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获得数学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向发散,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意识地展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本文拟从变式训练教学的角度,谈谈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1 巧换题设中的条件,培养逆向思维和思维的多向性
  【例1】 已知,如图1,△ABC中,∠A=2∠C, BD是△ABC的平分线 .
  求证:BC=AB+AD.
  <E:\123456\速读·上旬201603\速读3上定稿1.21\Image\image11.png>
  图1
  变式1:将例1中的结论“BC=AB+AD”与题设“∠A=2∠C”对换,能成立吗?说出理由.
  变式2:将例1中的题设“∠A=2∠C”改为“∠A=1080,∠C=540”猜测线段AB、DA、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变式3:将变2中的题设“∠A=1080”改为“BC=AB+AD”,结论改为“求∠A的度数”
  原题以及原题的三种变换,常用的解题思路不变,都用翻折法或割补法证明.“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2 一题多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深刻性
  【例2】求证: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求证: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2、求证: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3、求证: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变式4、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得到平行四边形。
  变式5、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得到矩形。
  变式6、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得到菱形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极大拓展了学生解题思路,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深刻性。
  3 一图多变,启迪思维的发散性
  “一图多变”常常是将原图进行适当的变化,加强几何图形间的联系,扩大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例3】  已知:如图2,⊙O的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求证:PA·PB=PC·PD.
  变式1:如图3,若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求证:PC2=PA·PB;
  变式2:如图4,若⊙O的弦AB、CD相交于圆外一点P,线段PA、PB、PC、PD间存在何种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测;
  变式3:如图5,在变式2的基础上,若C、D两点重合,线段PA、PB、PC之间又有何关系,试证明你的猜测。
  <E:\123456\速读·上旬201603\速读3上定稿1.21\Image\image2.png>
  图2            图3              图4             图5
  这一题通过一图多变就把相交弦定理及其延伸——切割线定理交融在一起,图形虽变,但结论中的数量关系没变,常见解题思路都是设法构造相似三角形证题.这种对题目进行开拓变形,将所求的问题作些变更,使一题变为多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不但发挥了题目潜在功能,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4.一图多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例4】 已知:如图6,P为正△ABC内一点,∠APB=1130,∠APC=1230.
  求证:以AP、CP、 BP为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并确定所构成的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E:\123456\速读·上旬201603\速读3上定稿1.21\Image\image3.png>
  图6                          图7
  变式1:已知:图6, P为正△ABC内一点,PA=5,PB=12,PC=13. 求∠APB的度数;
  变式2:已知:图6, P为正△ABC内一点,PA:PB:PC=3:4:5. 求 ∠APB的度数;
  变式3:已知:图7, P为△ABC内一点,AB=AC,且∠APB>∠APC ,求证: PC>PB.
  这里的原题及变式都源于旋转变换知识的应用,都是将△PAB绕△ABC的一个顶点旋转600,得到另一个与△PAB全等的三角形证明,在教学中,对题型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变式,一图多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加强变式训练,对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变式训练能培养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题最好以教材为源,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也学会“变题”,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综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教育是对所有人的启蒙教育,在小学所养成的情感对于其日后的生命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教育的课程标准在情感的教育上做了着重的强调,而最能教育到学生情感的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在阅读中让学生流露出真实的感情,引导学生的感情发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
摘 要:自主学习是学生不依赖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常都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有效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科学安排自己学习的活动。他们都能进行积极思考,有能力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还能优化
达尔文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给学生以动力和毅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显出惊人的热情,出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局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让学生乐学、好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活动生动
摘 要:初中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本细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修养。所谓的文本细读既是语文教师积淀言语经验、获取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砥砺言语人格的重要路径和平台,又是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细读
1月24日至29日,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召开.代表们牢记心中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围绕全面落实“十三五”目标任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摘 要: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概括,其中的语言是思维外化的产物,它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同时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能说会道”既可彰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和他人顺利交流,也能促进习作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学生;说话能力;课堂训练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网络教育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对语文网络教学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突破时空,引起共鸣;能增大信息量,丰富作业形式,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期刊
成就来之不易 经验弥足珍贵 目标鼓舞人心rn2016年1月24日上午,全市人民瞩目的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黄兴国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子啊教学中药研究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各种因素,利用实际的教学实践,来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更具有实效。通过对教学实效性的探究,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反思和总
近几年的课程改革,阅读被列入了教材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在这几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应群文阅读教学不太成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多个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找出疑点、自设问题,然后通过精读文本,小组讨论,解疑,教师加以点拨的教学过程。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外壳,了解其内容,理解其含义,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