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言不讳,历来为人所称道,不少历史人物因直言不讳博得美名,但直言需讳,则更有利解决问题。
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汲黯很有水平,却是个直肠子,说批评谁就批评谁,对汉武帝也不例外。一次,汉武帝说要如何施行仁政,汲黯马上说,皇上心里充满了欲望,表面施行仁义,能达到像唐尧虞舜那样吗?差点把汉武帝的鼻子气歪,散朝后对左右说,这个汲黯太过分了。
因为看不上公孙弘和张汤的为人,汲黯就当面说公孙弘做作、张汤虚伪。可说没用,人家照样受宠。汲黯做高官时,公孙弘、张汤差他一大截,几年工夫这两人一个当丞相,一个做御史大夫,被重用的程度超过汲黯。有一天汲黯就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就跟堆积柴火一样,是后来居上。这点牢骚武帝明白,感觉到汲黯越来越离谱了。
直言进谏不是不好,而是要看人、分时候,对皇帝有意见最好私下或转弯提出,不能让人下不来台。作为暴君,汉武帝能容忍汲黯就很不错了。而任何性质的政权都是以稳定为主,汲黯对人不留情面,很多大臣都不愿意和他来往,汲黯得不到升职,被外放,想必汉武帝也是基于维护下面团结而考虑的。
寇准刚直、敢说话,所以能得到皇帝赏识,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缺少应有的妥协与圆滑,所以在宦海屡沉屡浮。《宋史·寇准传》里就说他:“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不能容人,好与人争。这在讲求关系和人缘的官场显得格格不入。
宰相王旦与寇准本来是同年的进士,又都身居高位,论资排辈的话两人相差无几。但寇准时常借机找王旦的麻烦,连宋真宗都看不下去了,对王旦说:“你虽常常夸奖寇准,寇准却专门数落你的不是。”这王旦实在是仁厚之人,不以为意,反而替寇准开脱,说:“我任宰相的时间久了,在政事上必然有失误的地方。寇准是忠直之人,所以才常常在您面前直言不讳,这也正是我敬重寇准的缘故啊!”直到临死之前,王旦还向真宗举荐寇准担任宰相。王旦心胸宽阔,还不至于对寇准打击报复。但要是碰上个心胸狭窄的人,就会惹来大麻烦,丁谓就是典型的例子。
丁谓少年时就以文章著称。他曾携文向北宋著名散文家王禹偁请教,王氏惊为天人,说从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200年才有这一篇文章值得看。然而丁谓虽有才学,心术却不正,天下人都认为他是奸邪,与王钦若等被人称作“五鬼”。即便这样,寇准还是一手将丁谓提拔成副宰相。有一次,两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了汤污,丁谓殷勤地跑去为寇准擦拭胡须,这就是“溜须”一词的来历,可见此人对上司是何等奉承。寇准半开玩笑地说:“丁谓你也是国之重臣,怎么能给长官拂须呢?”一句话,说得丁谓在群臣面前下不了台,从此对寇准嫉恨起来。后来,寇准被贬至雷州,就是拜丁谓所赐。
寇准有个好朋友,叫张咏。他听说寇准当了丞相,曾感慨“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等到后来两人见面,寇准向张咏请教为官之道,张咏委婉地建议他读读《汉书·霍光传》。寇准不明白他的意思,等读到“不学无术”时,不禁哈哈大笑着说:“这是张公对我的评价吧。”张咏曾说寇准是“真宰相也”,但又说“苍生无福”,门生问他什么意思,张咏说:“别人说1000句话,可能都要藏几句真话;寇准呢,一言而尽。他年纪轻轻就入仕,又很快被重用,总是高人一等,所以没来得及学会圆滑。”寇准的“不学”不是指学问,而是指政治经验,“无术”不是指才干,而是指政治手腕。
古代朝廷设“拾遗”“补阙”,像杜甫、白居易等都曾担任过这种谏官。就是专门给皇上挑毛病、提意见、敲警钟的。工作状态就是“一脑门子官司”“横挑鼻子竖挑眼”“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要求谏官为忠直不阿直言不讳的耿介之士。但是,谏官十有八九没好下场。因披人主逆鳞、触怒龙颜,被贬官流放甚至被残杀者不在少数。中唐韩愈早晨给宪宗上《论佛骨表》,下午就遭贬谪上路,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是也。宋代欧阳修因上《与高司谏书》,为遭贬谪的范仲淹说几句公道话,仁宗即下诏将他贬往荒僻的峡州夷陵。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是也。
《大公报》的创办者英敛之先生以直言不讳著称。1909年夏《天津日日新闻》主笔方药雨登门拜访,称该报已经三千号,邀英敛之写篇贺词。英敛之客套一番,说:“吾言之,恐迂谈憨说,行且为贵报之累,奈之何?”方药雨早知他的直率,说:“无伤也,子姑妄言之。”英敛之遂放开手脚。在《天津日日新闻三千号祝词》中,先言方药雨见异思迁,善变无常:“方子者多癖,嗜而善变迁者。初癖绘画,旋癖篆刻,递嬗而癖金石、癖碑版、癖泉币、癖烟壶、癖击球,今更癖士丹(即郵票)矣,不封故步,随境转移,人每讥其无常,独于众所难能鲜克有终。”随后又称颂他“焦神劳思之日报,竟绵绵延延,为号至三千之多,为时将九载之久,于北方报界占先进之资格”。先贬后扬,把一个真实的方药雨呈现出来。您瞧,英先生也有自己的狡猾之处,虽言不讳,其实也讳。
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说,那些对什么都满意的人,才是祖国最大的敌人。欢呼是一种爱,批判是另一种,而且是更深刻的一种。温家宝在慰问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时说:“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季老无讳吗,他自己曾说,“假话全部说,真话不全说”。要说真话,要直言,必要时,也需讳。讳不是假,而是智慧的表达。让人达到发扬优点、改正谬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这样的正能量传递了,美好善良的愿望达到了,何必计较讳与不讳呢?
(编辑/张金余)
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汲黯很有水平,却是个直肠子,说批评谁就批评谁,对汉武帝也不例外。一次,汉武帝说要如何施行仁政,汲黯马上说,皇上心里充满了欲望,表面施行仁义,能达到像唐尧虞舜那样吗?差点把汉武帝的鼻子气歪,散朝后对左右说,这个汲黯太过分了。
因为看不上公孙弘和张汤的为人,汲黯就当面说公孙弘做作、张汤虚伪。可说没用,人家照样受宠。汲黯做高官时,公孙弘、张汤差他一大截,几年工夫这两人一个当丞相,一个做御史大夫,被重用的程度超过汲黯。有一天汲黯就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就跟堆积柴火一样,是后来居上。这点牢骚武帝明白,感觉到汲黯越来越离谱了。
直言进谏不是不好,而是要看人、分时候,对皇帝有意见最好私下或转弯提出,不能让人下不来台。作为暴君,汉武帝能容忍汲黯就很不错了。而任何性质的政权都是以稳定为主,汲黯对人不留情面,很多大臣都不愿意和他来往,汲黯得不到升职,被外放,想必汉武帝也是基于维护下面团结而考虑的。
寇准刚直、敢说话,所以能得到皇帝赏识,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缺少应有的妥协与圆滑,所以在宦海屡沉屡浮。《宋史·寇准传》里就说他:“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不能容人,好与人争。这在讲求关系和人缘的官场显得格格不入。
宰相王旦与寇准本来是同年的进士,又都身居高位,论资排辈的话两人相差无几。但寇准时常借机找王旦的麻烦,连宋真宗都看不下去了,对王旦说:“你虽常常夸奖寇准,寇准却专门数落你的不是。”这王旦实在是仁厚之人,不以为意,反而替寇准开脱,说:“我任宰相的时间久了,在政事上必然有失误的地方。寇准是忠直之人,所以才常常在您面前直言不讳,这也正是我敬重寇准的缘故啊!”直到临死之前,王旦还向真宗举荐寇准担任宰相。王旦心胸宽阔,还不至于对寇准打击报复。但要是碰上个心胸狭窄的人,就会惹来大麻烦,丁谓就是典型的例子。
丁谓少年时就以文章著称。他曾携文向北宋著名散文家王禹偁请教,王氏惊为天人,说从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200年才有这一篇文章值得看。然而丁谓虽有才学,心术却不正,天下人都认为他是奸邪,与王钦若等被人称作“五鬼”。即便这样,寇准还是一手将丁谓提拔成副宰相。有一次,两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了汤污,丁谓殷勤地跑去为寇准擦拭胡须,这就是“溜须”一词的来历,可见此人对上司是何等奉承。寇准半开玩笑地说:“丁谓你也是国之重臣,怎么能给长官拂须呢?”一句话,说得丁谓在群臣面前下不了台,从此对寇准嫉恨起来。后来,寇准被贬至雷州,就是拜丁谓所赐。
寇准有个好朋友,叫张咏。他听说寇准当了丞相,曾感慨“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等到后来两人见面,寇准向张咏请教为官之道,张咏委婉地建议他读读《汉书·霍光传》。寇准不明白他的意思,等读到“不学无术”时,不禁哈哈大笑着说:“这是张公对我的评价吧。”张咏曾说寇准是“真宰相也”,但又说“苍生无福”,门生问他什么意思,张咏说:“别人说1000句话,可能都要藏几句真话;寇准呢,一言而尽。他年纪轻轻就入仕,又很快被重用,总是高人一等,所以没来得及学会圆滑。”寇准的“不学”不是指学问,而是指政治经验,“无术”不是指才干,而是指政治手腕。
古代朝廷设“拾遗”“补阙”,像杜甫、白居易等都曾担任过这种谏官。就是专门给皇上挑毛病、提意见、敲警钟的。工作状态就是“一脑门子官司”“横挑鼻子竖挑眼”“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要求谏官为忠直不阿直言不讳的耿介之士。但是,谏官十有八九没好下场。因披人主逆鳞、触怒龙颜,被贬官流放甚至被残杀者不在少数。中唐韩愈早晨给宪宗上《论佛骨表》,下午就遭贬谪上路,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是也。宋代欧阳修因上《与高司谏书》,为遭贬谪的范仲淹说几句公道话,仁宗即下诏将他贬往荒僻的峡州夷陵。所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是也。
《大公报》的创办者英敛之先生以直言不讳著称。1909年夏《天津日日新闻》主笔方药雨登门拜访,称该报已经三千号,邀英敛之写篇贺词。英敛之客套一番,说:“吾言之,恐迂谈憨说,行且为贵报之累,奈之何?”方药雨早知他的直率,说:“无伤也,子姑妄言之。”英敛之遂放开手脚。在《天津日日新闻三千号祝词》中,先言方药雨见异思迁,善变无常:“方子者多癖,嗜而善变迁者。初癖绘画,旋癖篆刻,递嬗而癖金石、癖碑版、癖泉币、癖烟壶、癖击球,今更癖士丹(即郵票)矣,不封故步,随境转移,人每讥其无常,独于众所难能鲜克有终。”随后又称颂他“焦神劳思之日报,竟绵绵延延,为号至三千之多,为时将九载之久,于北方报界占先进之资格”。先贬后扬,把一个真实的方药雨呈现出来。您瞧,英先生也有自己的狡猾之处,虽言不讳,其实也讳。
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说,那些对什么都满意的人,才是祖国最大的敌人。欢呼是一种爱,批判是另一种,而且是更深刻的一种。温家宝在慰问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时说:“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季老无讳吗,他自己曾说,“假话全部说,真话不全说”。要说真话,要直言,必要时,也需讳。讳不是假,而是智慧的表达。让人达到发扬优点、改正谬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只要这样的正能量传递了,美好善良的愿望达到了,何必计较讳与不讳呢?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