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从现代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素养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立人的教育思想,极具人文内涵,是语文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最佳组合,也是师生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形式。本论文将从自主、合作、探究的意义出发,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将这一新的学习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具有语文味,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自主独立的人格;团结互助、有责任心的健全人格;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针对过去旧的的学习方式即接受性学习提出来的新的学习方式,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的科学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是从现代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素养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立人的教育思想,极具人文内涵,是语文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最佳组合,也是师生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形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困窘的有效途径,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独立的人格、包容的气度、平等的意识、开阔的视野和求真的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自主学习一——培养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独立人格。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而接受性学习则是学生一切听老师的安排,“师传生受”,师不传则生不受,这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在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只是遵循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没有个人的独立见解和主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权得不到施展,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选择的能力,长此以往,也失去了对于自己进行支配和控制的权利。
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行成。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础之上的具有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精神。
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独立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由老师、家长等外界因素驱使被动的学习,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设计师。这要求学生要有自己学习的目标,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由台前退居幕后,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需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学生迷惑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包括自觉性、主动性。自觉性体现在学习动机上。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自己主动的高效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省、自控、自动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主动学习,掌握了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从而改变了盲目学习的状况。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主体,要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有责任心。善于交往的健全人格。
合作学习的宗旨是培养一种能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事技能,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合作,开展互助性学习。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环境下,人们的私有心理愈演愈烈,在社会工作中,人与人的团结协作精神越来越淡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为了分数的竞争,为了升学名次的竞争,互相封锁学习信息,资源独享。这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新课标提出合作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互帮互助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分享知识的快乐,以至于在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4-6人一小组,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开展合作讨论时围成一桌共同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有一个共同的主任务,为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这一个任务,就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我封闭式的学习。合作小组需要有内部的分工,例如:每组需设立一名组长,对合作的过程进行协调管理,分配组员任务,督促组内纪律等;还可设立一名记录员,对组员的发言进行记录、总结;汇报员,对合作讨论结果负责汇报等,各组员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合作时,无形之间就让小组成員有了“小家”意识,大家凝聚在一起有小组的团体荣辱感,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合作性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明确任务,需要每个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这就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同时关注同伴学习的进展。
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学,需要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听老师讲,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是属于一种封闭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小组内部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就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只有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相互学习,进行思维的碰撞,相互取长补短,这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在面对矛盾分歧时,需要学生自己去处理解决问题,这可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交往沟通矛盾的能力。此外,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置身其外,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进行巡视,需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督促,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必要的点拨。这样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造性的人格。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生命的种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探究,去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学的少,教师将知识咀嚼得像粥一样烂喂到学生的嘴里,这样使得学生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懒惰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这样的语文课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知识是无穷尽的,学生的语文知识并不都是需要老师教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有限的课堂学习的时间里,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在无限的课堂外的时间里持续的、高效的获取知识。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强调:“教师所主持的学习活动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本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老师采用让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小组讨论喜欢的原因,再全班分享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该篇课文语言表达对称性的特点,顺势拓展延伸类似的句子,让学生课后进行句子仿写,这样就使课堂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后的探究。再如,学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蒲松林《狼》这篇课文以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这篇文章,同样是写狼,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这就将课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创造性包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具有勤于思考、敢于陈述自己见解和敢于冒风险的品格;努力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创造活动;具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方法”。创造性的各个方面在探究学习中都有所体现。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性发展的机会,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阅读应该遵循多元解读的原则,每个人由于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同样的文字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探究的见解,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的人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将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洋溢着语文味,学生在汉语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了完美的健全人格。语文课更好的完成了它育人的使命,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做独立人格的人;做有责任心,團结互助健全人格的人;做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针对过去旧的的学习方式即接受性学习提出来的新的学习方式,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的科学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是从现代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素养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立人的教育思想,极具人文内涵,是语文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最佳组合,也是师生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形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困窘的有效途径,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独立的人格、包容的气度、平等的意识、开阔的视野和求真的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自主学习一——培养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独立人格。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标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而接受性学习则是学生一切听老师的安排,“师传生受”,师不传则生不受,这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在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只是遵循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没有个人的独立见解和主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权得不到施展,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选择的能力,长此以往,也失去了对于自己进行支配和控制的权利。
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行成。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基础之上的具有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精神。
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独立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由老师、家长等外界因素驱使被动的学习,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设计师。这要求学生要有自己学习的目标,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由台前退居幕后,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需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学生迷惑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包括自觉性、主动性。自觉性体现在学习动机上。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自己主动的高效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省、自控、自动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主动学习,掌握了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从而改变了盲目学习的状况。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主体,要对自己做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有责任心。善于交往的健全人格。
合作学习的宗旨是培养一种能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事技能,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合作,开展互助性学习。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环境下,人们的私有心理愈演愈烈,在社会工作中,人与人的团结协作精神越来越淡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为了分数的竞争,为了升学名次的竞争,互相封锁学习信息,资源独享。这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新课标提出合作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互帮互助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分享知识的快乐,以至于在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4-6人一小组,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开展合作讨论时围成一桌共同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有一个共同的主任务,为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这一个任务,就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我封闭式的学习。合作小组需要有内部的分工,例如:每组需设立一名组长,对合作的过程进行协调管理,分配组员任务,督促组内纪律等;还可设立一名记录员,对组员的发言进行记录、总结;汇报员,对合作讨论结果负责汇报等,各组员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合作时,无形之间就让小组成員有了“小家”意识,大家凝聚在一起有小组的团体荣辱感,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合作性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明确任务,需要每个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这就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同时关注同伴学习的进展。
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学,需要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听老师讲,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是属于一种封闭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小组内部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就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只有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相互学习,进行思维的碰撞,相互取长补短,这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在面对矛盾分歧时,需要学生自己去处理解决问题,这可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交往沟通矛盾的能力。此外,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置身其外,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进行巡视,需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督促,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必要的点拨。这样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造性的人格。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生命的种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探究,去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学的少,教师将知识咀嚼得像粥一样烂喂到学生的嘴里,这样使得学生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懒惰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这样的语文课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知识是无穷尽的,学生的语文知识并不都是需要老师教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有限的课堂学习的时间里,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在无限的课堂外的时间里持续的、高效的获取知识。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强调:“教师所主持的学习活动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本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老师采用让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小组讨论喜欢的原因,再全班分享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该篇课文语言表达对称性的特点,顺势拓展延伸类似的句子,让学生课后进行句子仿写,这样就使课堂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后的探究。再如,学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蒲松林《狼》这篇课文以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这篇文章,同样是写狼,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这就将课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创造性包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具有勤于思考、敢于陈述自己见解和敢于冒风险的品格;努力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积极参与多样化的创造活动;具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科学方法”。创造性的各个方面在探究学习中都有所体现。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性发展的机会,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阅读应该遵循多元解读的原则,每个人由于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同样的文字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探究的见解,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发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而形成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和精神的人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将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洋溢着语文味,学生在汉语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了完美的健全人格。语文课更好的完成了它育人的使命,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做独立人格的人;做有责任心,團结互助健全人格的人;做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造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