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导探究
现象:本次活动呈现了《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11》《排球:正面上手传球运用方法2》2节课例,2名执教教师提出的问题个数少,且问题较笼统,指向性不明确,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提高“问题”的质量,还需要教师掌握好问题的数量,控制好师生对话的时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建議:根据2节课例中基本部分的学练内容,笔者认为应提出针对性问题以诱导学生边思考边练习,逐步得出结论(表1)。
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现象:《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11》一课中,在自传练习中先传高低再传直,最后传准,这3个单一的练习步骤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但并未做到环环相扣。
分析:用方法最显性的表现就是“练”,但缺乏思考或追问——为什么练?如何练得好?不能使教学真的发生。
建议:本课的重点是快速移动,在砸地自传球环节可设计多个方向、多种高度的砸地球,让高度由高到低、方向由单变多,逐步提高传球和移动的难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规律。要达到传准的目标需要先达成传直和传稳的目标,可在传准之前设计“传球机”游戏,1名学生不断传直,另1名学生负责将球滚回,计时交换练习。
三、形式多样,学以致用
现象:在“2对2”隔网比赛中教师采用了将球拨过网后对方接住算成功的练习,该练习有一定的创意,但如果能符合排球项目特征的“2对2”比赛,更能体现比赛的意义。
分析:通过比赛将技术、战术、意识、体能整合在真实的场景中。让学生体验到比赛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在简化比赛规则,制订简化规则时应尽可能不违背规则本身,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建议:比赛方式是多元的,从形式上可进行“2对2”“3对3”“4对4”的比赛;从内容上可安排垫球、传球、拨球过网的比赛,也可以安排自垫球 传球 拨球过网的组合型比赛;从规则上可依据排球规则安排号简化规则的隔网比赛。如,“2对2”隔网比赛中,可先安排对传球比赛,再过渡到传球后拨球过网比赛,最后结合垫球、传球、拨球再进行比赛。
四、合理设计
现象:2节课例中,出现了学练标准“有要求有实施”“无要求有实施”和“有要求无实施”的现象。
分析:学练标准是对于学练内容提出的具体化要求,学练标准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练内容的有效性。
制订学练标准时注意事项:学练标准的制订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练标准的制订要有可操作性,要基于学情制订,如,教师在指出练习要求后学生理解了才能完成;学练标准的制订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练方法之间有共性的要求和个性的要求,通过层次性将共性要求覆盖,个性要求突出。
建议:2节课例中的部分学练标准为例(表2)。“教方法”则要学生带着问题练习、思考、探索、比赛,使方法切实服务于课堂,突破重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6-37.
[2]曹强.基于“对抗性球类项目”特征的单元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8(4):49-51.
[3]赵明,高博.层层递进凸显教学实效[J].中国学校体育,2018(4):59.
现象:本次活动呈现了《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11》《排球:正面上手传球运用方法2》2节课例,2名执教教师提出的问题个数少,且问题较笼统,指向性不明确,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提高“问题”的质量,还需要教师掌握好问题的数量,控制好师生对话的时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建議:根据2节课例中基本部分的学练内容,笔者认为应提出针对性问题以诱导学生边思考边练习,逐步得出结论(表1)。
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现象:《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11》一课中,在自传练习中先传高低再传直,最后传准,这3个单一的练习步骤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但并未做到环环相扣。
分析:用方法最显性的表现就是“练”,但缺乏思考或追问——为什么练?如何练得好?不能使教学真的发生。
建议:本课的重点是快速移动,在砸地自传球环节可设计多个方向、多种高度的砸地球,让高度由高到低、方向由单变多,逐步提高传球和移动的难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规律。要达到传准的目标需要先达成传直和传稳的目标,可在传准之前设计“传球机”游戏,1名学生不断传直,另1名学生负责将球滚回,计时交换练习。
三、形式多样,学以致用
现象:在“2对2”隔网比赛中教师采用了将球拨过网后对方接住算成功的练习,该练习有一定的创意,但如果能符合排球项目特征的“2对2”比赛,更能体现比赛的意义。
分析:通过比赛将技术、战术、意识、体能整合在真实的场景中。让学生体验到比赛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在简化比赛规则,制订简化规则时应尽可能不违背规则本身,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建议:比赛方式是多元的,从形式上可进行“2对2”“3对3”“4对4”的比赛;从内容上可安排垫球、传球、拨球过网的比赛,也可以安排自垫球 传球 拨球过网的组合型比赛;从规则上可依据排球规则安排号简化规则的隔网比赛。如,“2对2”隔网比赛中,可先安排对传球比赛,再过渡到传球后拨球过网比赛,最后结合垫球、传球、拨球再进行比赛。
四、合理设计
现象:2节课例中,出现了学练标准“有要求有实施”“无要求有实施”和“有要求无实施”的现象。
分析:学练标准是对于学练内容提出的具体化要求,学练标准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练内容的有效性。
制订学练标准时注意事项:学练标准的制订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易于理解;学练标准的制订要有可操作性,要基于学情制订,如,教师在指出练习要求后学生理解了才能完成;学练标准的制订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练方法之间有共性的要求和个性的要求,通过层次性将共性要求覆盖,个性要求突出。
建议:2节课例中的部分学练标准为例(表2)。“教方法”则要学生带着问题练习、思考、探索、比赛,使方法切实服务于课堂,突破重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基于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改进行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36-37.
[2]曹强.基于“对抗性球类项目”特征的单元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18(4):49-51.
[3]赵明,高博.层层递进凸显教学实效[J].中国学校体育,201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