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不少名家精彩的课,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精彩纷呈,大师炉火纯青的上课技巧让人啧啧赞叹,着实令人羡慕。同时,也深深感觉到一节好课的背后,必定经过多次打磨的过程。笔者就最近上的《鸟岛》一课,前后两种构课模式,让语文课堂显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鸟岛》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篇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以及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因此,笔者根据课文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力求贴近生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线,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参与,实现自我。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其间穿插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词语,走进文本,自己体会朗读课文,再通过自己感悟欣赏鸟岛环境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应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
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虽然看似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很好,学生朗读也是被动地读,没有真正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因此,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次修改,最后学生学得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
一、第二段教学例说
(一)教法一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二段。
2.通过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随着学生的交流将相应词语变色。
第一句重点指导 “一群一群”、“陆续”:
(1)“一群”和“一群一群”有什么区别?
(2)“陆续”飞来是怎么来的呢?(给时间让生思考)它们是一起飞来的吗?(指名回答)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过几天飞来一群,过一段时间又飞来一群,像这样一群一群地飞来就叫“陆续”。
第二句重点指导“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鸟岛的春天也有自己的特色,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吧。( 齐读)
(二)教法二
1、前段时间放寒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去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有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冬天到了,鸟都飞到远方了。)
2、你怎么知道的?提示:课文里怎么说的?(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评价:会读书,会思考,真聪明。
3、这两句话会读吗?(指名读)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师:有什么不同?
(2)多了两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那一群一群是怎么飞来的?
(4)一天接着一天,接连不断地飞来,这就叫“陆续”,有很多种鸟,这种景像,这种气势,你能读出来吗?自己练。(自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5)这么多的鸟儿会在这里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筑巢安家,养育后代你懂吗?(指名回答)
(6)将这一句,连着前面这一句,你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好吗?(各人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评点
学习课文不能要求面面俱到,这样反而学得不够实在,要学会舍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碰撞。这个环节中,第一种教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让学生找词语,谈体会,比较词语的方法,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第二种教法中,笔者先抓住一个问题“前段时间放寒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去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有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此时教师适时提示:“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接着,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对“陆续”这个词语的理解,使学生知道了鸟岛上的鸟特别多,一群接着一群从远方飞来,到这里安家。
二、第三段教学例说
(一)教法一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文字)这三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
2.组织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将部分词语变色)
(1)鸟多:重点指导“各种各样”、“鸟的世界”。
①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相机板书:鸟多
②(课件出示各种鸟的图片,师边演示边介绍)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鸟,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
③是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你们看:(播放鸟岛风光录象课件)
④指导说话:你能用这句话向大伙介绍介绍吗?
(出示示投影练习说话) 鸟岛上的鸟真多啊,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真是 。
(2)窝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使“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变色。)
(3)蛋多: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蛋多
课件展示鸟蛋,直观体会颜色
(4)指导配乐朗读:(配乐指名读、齐读)
(5)小朋友们,六月的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指名说)。
(二)教法二
1、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冬天没有鸟,那么什么季节去能看到鸟岛美丽,最壮观的景象?(指名回答)
2、到底是春天还是六月份呢?请快速读二、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1)鸟蛋(蛋多)
什么样?什么颜色?从“窝里窝外,到处”可以看出什么?
(2)鸟窝(窝多)
还看到了什么?
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从这里可以看出鸟窝怎么样?
(3)还有吗?(鸟多)
想不想看看都有哪些鸟?(课件展示)这么多鸟聚到一起,数量达10万余只。
(4)六月的鸟岛真热闹,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放录像)。
(5)指导说话: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看到这种景象,你觉得六月的鸟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集体交流)
小结:看来,要想到一个地方玩,不光要知道在什么地方,更要知道什么时候去最好玩呀。
(三)评点
第一种教法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大多数人喜欢一句话,还有的句子不太喜欢,冷场了,学习效果不到位。第二种教法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一找鸟岛什么时候最好玩,从文中找一找。学生带着问题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六月的鸟岛最热闹。教师再通过范读,放鸟岛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将朗读一步步指导到位。句式迁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规范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从第一种教法的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走,到第二种的设置情境,带学生去旅游,找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玩最合适,通过“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由扶到放,授之以渔。让孩子真正学会学习的本领,由“乐学”到“会学”,使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在阅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磨课如同“啄玉”一样,只有经过精心地打磨,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教师的教学艺术会更加成熟。
《鸟岛》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篇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以及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因此,笔者根据课文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力求贴近生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多种形式的读为主线,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参与,实现自我。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其间穿插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词语,走进文本,自己体会朗读课文,再通过自己感悟欣赏鸟岛环境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应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
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虽然看似热热闹闹,但效果并不很好,学生朗读也是被动地读,没有真正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因此,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次修改,最后学生学得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
一、第二段教学例说
(一)教法一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二段。
2.通过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随着学生的交流将相应词语变色。
第一句重点指导 “一群一群”、“陆续”:
(1)“一群”和“一群一群”有什么区别?
(2)“陆续”飞来是怎么来的呢?(给时间让生思考)它们是一起飞来的吗?(指名回答)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过几天飞来一群,过一段时间又飞来一群,像这样一群一群地飞来就叫“陆续”。
第二句重点指导“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鸟岛的春天也有自己的特色,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吧。( 齐读)
(二)教法二
1、前段时间放寒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去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有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冬天到了,鸟都飞到远方了。)
2、你怎么知道的?提示:课文里怎么说的?(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评价:会读书,会思考,真聪明。
3、这两句话会读吗?(指名读)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师:有什么不同?
(2)多了两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那一群一群是怎么飞来的?
(4)一天接着一天,接连不断地飞来,这就叫“陆续”,有很多种鸟,这种景像,这种气势,你能读出来吗?自己练。(自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5)这么多的鸟儿会在这里干什么?(筑巢安家,养育后代。)筑巢安家,养育后代你懂吗?(指名回答)
(6)将这一句,连着前面这一句,你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好吗?(各人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评点
学习课文不能要求面面俱到,这样反而学得不够实在,要学会舍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碰撞。这个环节中,第一种教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让学生找词语,谈体会,比较词语的方法,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第二种教法中,笔者先抓住一个问题“前段时间放寒假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去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有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此时教师适时提示:“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接着,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对“陆续”这个词语的理解,使学生知道了鸟岛上的鸟特别多,一群接着一群从远方飞来,到这里安家。
二、第三段教学例说
(一)教法一
1.(课件出示第三小节文字)这三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
2.组织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将部分词语变色)
(1)鸟多:重点指导“各种各样”、“鸟的世界”。
①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相机板书:鸟多
②(课件出示各种鸟的图片,师边演示边介绍)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鸟,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
③是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你们看:(播放鸟岛风光录象课件)
④指导说话:你能用这句话向大伙介绍介绍吗?
(出示示投影练习说话) 鸟岛上的鸟真多啊,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真是 。
(2)窝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使“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变色。)
(3)蛋多: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蛋多
课件展示鸟蛋,直观体会颜色
(4)指导配乐朗读:(配乐指名读、齐读)
(5)小朋友们,六月的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指名说)。
(二)教法二
1、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冬天没有鸟,那么什么季节去能看到鸟岛美丽,最壮观的景象?(指名回答)
2、到底是春天还是六月份呢?请快速读二、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1)鸟蛋(蛋多)
什么样?什么颜色?从“窝里窝外,到处”可以看出什么?
(2)鸟窝(窝多)
还看到了什么?
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从这里可以看出鸟窝怎么样?
(3)还有吗?(鸟多)
想不想看看都有哪些鸟?(课件展示)这么多鸟聚到一起,数量达10万余只。
(4)六月的鸟岛真热闹,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放录像)。
(5)指导说话: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看到这种景象,你觉得六月的鸟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集体交流)
小结:看来,要想到一个地方玩,不光要知道在什么地方,更要知道什么时候去最好玩呀。
(三)评点
第一种教法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大多数人喜欢一句话,还有的句子不太喜欢,冷场了,学习效果不到位。第二种教法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一找鸟岛什么时候最好玩,从文中找一找。学生带着问题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六月的鸟岛最热闹。教师再通过范读,放鸟岛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将朗读一步步指导到位。句式迁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规范学生的语言,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从第一种教法的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走,到第二种的设置情境,带学生去旅游,找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玩最合适,通过“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由扶到放,授之以渔。让孩子真正学会学习的本领,由“乐学”到“会学”,使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在阅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磨课如同“啄玉”一样,只有经过精心地打磨,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教师的教学艺术会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