误归纳如下。  一、错误的生活经验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负迁移  在生活中人推车时车就运动,人不推车时车就不动,因而就很容易形成“力是产生速度、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一个错误概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