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课堂生成科学素养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辅相成。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要确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抓住合适的时机适时渗入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 科学素养;科学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点上,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胜利在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景明朗。千秋大业,人才为本。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在学科界定上,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特征差异明显,教育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自身的学科素养如时空、史料、史观等,常常被固化地认为与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相距甚远,尤其在学习中国古代史部分,似乎与诞生自近代的自然科学关系更不大。实际上,科学的理论、成果都有其历史渊源,科学本身亦会成为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力量更能够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经济社会中,新一代具备科学素养更能适应发展的新变化,甚至能创新科技进步新成果。
  科学素养内涵丰富,且随着科研发展而变化,目前其主要内容主要参考美国米勒体系,把科学核心素养定义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是对科学的深入、细致的理解[1]。一直以来我们比较注重“器物”的教育,侧重科学与技术本身,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也不够广博。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面对各种科学观时,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基本的选择。而且,忽视人文学科教育,只是培养了具有专门知识或某种职业技能的人,不能造就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更加难以获得较大的科学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往往都有很高的人文素养。爱因斯坦说过“通过专业的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同学们熟悉的王选在“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中就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精彩的语言魅力和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奉献的情怀。真正的人文主义也不排斥科学,能理解科学的价值。在人文主义弘扬的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狄德罗把“百科全书编纂者”召集在一起,以科学为武器向宗教观念和封建思想宣战,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为18世纪法国的工业起步奠基。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借助科技史相关内容,在古代科学成就特别是科学精神方面培养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 不是文词, 不是伦理, 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2]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实事求是是其最基本的学科精神,它的主要研究资料就是史料。从希罗多德,到司马迁,到近代梁启超,再到现代谭其骧等等,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历经辛苦,在对于史料的质疑、考证、去伪存真等方面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留下的浩瀚的史学巨著有时候往往是“历经几代甚至是更多世代学者群体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心血。”所以我们要怀着敬畏崇敬之心,认真研读。如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说到,“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遗存。”[3]教师要与学生解释,为什么是“可能”?这是因为二里头虽然有宫殿的遗址,但是没有出土文字证明,而殷墟就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这正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素养的好时机。我们的学生是看着穿越和玄幻题材的文艺作品成长的,有时候难免有一些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特别需要通过各个史料实证来培育。
  二、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和国际视野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新增了“辽夏金元的统治”,意在明确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宋元文化科技是古代文化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科技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建筑成就典型卓越,如山西应县木塔、金时期的卢沟桥和元大都等。可引导学生关注在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请,通过蒙古族长调民歌、藏戏等少数民族特色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民族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体会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能富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并主动传播传统文化。
  在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脚步,列强以抢盗骗等手段致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教师要引导学关注重大国宝的海外情况、现代追寻文物回归的主要事件,培养学生家国意识和正确的国家视野。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隋唐科技部分就呈现了一则史料,介绍了世界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并介绍了她的发现和现存状况。在此,对于无数国家宝藏的正确态度以及如何评价斯坦因等此类人物就是个恰当的教育机会,也更能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
  乡土历史资源是直接架构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能够加强学习历史的亲近熟悉感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历史教学的宽度,丰富教学内涵;更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挖掘地方人物资源,以此来保存历史文化遗产并传承精神文化价值,可以用名人故事来展现他们的精神;要将历史名人精神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在有限的课堂上以追寻名人成长轨迹、探究名人核心思想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明清科技部分,笔者当地明代徐霞客的历史人物故事非常典型。徐霞客真正朴实真诚地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想,他出行的目的不仅仅是登临览胜,其观察记述的满是科学和智慧。“天下奇人”“天下奇书”, 徐霞客的价值也越来越被普遍承认。2011年开始,每年的5月19日,即《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另外,纪念其诞辰的活动兼霞客研究热持续高涨,在乡土历史课堂上,很多学校要讲其人和其书。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游记作家,1586年生于江阴马镇南旸岐人,22岁时在母亲和新婚妻子的支持下开始出行,直至1641年去世,34年中几乎年年出游。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后人评价说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行都是奉皇命,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徐霞客是自费出行,餐风咽露、跋涉山川,“不惮虎狼”,忍受穷困饥寒,和孤寂相伴,被称为“千古奇人”。尤其是晚年历时四年的西南之旅,在路遇强盗、身体受伤、好友病死、伙伴卷走行李和旅费的情况下,徐霞客依然带病坚持他的出行,特别是对西南地区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度量、探索,凭借丰富经验,他依靠目测步量对岩溶洞探究并做了详尽叙述,早于西方学者一百多年。徐霞客还特别注意文字记述,在30多年的野外生活中,不论客观条件如何艰苦,他总要记述当日经历,至今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涉及自然、史学、社会、旅游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被称为“天下奇书”。
  徐霞客故事中,他的母亲王氏有重要的影响力。徐霞客非常孝顺,古人“父母在不远游”,她却鼓励儿子远游,是因为明白儿子的理想志趣,她还制作了一顶远游冠给儿子,助他远行。“奇书”《徐霞客游记》自1776年刊行以来,“依据的都是一个祖本:李介立本。徐霞客的这个不姓徐的儿子, 是寻访、收集、整理《游记》稿本, 使之得以流传下来的关键人物”[4],李介立与徐家的故事、游记的整理和传承也是有趣味和重要的历史故事。
  乡土历史文化是学生成长的环境,通过学习了解可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教师不仅要依靠课堂,更要依托学生的亲身实践、调查、比较、汇报等,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同,将来为家乡、为祖国服务,逐渐建构家国情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中的优良家风是一种文化,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应该说,最好的传承是文化传承,可以化作民族文化的基因绵延不息。
  我国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教兴国是战略之一,必定需要与之相应的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理论和国民基础。在历史的课堂上,我们要确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抓住合适的时机采取有效措施,适时渗入科学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S1):61-65.
  [2]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外历史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周宁霞.徐霞客家庭悲剧索隐(增补稿) —解析一个累世谜团[J].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36-40.
其他文献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他们自身的优点。在当前的小学足球教育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将他们的特点转化为优点,有效地进行教学,优化教学质量。笔者总结了前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对学生特点的挖掘,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充分挖掘学生特点的,有效进行体育足球教学的策略,希望本文能为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数学实验这个概念被明确地提了出来,这意味着通过数学实验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已经成为一条新的教学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智慧生长的过程,智慧生长不仅存在于教师的预设中,也存在于课堂的生成中.在初中数学实验实施的时候,会有许多生成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可以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初中数学实验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预设之外的生成,这种生成是十分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可以体现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处于“人人补课”的时代,学生已经习以为常;家长则面临巨大的教育焦虑和经济压力,却也要负重前行。本刊编辑部采访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观察“补课现象”的背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说不上是一种负担  北京市 仁嘉 初二  我们班的同学基本都在校外补课,一般是补数语外中的两科。据我了解,同学们基本上对补课没有太多的反感,可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多数同学从小学就开始补课。我是从小学五
【摘要】很多农村家长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不得不去外地打工,而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落后的抚养方式和教育方式使得许多留守儿童变得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学生群体中有近三成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其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多。教师应当多多关注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河池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
教育信息化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在未来的核心发展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逐渐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中。这不仅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等基础素养,同时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本文从创设游戏场景、优化游戏方式、调控游戏过程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方式。
新时代和新形势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变化、适应教育教学功能转变的必由之路。持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打造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新样板,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如何推动教师理念“新转向”?如何打造融合课程?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新样板、新模式?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实践和探索,共同探讨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社会认知和道德体系;家庭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构建情感认知体系、健康心理体系。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小学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两种教育方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小学班主任作为专业的教育者,要积极构建好小学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桥梁”,通过提升家校沟通效果,护航小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阳光的性格。本文将浅析提升家校沟通的意义,并以小学班主任的视角探讨提升家校沟通的策略,以供教学参考。
课堂教学改革时至今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些理论和观点,我们都耳熟能详。但受应试思维的影响,教育仍难以上升到知识、能力、道德等和谐发展的层面。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惠特小学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积极探索“互动合作,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尝试建立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得到生命的成长。  转变教学观,互动合作成为主要学习方式  学校进行了一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作为教学目标而存在的,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要追求的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要追求的是学生的素养养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两点来进行:第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应当成为数学知识教学的目标.第二,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上升为以数学知识学习为载体进而达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目标达成是一个有层次性的概念,数学概念与规律的学习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数形结合、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学习是方法目标的达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是数学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属于教学关键,小学生具备优秀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将读写作为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教学中实现读写完美结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分析,旨在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相结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