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上有太多不配有的光环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tom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好孩子,偷喝酒、偷东西的事儿都干过。直到现在,我都感觉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过一些很普通的事情。
  我内心深处也有些幽暗的成分,只是因为同时存在一些保守的成分,所以不至于酿成大祸。
  高中时,有一次和同学喝酒,我一口气就把一大扎啤酒干了,居然都没喝死。当时我在六楼,楼下有个同学喊我,我喝醉了,要直接跳下去。要不是后面有个同学紧紧抱住了我,我可能那时就摔死了。
  因为我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好孩子,所以更加认为,人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管教的,也是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的。

我只是一名普通老师,算不上什么“小王子”


  高考时,父母给我填报了法律专业,我当时都不知道什么叫“法律”。1995年,我来北京读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来京。很多人会说我有讲课天赋。其实,我小时候结巴,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刚来京时,我的普通话说得很不好,经常遭人嘲笑。有同学还故意经常逗我,一逗,我就更加结巴。所以,我那时还是有点小自卑的。
  1999年,我还在读研究生期间,曾给自考生讲课。讲课的目的是为赚钱养活自己,这个目的一点也不伟大。从那时起,我基本上就不用父母给生活费了。那时,所有的法学门类,我几乎都讲过,甚至还跨专业讲过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班的学生,全是北京的孩子。他们说听不懂我的普通话,我心想怎么会呢?我感觉特标准啊。后来上课时,我就把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都写在黑板上,写成逐字稿,甚至连“下课了”三个字也写出来。就这样,我讲课时按照稿子念,就不紧张了。语言也是相互融合的,讲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我现在说话不结巴了,普通话也好了一些。
  2005年,从北大法学院博士毕业后,我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师。三年后,我入选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这是我校学生层面评出的奖项,评选结果公布那天,恰好是我31岁生日,这个荣誉也成为学生们送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同学们之所以愿意听我的课,也许是因为我把一些枯燥晦涩的法律条例,结合一些曲折离奇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讲得尽量通俗吧。法学,尤其是刑法学,是非常严肃的。如果通过趣味性引导的方式,能够让人感兴趣,那也未尝不可。
  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学习刑法?是因为凶杀、暴力、色情的内容吸引眼球吗?也许有这个因素,但这绝非关键性的原因。如果把人类的知识比作一棵大树,刑法不过是这棵大树中一根极小分杈中的枝条。但这根枝条依然有对普遍真理的追求,正是这种对真理的追求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我现在带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很多都是95后、98后甚至是00后。身为老师,回到学生中,我总感觉自己不会暮气沉沉。不知何时,学生们叫我“刑法小王子”。关于这个昵称的由来,我并不清楚,也许是讲课风格受到欢迎,也可能与我给同学们推荐过《小王子》这本书有关。我推荐此书,是想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经营一份友谊、感情。我只是一名普通老师,算不上什么“小王子”。
  我给学生们写留言时,喜欢写“希望你成为法治之光”。他们是中国法治未来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能够成为法治之光,就能够照亮周围的人,也照亮他们自己。这个留言,其实也是写给我的。
  我对学生们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希望他们努力做到追求公平正义,不畏强者,怜悯弱者,当然,也希望他们不要过得过于清贫。

每个人内心都有幽暗面,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张三”


  我经常反思我的不够勇敢、自恋和偏见,也反思“法律技术主义”。自我反思也成为我对学生的告誡。讲完案例后,我经常会提醒他们,学习法律时千万不要陷入技术主义,法律永远不会超过社会常识的限制,法律人千万不能有傲慢之心,这种傲慢不过是不学无术的表现。
  法律要追求公平和正义,刑法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对客观真理的持守,法律必然沦为一种工具,技术主义的法学思维就可以为任何结论提供精致的论证,同时也以所谓的专业意见拒绝民众一切的意见与质疑。这正如我在《刑法学讲义》的扉页上写过的一句话:“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
  很多人提到我的名字,会与法考联系在一起。我还在读博期间,就开始做法考培训老师。2014年曾想放弃,一是觉得太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术圈中有人认为,作为高校教师,从事法考培训有些不务正业。后来我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有朋友说,觉得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
  2020年3月9日,一家视频网站邀请我入驻,并把我讲授刑法课时的一些视频“搬”上这家网站,没想到,两天之后就涨粉到百万,很快就有了上千万粉丝。此前,这家网站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以前从未接触过。我不太懂得拒绝别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事情,也从来没想过要火。
  这些视频中我讲的那些段子,有的来自刑法学界常年累积起来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几乎在每一个法学院的课堂中都会被教授;有的是我从书中看来的;有的是我对一些案例进行了一些特殊的加工而成;还有的就是我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时的灵感,脑洞大开说出来的。
  视频中的“张三”,是我为了方便讲述案情而虚构的反派人物,因作恶多端,而被粉丝称为“法外狂徒”。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幽暗面,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张三”。所以,日光之下,别无新事。
  这些看似幽默的案例,其背后凸显的更多也是人性的幽暗,这些人性的幽暗会让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内心。其次,法律制度也在每个个案中不断地趋于完善,有些个案可能折射出当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那么当我们能够体悟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时,便是朝向制度完善而迈出的重要一步。最后,能认识到这个社会过去曾存在部分的乱象,才会让我们更多地渴望光明,也许这就是幽默的力量。幽默是让人能够探究其背后你想嘲讽和批判的那些东西,然后让它们变得更加美好。   真正的知识就是要打动普通人的心。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一直追求可以在严肃性和趣味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太严肃会曲高和寡,太庸俗又是娱乐消遣知识,所以需要寻找一种合乎中道的分寸感。
  我有时候也会刷自己的小视频,甚至也能刷一个小时。我有时觉得自己真无聊,怎么刷自己的视频还能刷这么久?课堂之外,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挺闷的”人,跟身边的人也不怎么讲段子。我平日没有什么别的爱好,也就是看看书、喝喝茶。

虚荣是有代价的


  一夜爆红,让我感觉很神奇,甚至有种不真实感。
  现在,我的一举一动可能会被放大。有些朋友提醒我要更加低调,有些师长也会提醒我该干吗干吗,他们主要是让我更加注意做好本分工作。
  成为所谓的“网红”,也不是我所追求的。一个人成为网红,就像飘向空中的气球,飘得太高,会担心爆掉,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拉回来。
  去年9月8日,因发了一篇微博,我遭遇了网络暴力。那天我确实是很烦,就索性退出了微博。后来有人说我太玻璃心了,我想想也对。第二天出差途中,我居然在火车上碰到了一个久未谋面的好朋友。我向他倾诉自己的遭遇时,他问我:“之前别人对你那么多赞誉,你觉得合适吗?”我说:“那肯定愧不敢当。”他又问:“那你高兴吗?”我说:“还挺高兴的。”
  他反问我:“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就很开心。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你就很沮丧。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本质上,过分的夸奖与过分的批评不都是误解吗?误解本来就是人生常态,不要只喜欢好听的误解,而厌恶不好听的误解。”他的这一段话,让我瞬间释然。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事与愿违,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然后接受这种事与愿违。
  人要影响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如果不想自我改变,却想影响别人,就会成为戴着面具的演员。人生本来就生活在各种误解中,自己先要接纳自己,凡事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别看得太卑微,这是最重要的。
  大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并非人类的假设,虽然我们只能摸着它的一部分,但无数摸象的人也许能够尽量拼凑出象的整体。因此,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立场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要接受对立观点的合理性。专业人士也必须俯下身段,倾听民众朴素的智慧。
  微博事件,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说明虚荣是有代价的。有句话就是写给我的——“荣誉是有限的,只有德行才是永恒的。”人要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本性,无论是被人高看、接纳的时候,还是被人看不起的时候,我知道我其实都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人既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自己,凡事尽好自己本分就好。
  去年,大约是教师节之后的一个夜晚,我和几个朋友聚餐。饭后我陪一个朋友站在路边打车,有个学生认出我,便过来向我要签名,接着又有几个学生过来围住我,我给他们一一都签了。结束后,我朋友问我:“罗翔,你现在是不是很享受这种虚荣啊?”朋友的这个问题,让我有些羞愧,随后我觉得他问得有道理。所谓成名之后,我有时觉得自己变得言行不一,有时口口声声要抵制虚荣,却也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有时候,走在大街上被人认出并被追逐,也不过是因为我讲授的知识,增强了大家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心。在无数个引发舆论热议的公共事件中,我们除了愤怒,更得坚信世上是存在正义的。所谓“正义”,如同一个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的,但客观存在的完美圆圈。
  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人”,也类似这种圆圈,我们每个人在追求画得更圆的同时,也不能随意去批评别人画得不够圆,因为我们自己画得也不太圆。这种完美的圆圈难以画出,却客观存在。

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


  当一个人突然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做到不让这种名气被滥用,不被内心那种蠢蠢欲动的幽暗所释放,也是我时刻需要去警惕的。
  蘇格拉底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作为一名刑法学老师,我与其他专业朋友的交流中,时常会暴露自己的浅薄和愚蠢,以及虚伪与虚荣。
  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普通人有的毛病我都会有。我现在在很多方面仍然不成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人总是对明天有很多的期待和恐惧,而期待与恐惧叠加后,会导致忘记今天该做的事情。对我而言,不能把心思寄托在明天上,我只想做好每一天该做的事情,能够对抗自己的平庸,不会让自己碌碌无为。这样就可能会在平凡中,感受到一丝伟大。
  当年,我也像今天的年轻人一样,面临着像阿克顿勋爵说的四大挑战:对极度权力的渴望,对贫富不均的憎恶,对人间天堂乌托邦的向往,以及将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而在今天高度信息化的大环境中,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过去多太多了,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虚无。因此,我们就更需要有一种定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出一种相对确定的东西。
  2020年,对我是一个很意外、也很魔幻的年份,我没有想过会突然处于聚光灯下,这也让我诚惶诚恐。我要时常提醒自己,很多人看重我,并非因为我这个人,而只是看重我所传授的那些来自先贤大师们的智慧,赞誉属于他们,我不过是一个二道贩子。我所得到的一切荣光皆非我所配,很多荣光不过草船借箭,众人将本来不属于我的荣誉投射于我,我就阴差阳错地顶上了太多不配有的光环而已。
  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就像“榜样”二字,都有“木”字旁,而木头是会腐烂的,所以没有谁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没有谁永远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我所谓的“光环”,终有褪色之时,我会从容接受这种现实。我现在比以前要忙碌许多,所以在新的一年中,我希望要尽力做一些减法,把很多聚光灯下的事情减掉,拿出更多时间去教学、读书、思考。
  我的外公也是一名教师,从小对后辈管教严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子。他是一个有着朴素正义感的人,曾差点被打成右派。临终前,他在病榻上留下一纸遗书,开始的一句话就是“后辈子孙当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
  外公已去,其言犹存,我终生难忘。
  (枫林晚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武则天做女皇帝,以大周代唐,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花样百出。凡事求大,不怕费钱,以为这样可以名垂千古。长寿三年,在全国征集铜五十多万斤、铁三百三十多万斤、钱两万七千贯,在定鼎门内建造“大周万国述德天枢”,记武周代李唐的革命之功。  这个所谓述德天枢,主体工程是一个八棱铜柱,高九十尺,直径一丈二尺。柱子底下是一座铁山,铜龙托起,四面围绕着狮子和麒麟。上面有云盖,盖上铸出盘龙,龙身人立,双足捧起一个大火
我的母亲,年轻时是一个小学教师,前两天,她拉着我看她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笑话,名字叫“‘困在厕所里’的教师”。说的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班级里的小朋友上课时上厕所总是被告。第一次一个小朋友上厕所,老师没让去,小朋友尿裤子了,于是家长到学校把老师告了。第二次,又有一个小朋友上課时想上厕所,老师让去了,小朋友在厕所摔倒,于是家长到学校把老师告了。第三次,又有一个小朋友上课时要上厕所,老师一想,决定陪着去,
有时候生活清淡到自己都吃惊起来了。尤其对食物的欲望差不多完全超脱出来,面对别人都认为是很好的食物,一点也不感到动心。反而在大街小巷里自己发现一些毫不起眼的东西,有惊艳的感觉,并慢慢品味出一种哲学。正如我常说的,好东西不一定贵,平淡的东西也自有滋味。  在台北四维路一条阴暗的巷子里,有好几家山东老乡开的馒头铺子。说是铺子是由于它实在够小,往往老板就是掌柜,也是蒸馒头的人。这些馒头铺子,早午各开笼一次
我读初中时一心迷恋绘画,好像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证据就是我经常被邀为一些大型展览会作画,不少老师也把我的画挂在家里。  到了初中二年级,我终于成了美术的课代表。  回想起来,教我们美术课的路老师实在是一个高明的人。他反对照本临摹,而重视写生,写生的重点又渐渐从静物、風景上升到人体。人体写生需要模特,但初中的美术课哪有能力雇请,只能在同学中“就地取材”。我作为课代表,当仁不让。  不用脱光衣服,只是
我对音乐的选择比对食物还杂,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西洋的还是民族的,独奏的还是协奏的,轻音乐还是重金属,我一点都不挑,只要合乎当时的心情,拿来就听。我发现在离我家几十米外的一个窗户里也有一个和我一樣对音乐有着好胃口的人。  最初我们是同时放音乐。他有时候放古筝曲,我有时候放笛子;他有时候放俄罗斯民歌,我有时候放美国乡村音乐。后来,我们渐渐产生了默契,甚至通过音乐对起话来。他放完一段音乐之后,就会
1.不要排斥朋友圈  有人朋友圈里空空荡荡,什么也没发过,总会让别人以为自己被他拉黑了。有的人发过几条,但是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了。有的人是上来发过些东西,但因为经常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美食、晒猫、晒跑步、晒娃,有点受不了,某一天决定,不玩朋友圈了。  朋友圈也许确实没什么营养,你要写点正经的东西别人也许还会感到奇怪。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把它用好。英国哲学家特里·伊格尔顿说:“如果人生确实有意义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称为下一年经济的“定调会”,旨在为来年的经济政策绘制蓝图。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约召开,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履新后的首次年度经济会议,备受外界关注。  此次会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议题,强调了“稳中求进”、“尊重经济规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想不到,我竟然是从孩子身上见识到了那种纯粹的沉迷。  记得他两岁时,无意中点开了一个叫小恐龙阿贡的动画片,那个呆萌淘气还称霸森林的霸王龙阿贡,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心,从此,眼里只有恐龙。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就会大声地回答:“我叫阿贡”。只要睡觉,就学小恐龙睡在棕熊肚子上的样子:“阿贡要睡妈妈肚肚上”。  只要哪个书上有恐龙的图案,就一把抱在怀里再不撒手,一有空就抱出一沓恐龙的书刊,拽着人读给他听。每
我曾是少年,在像云一样的日子里,   纤细的事物,在昏暗与映射中依然可见,   奇怪的是,我一寻觅那个记忆,   在今日的身体上就会如此地痛苦不堪。   失去快乐是痛苦的,   宛似温柔的灯光映照在缓慢的夜晚,   那曾经是我,那依然是我,   那時我的影子可谓愚顽。   不是享受也不是悲伤;我只是个孩子,   被囚禁在可变的墙壁之间;   故事恰似身躯,玻璃恰似苍天,  
从节制到失控  “当你站在体重秤上,嘴角露出微笑的时候,你丝毫没有意识到,你内心的恶魔已经对你笑了。”第一次暴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突然,像夏季不期而至的台风,刚来时微风凉爽,你不会抗拒,而当它演变成席卷一切的狂风时,你已经无法逃离。  时隔五六年,小拉依旧记得第一次暴食的那个下午。大二暑假,她走在人迹寥寥的校园里,路过小卖部,已经节食一段时间的她突然很想吃点什么。她就买了一样东西,然而吃完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