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心中有一个广阔宇宙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了小学以后,我和虫虫睡前阅读的时间在减少,但偶尔还是会拿出他最喜欢的《小熊维尼》,有一搭没一搭地读上一段。
  在最后一章,克里斯托弗要离开百亩森林了,他隐隐觉得他的世界要发生变化,也许未必会变得更好。然后,他和维尼之间有一段对话。“维尼?”“是的,克里斯托弗。”“我不会再做没用的事情了。”“永远吗?”“不那么多了,他们不让。”维尼的脑子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不知道克里斯托弗是在跟他分别。他也不知道,这种分别意味着他的死亡,毕竟,他只活在克里斯托弗的想象里。
  以前读到这里,我总是忍不住感到一阵酸楚。我的孩子也在渐渐长大,一部分的他也在消失,或者说,只能永远地留在过去,那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
  但最近,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思考,这样的“死亡”,对克里斯托弗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成年人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虽然成长总是伴随着代价,但在这个极速前进、过度焦虑的时代里,我们是否被迫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曾经用“爱尔兰大角鹿的鹿角”来比喻这个时代的育儿焦虑——“爱尔兰大角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鹿角最大的大角鹿在性选择上占有优势,从而繁殖出更多的大鹿角的鹿,但结果是,这些大角鹿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它们的角实在太大了。”我想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中产阶层的父母身上。家长们可能也意识到这种现象有点太疯狂了,不过一旦开始这种循环,人们就很难从中逃脱。
  在追逐最大的鹿角的过程中,孩子们遗失的是什么?父母遗失的是什么?而我们的社会,遗失的又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人工智能先驱西蒙·派珀特曾经将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从出生开始,这个婴儿就开始了学习,他通过探索、触摸、玩来学习,什么东西都塞到嘴巴里尝一尝。他不仅学习与物的关系,还学习与人的关系。这是一种由个人驱动的学习。父母也许觉得是他们在决定孩子学什么,但他们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很小。大部分时候,孩子都是在自己学习。等学会了语言之后,他们开始提问,而且只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阶段,始于孩子看到一个感官经验之外更广阔的世界。比如孩子看到大象的照片,他好奇大象到底吃什么,但无法直接探索这个问题,而只能从经验性的学习转向符号的学习,从自主的学习转向依赖他人的学习。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就完全依赖于学校的系统,由别人来决定自己应该学什么。
  按照西蒙·派珀特的说法,对孩子来说,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换是一种创伤性的变化,因为上学之后,你必须停止学习,转而接受“被教授”。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被扼杀、被毁灭,而少数人之所以幸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学会了一些重要的技能,比如学会了阅读,学会了使用图书馆,学会了如何探索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所谓第三阶段,就是经历第二阶段后幸存下来的孩子,重新回到了第一阶段。无论是艺术家也好,科学家也好,他们在重重的限制中找到一种创造性的活着的方法。“他们重新像个孩子一样活着,他们探索、实验,听从内心的驱动而不是别人的教诲,更多地依赖直觉与经验,而不是符号。”
  西蒙·派珀特认为技术的职责就是消灭第二阶段,如果这件事情太难,至少让孩子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不那么突兀和粗暴,尽量保留孩子作为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内在本能。
  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职责,难道不是一样?保护孩子作为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内在本能,保护他们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世界的惊奇感,也保护他们内心最纯真、最柔软、最富有诗意的一面。
  但是,怎么保护?
  我相信,阅读,仍然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之一。就像英国作家尼尔·盖曼所说的:“那些你在恰好年纪读的故事,永远不会离开你。你可能会忘记谁写了它们,或者故事叫什么名字,有时候你甚至忘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如果一个故事触动了你,它会永远与你同在,萦绕在你脑海中那些极少被探访的角落。”
  比起我的上一本书《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这本书更多的是关于“我们”,而不只是“我”。它更多地记录了我和虫虫一起读书的时候,那些被“触动”的瞬间。我相信,那些被“触动”的瞬间,对于我们彼此的人生而言,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虫虫而言,是在我的陪伴中学会孤独,学会思考,学会欣赏寂静的美、怀疑的价值和创造的乐趣;是逐渐对一个广阔的内在宇宙有所觉察,开始发现自己的志趣或才华所在,开始探索自己生命独特的可能性……
  至于我,则是在他的陪伴中学会回去,学会放下,学会尊重、等待与耐心,学会重新对这个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
  关于好奇心,以色列作家奥兹有一个绝妙的比喻。他说,每个好故事,都像是你小时候伸手去触摸的长椅上新刷的油漆,虽然长椅上写着“油漆未干”,但孩子是不会全信的,一定要伸手去摸一摸。奥兹说,这种好奇心最为重要。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是比没有好奇心的人更好的人。如果他能说服一个狂热分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勺好奇心和一勺幽默感,他拿诺贝尔奖就当之无愧,不是文学奖,而是医学奖。
  为什么?
  因为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孤独或者厌倦生命,不会偏执或者陷入灵魂的自我闭锁,他不会人云亦云,而是会倾听和想象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无论他的人生中有怎样的苦恼或忧患变故,他总能凭借自由灵活的心智和健康的情感,找到一条平衡的路径。
  为了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需要成为这样的人。
  (李红军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愿你心中有一個广阔宇宙》)
其他文献
1.不要排斥朋友圈  有人朋友圈里空空荡荡,什么也没发过,总会让别人以为自己被他拉黑了。有的人发过几条,但是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了。有的人是上来发过些东西,但因为经常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美食、晒猫、晒跑步、晒娃,有点受不了,某一天决定,不玩朋友圈了。  朋友圈也许确实没什么营养,你要写点正经的东西别人也许还会感到奇怪。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把它用好。英国哲学家特里·伊格尔顿说:“如果人生确实有意义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称为下一年经济的“定调会”,旨在为来年的经济政策绘制蓝图。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约召开,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履新后的首次年度经济会议,备受外界关注。  此次会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议题,强调了“稳中求进”、“尊重经济规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想不到,我竟然是从孩子身上见识到了那种纯粹的沉迷。  记得他两岁时,无意中点开了一个叫小恐龙阿贡的动画片,那个呆萌淘气还称霸森林的霸王龙阿贡,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心,从此,眼里只有恐龙。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就会大声地回答:“我叫阿贡”。只要睡觉,就学小恐龙睡在棕熊肚子上的样子:“阿贡要睡妈妈肚肚上”。  只要哪个书上有恐龙的图案,就一把抱在怀里再不撒手,一有空就抱出一沓恐龙的书刊,拽着人读给他听。每
我曾是少年,在像云一样的日子里,   纤细的事物,在昏暗与映射中依然可见,   奇怪的是,我一寻觅那个记忆,   在今日的身体上就会如此地痛苦不堪。   失去快乐是痛苦的,   宛似温柔的灯光映照在缓慢的夜晚,   那曾经是我,那依然是我,   那時我的影子可谓愚顽。   不是享受也不是悲伤;我只是个孩子,   被囚禁在可变的墙壁之间;   故事恰似身躯,玻璃恰似苍天,  
从节制到失控  “当你站在体重秤上,嘴角露出微笑的时候,你丝毫没有意识到,你内心的恶魔已经对你笑了。”第一次暴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突然,像夏季不期而至的台风,刚来时微风凉爽,你不会抗拒,而当它演变成席卷一切的狂风时,你已经无法逃离。  时隔五六年,小拉依旧记得第一次暴食的那个下午。大二暑假,她走在人迹寥寥的校园里,路过小卖部,已经节食一段时间的她突然很想吃点什么。她就买了一样东西,然而吃完后,事
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好孩子,偷喝酒、偷东西的事儿都干过。直到现在,我都感觉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过一些很普通的事情。  我内心深处也有些幽暗的成分,只是因为同时存在一些保守的成分,所以不至于酿成大祸。  高中时,有一次和同学喝酒,我一口气就把一大扎啤酒干了,居然都没喝死。当时我在六楼,楼下有个同学喊我,我喝醉了,要直接跳下去。要不是后面有个同学紧紧抱住了我,我可能那时就摔死了。  因为我知道自己从来
作为低空作战的主力,直升机如今又要在高科技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了。据《俄罗斯武器》杂志网站8月30日报道,继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莫斯科航展上“秀”出第五代固定翼战斗机T—50之后,俄罗斯军用航空业又向新的目标——第五代军用武装直升机发起冲击了,该机同样具备隐形能力,而且因装备超群,甚至能对抗速度快得多的固定翼战斗机。    “五代机”构想  按照俄直升机集团公司总裁安德烈·什比托夫的说法,为满足俄
早熟大多是被诱导的,更坦白一些讲,就是被骗的。周遭都告诉你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关起门一看:别人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好了。超出同龄人的懂事,就是比你让大人省心。毕竟再糊涂的大人也不会隔着院子训别人家的小孩。早熟成为了一个褒义词,和懂事和优秀几乎画等号了。倘若早熟一辈子还好,但早熟一阵子的话,就像由奢入俭难,“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这样的话你就太容易听到了。   十三到十八岁这几年,半年一个模样。
你以為只有女明星在做精致的猪猪女孩吗?不是的,论讲究,男明星也能甩你几条街。  前几天,SNH48成员鞠婧祎开直播,一边播一边吃面包,网友仔细数了一下,一口面包平均咀嚼了32下,吃完巴掌大的面包用了半个小时。有人评论:她咬一口面包的时间,我就能吃完一整个,我胖是有道理的。  这还不算什么,你见过蔡徐坤吃饺子吗?有心人数了一下,一个正常尺寸的虾饺,他大概咀嚼了97次才吞下。  山外有山,前几天尹正直
2011年,中国慈善再次因“地震”而受到关注。但是,这次“地震”后不再有积极捐款的义举,而是招致一片谴责。这一波“地震”发生在慈善内部——监管缺失、权力垄断、沦为牟利工具、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不断动摇着慈善的公信力。  其实,不只是在我国,即便在日本、美国,慈善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困境。但如今,他们已跳出泥沼,变身“透明口袋”——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曾说,"慈善事业要像玻璃做的口袋一般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