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2013级大一新生抽样调查,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使高职生能健康成长、学有所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教育对策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马加爵事件到大学生宿舍投毒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各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做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是“90后”的天下,当“90后”成为校园的主体,他们必然以一种的新的姿态和行为模式出现在的大学生活里。学生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心理教育。
二、初步了解农类高校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工具
在程科(2009)编制问卷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以便更适合农职院大学生使用。
2.被试
在全院大一六个系的新生中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无效问卷53份。其中男生123人,女生161人,不写性别47人。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1~15日。
3.施测和数据处理
在2013年10月对农职院食品系50名学生进行初测,问卷有效。后由课题组的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集体测试,当场收回。数据的处理,是将学生回答的每一条答案进行内容分析。对被试的回答进行开放式编码,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认知。
三、结果分析
1.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对开放式问卷的问题的结果进行归类分析。首先通读全部内容,从中体会分类的依据,然后对回答的内容进行分类。在分析时,以语句为基本的形式,对于内涵复杂的语句,根据语义进行分割,比如“学习生活上的计划、目标不明确,时常迷茫,空虚”,既包含了“学习困惑”方面的信息,也包含“情绪调控”的信息,类似这样的表述,编码为2个。最后统计各类心理问题出现的频次,并按降序排列。结果发现,农类院校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占了22.87%;其次是自我意识(17.22%),接下来依次是情感问题(11.07%)、情绪调控(10.58%)、环境适应(10.09%)、职业生涯规划(9.10%)、学习问题(8.87%)、自卑心理(4.93%)、压力应对(4.42%)等方面。
2.结果分析
(1)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提出自己性格内向不知该如何和别人交流、该如何和老师同学交往、该如何和父母沟通,不知该如何处理宿舍同学的关系等。“90后”所处的时代通讯发达,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喜欢网络,热爱QQ,在网络中如鱼得水,能言善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缺乏处理人际问题的技巧。农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既和其他高校大学生有一致的地方,又具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社交和视野上可能不及城市学生,来到高校后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成为困惑之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宿舍矛盾已经成为发生频率很高的问题,从中佐证了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影响农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自我意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青年晚期和成年初期,这个时期对自我的关心日益强烈,促进了对“本来”的“我”追求意识。根据埃里克森的成长理论,这个时期是“亲密对孤独”自我同一性确立的时期。“90后”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家人的呵护下长大,个性鲜明、独立自主,在解放了学业的压力之后,更多的开始探索自我,关注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健康的发展,满意走上社会的重要阶段。
(3)其他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情感、性格、人生的价值观处于矛盾形成期,所以,情感问题和情绪调控也是大学生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社会的发展,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学历上和本科生存在差距等,使“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大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从大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排序来看,农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高校研究的结果一致,但在亟须解决心理问题的排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四、解决办法
1.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通过调查可知,我院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心理健康知识,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解。在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时,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自助和他助。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经过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后,当自己或身边同学有心理问题时,除了自助或自己帮助同学外,已有55%的学生意识到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通过新生开展心理入学教育对大学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影响的学科。应以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要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落脚点,尽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性、适应性和趣味性。多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目的。
3.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需要建立一支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在学生工作中既要有热情爱心,又要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利用心理健康四级网络
心理健康四级网络渠道,从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各系心理工作站、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到各个宿舍舍长,随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争取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时代鲜明的特征,研究“90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健全自己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的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2009.
\[2\]李宁.“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2012.
课题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路晓华;项目编号:SKJ1315。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教育对策一、引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马加爵事件到大学生宿舍投毒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各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做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是“90后”的天下,当“90后”成为校园的主体,他们必然以一种的新的姿态和行为模式出现在的大学生活里。学生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心理教育。
二、初步了解农类高校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工具
在程科(2009)编制问卷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以便更适合农职院大学生使用。
2.被试
在全院大一六个系的新生中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无效问卷53份。其中男生123人,女生161人,不写性别47人。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1~15日。
3.施测和数据处理
在2013年10月对农职院食品系50名学生进行初测,问卷有效。后由课题组的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集体测试,当场收回。数据的处理,是将学生回答的每一条答案进行内容分析。对被试的回答进行开放式编码,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认知。
三、结果分析
1.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对开放式问卷的问题的结果进行归类分析。首先通读全部内容,从中体会分类的依据,然后对回答的内容进行分类。在分析时,以语句为基本的形式,对于内涵复杂的语句,根据语义进行分割,比如“学习生活上的计划、目标不明确,时常迷茫,空虚”,既包含了“学习困惑”方面的信息,也包含“情绪调控”的信息,类似这样的表述,编码为2个。最后统计各类心理问题出现的频次,并按降序排列。结果发现,农类院校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占了22.87%;其次是自我意识(17.22%),接下来依次是情感问题(11.07%)、情绪调控(10.58%)、环境适应(10.09%)、职业生涯规划(9.10%)、学习问题(8.87%)、自卑心理(4.93%)、压力应对(4.42%)等方面。
2.结果分析
(1)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提出自己性格内向不知该如何和别人交流、该如何和老师同学交往、该如何和父母沟通,不知该如何处理宿舍同学的关系等。“90后”所处的时代通讯发达,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喜欢网络,热爱QQ,在网络中如鱼得水,能言善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缺乏处理人际问题的技巧。农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既和其他高校大学生有一致的地方,又具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社交和视野上可能不及城市学生,来到高校后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成为困惑之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宿舍矛盾已经成为发生频率很高的问题,从中佐证了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影响农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自我意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青年晚期和成年初期,这个时期对自我的关心日益强烈,促进了对“本来”的“我”追求意识。根据埃里克森的成长理论,这个时期是“亲密对孤独”自我同一性确立的时期。“90后”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家人的呵护下长大,个性鲜明、独立自主,在解放了学业的压力之后,更多的开始探索自我,关注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健康的发展,满意走上社会的重要阶段。
(3)其他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情感、性格、人生的价值观处于矛盾形成期,所以,情感问题和情绪调控也是大学生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社会的发展,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学历上和本科生存在差距等,使“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大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从大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排序来看,农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解决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高校研究的结果一致,但在亟须解决心理问题的排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四、解决办法
1.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通过调查可知,我院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心理健康知识,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解。在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时,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自助和他助。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经过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后,当自己或身边同学有心理问题时,除了自助或自己帮助同学外,已有55%的学生意识到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通过新生开展心理入学教育对大学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影响的学科。应以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要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落脚点,尽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性、适应性和趣味性。多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目的。
3.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需要建立一支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在学生工作中既要有热情爱心,又要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利用心理健康四级网络
心理健康四级网络渠道,从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各系心理工作站、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到各个宿舍舍长,随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争取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时代鲜明的特征,研究“90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健全自己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的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2009.
\[2\]李宁.“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2012.
课题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路晓华;项目编号:SKJ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