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声乐的灵魂其实就是情感,它是我国民族声乐历经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是民族声乐受无数人倾倒的原因所在。作为一种二度创作民族声乐歌唱,如何才能够在歌唱中将民族声乐的情感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声“”情“”韵“三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 民族声乐;情感;民族个性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历经五千年之久,已经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自成体系、表演风格独立,涵盖并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多元的人文因素、特定的文化传统和西方声乐艺术理论给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研究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时一定要重视这些外界因素。
一、声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我们伟大的祖国复原辽阔,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声乐特色,并随着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民族声乐艺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是以不同少数民族创作的声乐艺术作为基础的,少数民族声乐共同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声乐艺术长河。
在民族声乐艺术长河中汇聚着不同地区人民的声音,这些声音带有着鲜明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正是这些“声“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基础,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其对声音的喜好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音色上各有差异。在多数情况下,歌唱者的音色的选择与特定语言的发音方式息息相关,例如强调鼻音的俄语、强调不同词汇之间的连读的英语。在发音时,我国的汉语主要采用舌位相对靠前的方式,在这种发音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原音的共振。口腔前部和硬腭相连部位始终发出重音,作为音乐与语音的结合体声乐艺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兼顾特定语言的发音习惯。也就是说,一定要围绕”音“来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展开,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到演奏都受到发音方式和发音习惯的制约。正因如此,在演绎特定曲目的时候,歌唱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将歌曲语音保持统一。经过千百年实践这种‘靠前’的音色选择,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文化共通的音色审美观念,“靠前”的音色选择的价值在于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文化心理的刺激反映效用。它是由我国的社会风俗、傳统喜好、语言基础、精神情趣决定的,与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应当根据语音自身的特色调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它的发音着力点不在于其能否遵循通行的语言发音规则,而是在于能否将民歌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地表达出来。
二、情是情感表达的核心
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物质基础就是恰当处理“声”,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要落实到情感上来,“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感染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核心是“情”。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欣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在这个过程中也的确确能有所感发、有所触动。可以将“喜” “乐”“哀”理解成创作者在试图将音乐传递给欣赏者,也是欣赏者情感交融之后的产物。“声”和“情”就歌曲来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当“声”和“情”以完美地方式实现统一后,才能够将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呈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情感”并不是人类最最原始的七情六欲,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发酵、提炼后形成的具有其特殊文化底蕴的精神内涵。早起。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生存问题上,对外界无法产生美感,当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逐步转化为自然规律后,在对象化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逐步的提升,使得外界成为“人化的自然”,人才能够逐渐感知到“自然美“的意义。人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人也对自己的同类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了 “好感”。这种对人类社会、自然万物而产生的好感逐步融汇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和创作当中去中,产生了有真正艺术生命力的“情感”。
三、韵是情感表达的升华
想要有效地理解民族声乐艺术就应当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通过还原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历史语境,理解先民们创造某一种声乐艺术作品真正地动机。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见解, “韵味”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艺术的塑造力和影响力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我国的民歌,它能够在不同地域空间孕育出来,并具有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经逐步渗入到它的灵魂深处,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民族声乐种类繁多,即包括民间小调,也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曲艺。自产生之日起,民族声乐就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人民群众对“韵味”的追求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中是互通的,但是对于“韵味”的理解差别却很大。
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对“韵味”之美的追求始终不曾放弃。与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命题一样,“韵味”将中华民族文化充分展现出来的同时,又具有难以界定和表述模糊的特点。那么“韵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可谓是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韵味”可以理解为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将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寄托在载体之上,使民族声乐成了意义深远、情感丰富的艺术瑰宝,完美地将民族声乐艺术的丰富情感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人类情感升华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汉字是文化内涵丰富,每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声韵母是构筑汉字发音系统基石,声韵母与汉字的字形结构一起构筑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意境。随着我国先民对训诂、音韵之学的研究,对不同地域语言表达方式、特定情感的言说方式都有了系统的、深入的了解,对于挖掘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之美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书彬.略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72-174.
[2]刘雪梅.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29-30.
[3]李雨.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大舞台,2014,08:
139-140.
[4]潘超.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研究,2014,04:136-137.
【关键词】 民族声乐;情感;民族个性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历经五千年之久,已经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自成体系、表演风格独立,涵盖并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多元的人文因素、特定的文化传统和西方声乐艺术理论给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研究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时一定要重视这些外界因素。
一、声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我们伟大的祖国复原辽阔,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声乐特色,并随着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民族声乐艺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是以不同少数民族创作的声乐艺术作为基础的,少数民族声乐共同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声乐艺术长河。
在民族声乐艺术长河中汇聚着不同地区人民的声音,这些声音带有着鲜明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正是这些“声“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基础,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其对声音的喜好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音色上各有差异。在多数情况下,歌唱者的音色的选择与特定语言的发音方式息息相关,例如强调鼻音的俄语、强调不同词汇之间的连读的英语。在发音时,我国的汉语主要采用舌位相对靠前的方式,在这种发音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原音的共振。口腔前部和硬腭相连部位始终发出重音,作为音乐与语音的结合体声乐艺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兼顾特定语言的发音习惯。也就是说,一定要围绕”音“来实现民族声乐艺术的展开,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到演奏都受到发音方式和发音习惯的制约。正因如此,在演绎特定曲目的时候,歌唱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将歌曲语音保持统一。经过千百年实践这种‘靠前’的音色选择,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文化共通的音色审美观念,“靠前”的音色选择的价值在于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文化心理的刺激反映效用。它是由我国的社会风俗、傳统喜好、语言基础、精神情趣决定的,与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应当根据语音自身的特色调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它的发音着力点不在于其能否遵循通行的语言发音规则,而是在于能否将民歌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地表达出来。
二、情是情感表达的核心
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物质基础就是恰当处理“声”,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要落实到情感上来,“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感染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核心是“情”。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欣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在这个过程中也的确确能有所感发、有所触动。可以将“喜” “乐”“哀”理解成创作者在试图将音乐传递给欣赏者,也是欣赏者情感交融之后的产物。“声”和“情”就歌曲来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当“声”和“情”以完美地方式实现统一后,才能够将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呈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情感”并不是人类最最原始的七情六欲,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发酵、提炼后形成的具有其特殊文化底蕴的精神内涵。早起。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生存问题上,对外界无法产生美感,当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逐步转化为自然规律后,在对象化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逐步的提升,使得外界成为“人化的自然”,人才能够逐渐感知到“自然美“的意义。人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人也对自己的同类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了 “好感”。这种对人类社会、自然万物而产生的好感逐步融汇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和创作当中去中,产生了有真正艺术生命力的“情感”。
三、韵是情感表达的升华
想要有效地理解民族声乐艺术就应当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通过还原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历史语境,理解先民们创造某一种声乐艺术作品真正地动机。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见解, “韵味”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艺术的塑造力和影响力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我国的民歌,它能够在不同地域空间孕育出来,并具有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经逐步渗入到它的灵魂深处,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民族声乐种类繁多,即包括民间小调,也包括丰富多彩的民间曲艺。自产生之日起,民族声乐就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人民群众对“韵味”的追求在这种天然的联系中是互通的,但是对于“韵味”的理解差别却很大。
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对“韵味”之美的追求始终不曾放弃。与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命题一样,“韵味”将中华民族文化充分展现出来的同时,又具有难以界定和表述模糊的特点。那么“韵味“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可谓是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韵味”可以理解为是人民群众对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将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寄托在载体之上,使民族声乐成了意义深远、情感丰富的艺术瑰宝,完美地将民族声乐艺术的丰富情感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人类情感升华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汉字是文化内涵丰富,每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声韵母是构筑汉字发音系统基石,声韵母与汉字的字形结构一起构筑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意境。随着我国先民对训诂、音韵之学的研究,对不同地域语言表达方式、特定情感的言说方式都有了系统的、深入的了解,对于挖掘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之美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书彬.略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72-174.
[2]刘雪梅.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29-30.
[3]李雨.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大舞台,2014,08:
139-140.
[4]潘超.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研究,2014,0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