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所写的一步长篇小说,这篇小说从一问世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因为它批判社会传统,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哈代通过这部小说来反映和支持女性之一,在当时的维多利亚社会来说,妇女的地位是相当低,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庸,女性在那个时代是没有独立性和思想的,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男性的需求和参照为衡量标准。哈代在这篇小说中写了淑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与其他女性不同,有着独立性和自我思想意识,敢于和时代的世俗偏见作斗争,尽管后来她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不得不放弃和失败,但是她敢于尝试挑战命运和热爱生活的勇气是哈代在那个时代所倡导的。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女性主义;父权制;压抑
哈代笔下的人物淑是哈代支持女性主义而虚构的一个典型人物,在当时的维多利亚地区,妇女是没有经济地位的,那个时代充斥着妇女观念,女性处在与男性相对的“第二性”的附属地位,被看作指生育的机器和性的对象,而不倡导和支持女性的正常欲望,并且让女性认为性的欲望是可耻的,社会对她们的伦理道德就是忠贞、善良、忍耐、奉献和牺牲,而且这些伦理道德都成为维多利亚地区许多女子的心中操守的信条,在当时很多女子的自由好生活受到这些法律条文的限制。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自然对社会具有挑战性,也与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格格不入而受到排斥和争议,然而当时的著作《房子里的春天》却在这个国家畅销,是因为它所描绘的是女性在家里贤妻良母的形象,与时代相吻合,所以大受欢迎。这种现象在一个侧面表明了主人公淑对父权制的有力的抗争和争辩是有勇气的表现,也体现了时代背景下抗争的艰难。
一、淑对父权制的抗争与所处的困境
1.淑对父权制的抗争。在哈代笔下的淑是一个英勇、果敢、胆大、个性的女青年,与当时所有的女性不同,淑表現出对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认为社会的女性的压抑是不对的,女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不能被压抑,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生活有着自我见解,甚至在于前夫婚后感情不和的时候,敢于离婚,在当时一般女性是不会离婚的,就算是三观不合也要为了孩子而坚持和隐忍,可是淑却做出了大胆的举动,和前夫离婚是因为她觉得一直空文约束下的婚姻缺乏可靠性,“一个人明明没有犯罪,法律、条令却是她痛苦,那这种法律和条令有什么用呢?”这里就可以看出她对社会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在那个时候这种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她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先驱性。淑有着自己的职业,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不像当时大多数女人一样依赖于自己的恋人或丈夫,尽管后来和前夫离了婚,但是前夫还是认为淑犯了罪,他说“你不喜欢我,你是在犯罪。”他习惯性地站在男性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女性,认为女性的一切对错都是以男性为道德衡量标准,它前夫的好朋友也认为淑的行为有失道德,这是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没有自我的典型表现。
淑在于前夫离婚后,一直没有结婚,虽然她和裘德一直保持恋人关系,但是她害怕婚姻会约束他们之间的感情,让他们逐渐失去激情,她追求自由,喜欢自由的恋爱和感情,淑对父权制的抗争另一个表现是在与裘德的关系中,淑始终站在主导和优势的地位,她勇敢有胆大,裘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等都是她在一旁支持,久而久之她变成了裘德的精神支柱,甚至在裘德生活中遇到压力时,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裘德从意志消沉中振作起来,给予裘德精神上极大的满足。作者哈代这样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女权主义的肯定,女性不见得比男性差,有时候甚至比男性的能力更强,只是在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偏见中女性的很多自由权利和能力没有被发挥出来。
2.无法摆脱的困境。淑的出现是维多利亚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然而在发展时间长的父权制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只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淑是一位新女性,她崇尚自由和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但是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她为了防止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由的自我被消解,不得不利用被父权制传统所接受的女性气质来表达自己,因为在那个时代她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父权制的影响,她自己的意识觉醒力量微薄,必须靠父权制庞大的精神得以支撑,这个表现在文中被哈代写了出来:因为淑在和裘德对《圣经》的辩论中,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激烈的言辞赢得了裘德,所以受到了裘德的不满和排斥,因为在那個时代男性是不希望女性超越自己的,基于男性的尊严和人格。淑后来做了调整,在和裘德比赛中故意出错,赢得了裘德的宽容和谅解,随着淑有一个干练优秀的知识女性变为天真的小女孩,只是为了得到裘德的原谅和喜爱,就已经体现了父权制下女性力量的微薄。
二、小结
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淑,不可能不受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和思想以及法律的影响和约束,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强大的父权制的背景中,淑面对世俗偏见的压力时不可能完全超越那个时代去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然而,虽然故事的结尾是悲剧的,可是淑对父权制的抗争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值得我们褒扬。
参考文献:
[1]李小冰.《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2]彭晓春.无路可逃的爱情——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3]郭高萍.女英雄的抗争——也谈《无名的裘德》中的淑[J].唐山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
邓恋玫(1980—),女,汉族,重庆江北人,本科学历,讲师,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英语文化文学研究。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女性主义;父权制;压抑
哈代笔下的人物淑是哈代支持女性主义而虚构的一个典型人物,在当时的维多利亚地区,妇女是没有经济地位的,那个时代充斥着妇女观念,女性处在与男性相对的“第二性”的附属地位,被看作指生育的机器和性的对象,而不倡导和支持女性的正常欲望,并且让女性认为性的欲望是可耻的,社会对她们的伦理道德就是忠贞、善良、忍耐、奉献和牺牲,而且这些伦理道德都成为维多利亚地区许多女子的心中操守的信条,在当时很多女子的自由好生活受到这些法律条文的限制。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自然对社会具有挑战性,也与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格格不入而受到排斥和争议,然而当时的著作《房子里的春天》却在这个国家畅销,是因为它所描绘的是女性在家里贤妻良母的形象,与时代相吻合,所以大受欢迎。这种现象在一个侧面表明了主人公淑对父权制的有力的抗争和争辩是有勇气的表现,也体现了时代背景下抗争的艰难。
一、淑对父权制的抗争与所处的困境
1.淑对父权制的抗争。在哈代笔下的淑是一个英勇、果敢、胆大、个性的女青年,与当时所有的女性不同,淑表現出对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认为社会的女性的压抑是不对的,女人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不能被压抑,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生活有着自我见解,甚至在于前夫婚后感情不和的时候,敢于离婚,在当时一般女性是不会离婚的,就算是三观不合也要为了孩子而坚持和隐忍,可是淑却做出了大胆的举动,和前夫离婚是因为她觉得一直空文约束下的婚姻缺乏可靠性,“一个人明明没有犯罪,法律、条令却是她痛苦,那这种法律和条令有什么用呢?”这里就可以看出她对社会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在那个时候这种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她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先驱性。淑有着自己的职业,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不像当时大多数女人一样依赖于自己的恋人或丈夫,尽管后来和前夫离了婚,但是前夫还是认为淑犯了罪,他说“你不喜欢我,你是在犯罪。”他习惯性地站在男性的角度来看待和评价女性,认为女性的一切对错都是以男性为道德衡量标准,它前夫的好朋友也认为淑的行为有失道德,这是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没有自我的典型表现。
淑在于前夫离婚后,一直没有结婚,虽然她和裘德一直保持恋人关系,但是她害怕婚姻会约束他们之间的感情,让他们逐渐失去激情,她追求自由,喜欢自由的恋爱和感情,淑对父权制的抗争另一个表现是在与裘德的关系中,淑始终站在主导和优势的地位,她勇敢有胆大,裘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等都是她在一旁支持,久而久之她变成了裘德的精神支柱,甚至在裘德生活中遇到压力时,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裘德从意志消沉中振作起来,给予裘德精神上极大的满足。作者哈代这样描写实际上就是对女权主义的肯定,女性不见得比男性差,有时候甚至比男性的能力更强,只是在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偏见中女性的很多自由权利和能力没有被发挥出来。
2.无法摆脱的困境。淑的出现是维多利亚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然而在发展时间长的父权制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只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淑是一位新女性,她崇尚自由和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但是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她为了防止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由的自我被消解,不得不利用被父权制传统所接受的女性气质来表达自己,因为在那个时代她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父权制的影响,她自己的意识觉醒力量微薄,必须靠父权制庞大的精神得以支撑,这个表现在文中被哈代写了出来:因为淑在和裘德对《圣经》的辩论中,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激烈的言辞赢得了裘德,所以受到了裘德的不满和排斥,因为在那個时代男性是不希望女性超越自己的,基于男性的尊严和人格。淑后来做了调整,在和裘德比赛中故意出错,赢得了裘德的宽容和谅解,随着淑有一个干练优秀的知识女性变为天真的小女孩,只是为了得到裘德的原谅和喜爱,就已经体现了父权制下女性力量的微薄。
二、小结
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淑,不可能不受当时社会伦理道德和思想以及法律的影响和约束,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强大的父权制的背景中,淑面对世俗偏见的压力时不可能完全超越那个时代去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然而,虽然故事的结尾是悲剧的,可是淑对父权制的抗争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值得我们褒扬。
参考文献:
[1]李小冰.《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2]彭晓春.无路可逃的爱情——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3]郭高萍.女英雄的抗争——也谈《无名的裘德》中的淑[J].唐山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
邓恋玫(1980—),女,汉族,重庆江北人,本科学历,讲师,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英语文化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