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话提问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语文的有效武器,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和调节课堂气氛的杠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如果能在提问上多下工夫,不断改进提问的方法、提高提问的质量、讲究提问的艺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师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是"智慧型"的人,就能设计良好的提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要么是不懂提问艺术,要么是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在自己的课堂提问中常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索时间;有的甚至先叫学生站起来,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既浪费了不少时间,又没有实际效果;有的教师提的问题,答案明显就在问题之中,无须学生回答,没有一点启发性可言;有的提问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纯属信口而问,缺乏设计;有的问题本身矛盾,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还有的提问的目的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样的初中语文课堂往往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地毫无一点学习兴趣,何谈高效?
  良好的提问常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动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又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扬长避短呢?
  一、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提问的顺序要浅入深,循序渐进,呈阶梯状行进。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小说《最后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对人物形象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可对课文结尾极为精彩的描写进行讨论,可设计如下问题:①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②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③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好在哪里?上述问题有一定的深度,既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再如在教学《孔子游春》第八然段时,可以这样提问:这段话中那些词或句子你还不理解?利用工具书解决或者与同桌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孔子以流水为喻,有何用意?“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合理地补充水的哪些特点呢?
  二、把握时机—有启发性
  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课堂上要不要提问,什么时候提问,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而定。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那些可以也应该想一想,并求得答案的地方,就宜用提问;不用思考就可以知道的地方,就不应该提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在教《海伦.凯勒》时,当学生明白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后,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面对这一切?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
  三、难易适度—有连接性
  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性的联系。问题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既不能过于浅白,又不能太艰深。太浅白,没有思考的空间,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学生无从学到新知识,只能在"原地踏步";太艰深,新旧知识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下手。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傷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从"已有的经验区"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实践证明,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放发问—有创新性
  开放发问,主要指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涵多种可能,这就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答案也不必要求标准性和惟一性。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教师可在分析课文后提出:课文作者看似在欣赏紫藤萝花,其实是在写生活、绘时代、讲哲理,你有这种感受吗?你从中想到了什么?又如学习了“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既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纵向、横向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教师只有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对话,"问"出精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其他文献
作为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路基结构的施工是影响公路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我国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经验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或者政府投资控制的企业,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做好企业中的党建工作,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大,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分析,提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通过移动端软件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搭建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而伟大,必须整体、有序、协调推进,必须全面谋划、统筹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行业的发展总是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辅相成,经济“新常态”就是当代中国最新的时代背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这一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密集型学科与“新常态”所力推的创新驱动发展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两教授合著的《清末中国与日本——宫廷·变法·革命》一书是东亚近代史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成果。我认为历史学的基础是对历史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该书就是
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发展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其发展中就要明确员工培训的工作重点,并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监督与管理体系,从而促进
期刊
高中物理很多概念和规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应用,感觉物理知识高深莫测,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对自己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甚至丧失学习信心。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突破物理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与教师一起探究新知,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掌握物理知识。  一、巧妙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考查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我认为,要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原动力。我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 、走进生活,玩中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
期刊
当前,国际社会进入“无人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涉及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但最核心在于格局之变,安全问题,发展模式的转换.如何衔接好大变局带来的影响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