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青城古镇民居墀头砖雕装饰的形态特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阐述了青城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及其文化背景,对于甘肃地域艺术资源体系的构建、青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开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视野,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青城;墀头;砖雕装饰;艺术风格
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的狭长黄河谷地,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屯兵要塞,后以盛产优质水烟而闻名全国。明朝中期,在水烟贸易的推动下,青城从边塞小镇转变为水烟的种植、加工、集散地,建筑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至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民国。很多外地客商到此大兴土木,宅院、会馆星罗棋布,民居建筑融合了京、晋、江南等地的特点,具备了明末清初的建筑装饰风格。现存的五十多处四合院古建筑,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庄。由于居住在那里的水烟商贾良好的文化底蕴与殷实的经济基础,使青城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在西北地区独具一格,多处古建筑中均有大量砖雕装饰,从大幅的照壁到边角小品,无不精雕细刻,生趣盎然,而墀头部位的雕刻则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以从中探析到青城古镇民居砖雕装饰艺术的精粹。
一、独具一格的形态特征
古建筑中的墀头指门楼两侧或房屋侧墙用于支撑顶部构造的墙体悬挑端头,原本是建筑中的承重结构,但经过精心雕琢,又成为非常重要的装饰构件之一,形式感和雕塑感很强。墀头的尺度和雕刻精细程度与大门门头、抱鼓石的规格相呼应,因各家的功名、实力而有所不同。青城现存的书院、四合院等数十个院落,多数都有门楼,其墀头通常分上、中、下三段,最上端称为盘头(又称翻花),由几层向上翻卷的花瓣组成,中段为束腰,是内收的长方形画幅,两个面转角处都有小立柱分隔开,或雕成植物叶片,或刻为须弥的样式,又像收拢的舞台幕布。框心内雕刻人物故事或花鸟题材内容,四周雕刻着立体花边,是墀头的核心部分。下段称墀尾,雕刻也比较精细,内容为花鸟等。与西北地区墀头一般只做正面的习惯不同,青城的墀头均为画幅式的,很多都做了三面的雕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层层叠叠,极富立体感,相当于柱头的装饰作用,是家家户户大门或墙面装饰的重点,宛如雕琢精美的舞台,上演着永恒的传统民俗文化剧目。
以保存较完整的罗家大院西院门为例,其门头为单檐悬山顶,檐下有四重带状砖雕装饰,有回纹、螺纹、八宝器物等,庄重严谨;盘头由如意云纹、回纹、花朵纹层叠组成,束腰部位用小立柱分面,正面分别雕刻着“松下桥院”和“柳荫荷塘”,充满了诗意般的优雅与闲逸,侧面分别雕刻了宝瓶、鲜果、暗八仙、琴棋书画等内容;墀尾以下正面用深雕技法精细刻画了“孔雀戏牡丹”“鹭鸶戏荷花”,暗寓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表达了阴阳相合、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四个侧面则分别雕刻了 “仙桃”“佛手”“石榴”“柿子”,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整个墀头从上到下繁花似锦、疏密有致,苍松垂柳、小桥流水,簇簇牡丹、翩翩荷花,鸟儿穿梭其间,使人如感其闲逸,如闻其幽香,动静相宜而生机盎然,显示了青城雕刻工匠们雄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令人叹为观止。
二、品类繁多的装饰形象
“有身份的人用装饰来标榜,没有身份的人用装饰来寄托;生意人的装饰一本万利,读书人的装饰一举成名。庸俗固然以装饰为乐,清高也免不了用装饰自况”。1青城古镇民居的装饰自然也不例外,各家各户都精心挑选适合自己诉求的雕刻题材,其墀头砖雕以丰富的内容与精湛的技艺,塑造出大量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形象,提供给人们极具观赏性的审美对象,在美化建筑形态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过程中,也全面地展示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生存理念,传达着民间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以及朴素情感。
1.植物及器物:青城墀头砖雕的植物形象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桃、柿、佛手、石榴“四鲜果”,松柏、牡丹、荷花、向日葵、葡萄等,器物主要有博古架和各种瓶、壶、盆景、如意、兵器、翎羽,以及琴、棋、书、画“四艺”和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有代替道家八仙的葫芦、扇子、花蓝、板尺等“暗八仙”内容。植物及器物的各种类型,或代表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颐,或表达主人追求的生活情调,皆因美好的象征意义颇受民众喜爱,上述类型在青城的墀头装饰中数量众多,是主要的表现对象,尤其是吉祥的“四鲜果”,更是家家户户情有独钟,角角落落不厌其多。
2.人物故事:此类题材通常选择古典小说、民间故事、神化传说中的情节或场景,浓缩成雕刻主题和构图,以寄托人们耕读传家、祈求生活幸福、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青城民居墀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青城003号、城河村396号院门楼墀头上的“渔、樵、耕、读”,虽然选择同一题材,但人物形象塑造、场景的气氛、画面的构图却各不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新民村168号的天官赐福、牛角挂书等,这些雕刻题材出现在墀头中最核心的位置,具有明显的教化、励志后人的作用,可谓用心良苦。
3.祥禽瑞兽:这部分内容是民间工艺的传统形象,通常是以象征意义或谐音的指代来传达美好的祈愿,但在青城墀头装饰中却相对少一些,主要是作为配角在一些场景或构图中出现,形象塑造更倾向于西北的质朴、粗犷风格。青城民居墀头砖雕中出现的吉祥动物题材有鹿、仙鹤、麒麟、马、牛、蝙蝠、喜鹊、水鸟、松鼠等,青城003号院内正房山墙墀头上的松鹿图、神牛图、罗家大院门楼墀头装饰中的孔雀、鹭鸶则堪称祥禽瑞兽形象中的精品。
4.装饰纹样:中式建筑装饰所用的装饰纹样一般都有具体的原形,经过高度简化、概括、提取而形成的程式化图案,连续、重复地出现于建筑装饰构件,不但是一种装饰的元素,同时也含有吉祥的象征意义。青城墀头砖雕中大量使用的装饰纹样中,有如意云纹、变体云纹、回纹、“卍”字纹、绳纹、卷草纹、缠枝纹、竹节纹、花朵纹等,往往综合运用在墀头的各个部位,层叠布置变化多端,一般不重复。其中的变体云纹、花朵纹、花瓣纹、竹节纹的运用与众不同,富有特色。 三、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
1.运用象征、谐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生活理想。
青城的雕刻工匠常常说起“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这就是他们的装饰原则。“几乎所有象形的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直接或婉转地寓意幸福、高贵、智慧、和平、富裕、长寿等美好愿望。”2在青城古镇民居墀头砖雕装饰中,大量运用形象象征、谐音指代的手法托物寄情,畅神达意,委婉巧妙地表达了居民们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理想,渗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例如,出现数量最多的“四仙果”雕饰,其中桃象征着健康长寿,石榴以“榴开百籽”象征人丁兴旺,佛手瓜表达 “福、顺”,两只柿子和如意组合,表达“事事如意”;又如宝瓶中插入四季花意寓“四季平安”,用莲蓬、莲子喻“连(莲)生贵子”;从禽鸟戏花、喜上梅梢一类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对和睦家庭生活的想往,从渔、樵、耕、读和庭院、荷塘等内容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田园风光的依恋、淡泊人生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和乐”社会秩序的渴望。还有花开富贵、琴棋书画、博古等内容,无不寄托着人们对于前程的美好愿望,饱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从而具有突出的精神性功能。
2.“尊孔重儒”的“风雅之地、仁义之乡”。
青城古镇被誉为“风雅之地、仁义之乡”,作为一个因商而盛的边陲古镇,水烟贸易的繁荣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尊孔重儒”之风盛行,“耕读传家”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装饰中极少出现商贸传统中如“招财进宝”等求财、盼富的内容。“渔、樵 、耕、读”、 “琴、棋、书、画”和“梅、兰、竹、菊”几乎占据了墀头等重要装饰部位,居于视觉欣赏的中心,使其超越了作为传统的装饰符号以及对传说中文学典故的再现,这些雕饰的内容,寓教于美,耳濡目染,使人们随时置身于这些小中见大的题材所营造的特定环境气氛里,劝诫后人以耕读立家,恪守忠孝之道,修身养性,发奋图强,通过刻苦读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凸现了建筑装饰所附加的教育功能。“当这种教化作用一旦影响人们的实践,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3
3.各地建筑范式与西北地域的融合。
由于青城民居的房屋主人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游宦,他们将南北各地的雕刻形式和内容带到青城,使青城民居装饰雕刻融合了京、陕、晋和江南地区的建筑装饰特征和手法。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基础及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一种融会南北、广泛包容、巧妙结合的艺术特征。基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环境的特点,青城民居雕刻的工艺技法接近晋中南地区的特点,以浅浮雕为主,高浮雕与镂雕较少,有利于抗风化和持久保护,浮雕作品显得雄浑、朴拙,而在作品表现的内容方面,则以儒雅、淡定的风格与江南地区的浮雕形式相合。
结语
青城的墀头砖雕装饰作为青城古镇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寻常百姓家的舞台,是青城地域文化最有力的表现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它保存了大量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的信息,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提供了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对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对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回归关注传统和文化表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文东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王丹玲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6
2 李振宇.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第7页
3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
关键词:青城;墀头;砖雕装饰;艺术风格
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的狭长黄河谷地,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屯兵要塞,后以盛产优质水烟而闻名全国。明朝中期,在水烟贸易的推动下,青城从边塞小镇转变为水烟的种植、加工、集散地,建筑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至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民国。很多外地客商到此大兴土木,宅院、会馆星罗棋布,民居建筑融合了京、晋、江南等地的特点,具备了明末清初的建筑装饰风格。现存的五十多处四合院古建筑,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庄。由于居住在那里的水烟商贾良好的文化底蕴与殷实的经济基础,使青城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在西北地区独具一格,多处古建筑中均有大量砖雕装饰,从大幅的照壁到边角小品,无不精雕细刻,生趣盎然,而墀头部位的雕刻则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以从中探析到青城古镇民居砖雕装饰艺术的精粹。
一、独具一格的形态特征
古建筑中的墀头指门楼两侧或房屋侧墙用于支撑顶部构造的墙体悬挑端头,原本是建筑中的承重结构,但经过精心雕琢,又成为非常重要的装饰构件之一,形式感和雕塑感很强。墀头的尺度和雕刻精细程度与大门门头、抱鼓石的规格相呼应,因各家的功名、实力而有所不同。青城现存的书院、四合院等数十个院落,多数都有门楼,其墀头通常分上、中、下三段,最上端称为盘头(又称翻花),由几层向上翻卷的花瓣组成,中段为束腰,是内收的长方形画幅,两个面转角处都有小立柱分隔开,或雕成植物叶片,或刻为须弥的样式,又像收拢的舞台幕布。框心内雕刻人物故事或花鸟题材内容,四周雕刻着立体花边,是墀头的核心部分。下段称墀尾,雕刻也比较精细,内容为花鸟等。与西北地区墀头一般只做正面的习惯不同,青城的墀头均为画幅式的,很多都做了三面的雕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层层叠叠,极富立体感,相当于柱头的装饰作用,是家家户户大门或墙面装饰的重点,宛如雕琢精美的舞台,上演着永恒的传统民俗文化剧目。
以保存较完整的罗家大院西院门为例,其门头为单檐悬山顶,檐下有四重带状砖雕装饰,有回纹、螺纹、八宝器物等,庄重严谨;盘头由如意云纹、回纹、花朵纹层叠组成,束腰部位用小立柱分面,正面分别雕刻着“松下桥院”和“柳荫荷塘”,充满了诗意般的优雅与闲逸,侧面分别雕刻了宝瓶、鲜果、暗八仙、琴棋书画等内容;墀尾以下正面用深雕技法精细刻画了“孔雀戏牡丹”“鹭鸶戏荷花”,暗寓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表达了阴阳相合、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四个侧面则分别雕刻了 “仙桃”“佛手”“石榴”“柿子”,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整个墀头从上到下繁花似锦、疏密有致,苍松垂柳、小桥流水,簇簇牡丹、翩翩荷花,鸟儿穿梭其间,使人如感其闲逸,如闻其幽香,动静相宜而生机盎然,显示了青城雕刻工匠们雄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令人叹为观止。
二、品类繁多的装饰形象
“有身份的人用装饰来标榜,没有身份的人用装饰来寄托;生意人的装饰一本万利,读书人的装饰一举成名。庸俗固然以装饰为乐,清高也免不了用装饰自况”。1青城古镇民居的装饰自然也不例外,各家各户都精心挑选适合自己诉求的雕刻题材,其墀头砖雕以丰富的内容与精湛的技艺,塑造出大量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形象,提供给人们极具观赏性的审美对象,在美化建筑形态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过程中,也全面地展示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生存理念,传达着民间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以及朴素情感。
1.植物及器物:青城墀头砖雕的植物形象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桃、柿、佛手、石榴“四鲜果”,松柏、牡丹、荷花、向日葵、葡萄等,器物主要有博古架和各种瓶、壶、盆景、如意、兵器、翎羽,以及琴、棋、书、画“四艺”和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有代替道家八仙的葫芦、扇子、花蓝、板尺等“暗八仙”内容。植物及器物的各种类型,或代表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颐,或表达主人追求的生活情调,皆因美好的象征意义颇受民众喜爱,上述类型在青城的墀头装饰中数量众多,是主要的表现对象,尤其是吉祥的“四鲜果”,更是家家户户情有独钟,角角落落不厌其多。
2.人物故事:此类题材通常选择古典小说、民间故事、神化传说中的情节或场景,浓缩成雕刻主题和构图,以寄托人们耕读传家、祈求生活幸福、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青城民居墀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青城003号、城河村396号院门楼墀头上的“渔、樵、耕、读”,虽然选择同一题材,但人物形象塑造、场景的气氛、画面的构图却各不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新民村168号的天官赐福、牛角挂书等,这些雕刻题材出现在墀头中最核心的位置,具有明显的教化、励志后人的作用,可谓用心良苦。
3.祥禽瑞兽:这部分内容是民间工艺的传统形象,通常是以象征意义或谐音的指代来传达美好的祈愿,但在青城墀头装饰中却相对少一些,主要是作为配角在一些场景或构图中出现,形象塑造更倾向于西北的质朴、粗犷风格。青城民居墀头砖雕中出现的吉祥动物题材有鹿、仙鹤、麒麟、马、牛、蝙蝠、喜鹊、水鸟、松鼠等,青城003号院内正房山墙墀头上的松鹿图、神牛图、罗家大院门楼墀头装饰中的孔雀、鹭鸶则堪称祥禽瑞兽形象中的精品。
4.装饰纹样:中式建筑装饰所用的装饰纹样一般都有具体的原形,经过高度简化、概括、提取而形成的程式化图案,连续、重复地出现于建筑装饰构件,不但是一种装饰的元素,同时也含有吉祥的象征意义。青城墀头砖雕中大量使用的装饰纹样中,有如意云纹、变体云纹、回纹、“卍”字纹、绳纹、卷草纹、缠枝纹、竹节纹、花朵纹等,往往综合运用在墀头的各个部位,层叠布置变化多端,一般不重复。其中的变体云纹、花朵纹、花瓣纹、竹节纹的运用与众不同,富有特色。 三、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
1.运用象征、谐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生活理想。
青城的雕刻工匠常常说起“刻花要吉利,才能合人意”,这就是他们的装饰原则。“几乎所有象形的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直接或婉转地寓意幸福、高贵、智慧、和平、富裕、长寿等美好愿望。”2在青城古镇民居墀头砖雕装饰中,大量运用形象象征、谐音指代的手法托物寄情,畅神达意,委婉巧妙地表达了居民们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理想,渗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例如,出现数量最多的“四仙果”雕饰,其中桃象征着健康长寿,石榴以“榴开百籽”象征人丁兴旺,佛手瓜表达 “福、顺”,两只柿子和如意组合,表达“事事如意”;又如宝瓶中插入四季花意寓“四季平安”,用莲蓬、莲子喻“连(莲)生贵子”;从禽鸟戏花、喜上梅梢一类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对和睦家庭生活的想往,从渔、樵、耕、读和庭院、荷塘等内容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田园风光的依恋、淡泊人生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和乐”社会秩序的渴望。还有花开富贵、琴棋书画、博古等内容,无不寄托着人们对于前程的美好愿望,饱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从而具有突出的精神性功能。
2.“尊孔重儒”的“风雅之地、仁义之乡”。
青城古镇被誉为“风雅之地、仁义之乡”,作为一个因商而盛的边陲古镇,水烟贸易的繁荣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尊孔重儒”之风盛行,“耕读传家”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装饰中极少出现商贸传统中如“招财进宝”等求财、盼富的内容。“渔、樵 、耕、读”、 “琴、棋、书、画”和“梅、兰、竹、菊”几乎占据了墀头等重要装饰部位,居于视觉欣赏的中心,使其超越了作为传统的装饰符号以及对传说中文学典故的再现,这些雕饰的内容,寓教于美,耳濡目染,使人们随时置身于这些小中见大的题材所营造的特定环境气氛里,劝诫后人以耕读立家,恪守忠孝之道,修身养性,发奋图强,通过刻苦读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凸现了建筑装饰所附加的教育功能。“当这种教化作用一旦影响人们的实践,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3
3.各地建筑范式与西北地域的融合。
由于青城民居的房屋主人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游宦,他们将南北各地的雕刻形式和内容带到青城,使青城民居装饰雕刻融合了京、陕、晋和江南地区的建筑装饰特征和手法。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基础及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一种融会南北、广泛包容、巧妙结合的艺术特征。基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环境的特点,青城民居雕刻的工艺技法接近晋中南地区的特点,以浅浮雕为主,高浮雕与镂雕较少,有利于抗风化和持久保护,浮雕作品显得雄浑、朴拙,而在作品表现的内容方面,则以儒雅、淡定的风格与江南地区的浮雕形式相合。
结语
青城的墀头砖雕装饰作为青城古镇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寻常百姓家的舞台,是青城地域文化最有力的表现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它保存了大量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的信息,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提供了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对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对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回归关注传统和文化表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文东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王丹玲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6
2 李振宇.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第7页
3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