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校体育一些异化现象的再思考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4个方面对学校体育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对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异化现象;对“健康第一”认识上的异化;对“以人为本”所带来的学生主体绝对化的异化;学校运动会的“精英”化发展现象等作出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学校体育;异化;健康第一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异化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当主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具体到体育领域是指当体育事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的时候,体育的发展轨迹背离了人们最初对体育本质的理解———体育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对人的培养,使人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的一种手段。学校体育的异化可理解为,“学校体育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对人的培养,使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建构健康而完整的心灵,以适应社会和自然的初衷,而反过来却占有和操纵着下一代,把体育的手段,变成了体育的目的”。[1]相对于竞技体育中的一些异化现象,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比较隐蔽也不容易被人发现,但由于学校体育的基础性地位,学校体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同时由于学校体育还肩负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所以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倡“以人为本”所带来的学生主体绝对化
  “以人为本”思想是党中央在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通俗的讲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人的发展看做是最重要的,把人看作是处理一切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则是教育过程要以学生为根本,把学生的需求、发展看作是最重要的。其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体感受,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兴趣特点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改变了过去“以大纲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需求看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统一标准”、“单一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课上获得健康,获得快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出发点是好的,它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要为学生服务,教学要为学生的切身利益负责。但在目前的学校体育课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却出现了偏差,背离了政策的初衷。“以人为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转”教学过程过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地迎合学生的愿望,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学生的自主性变成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教师丧失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造成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无序与混乱。教学活动变成了“放羊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老师也失去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不但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参与者,而且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设计师,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要确保体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得发挥师生“双主”的作用,两者不能偏废其一。[2]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绝对化的“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以师生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原则。“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为了师生、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学校体育必须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重点”。[3]否则任何一方面的偏激都会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的实现。
  2 对“安全第一”认识的曲解和异化
  安全问题历来都是各个部门工作的重点,对于学校工作来说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特别是近段时间出现的学校意外伤害事件更是深深的刺痛了整个社会的神经,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问题马虎不得。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集风险性与挑战性于一体的特殊学科。在体育课中要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机体得到有效的锻炼,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运动过程总是会伴随有一定的风险,其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意外的伤害。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人权意识的加强,家长对于体育课中的一些伤害事故并没有持包容与理解的态度。他们把运动过程中的擦伤、崴脚等正常的运动损伤归罪于学校的管理问题,他们把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等同于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要求学校予以赔偿。家长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使得学校正常工作很难开展。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此类事件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些学校只好采取了因噎废食的做法:当学内容不学,当使器材不使,当搞活动不搞。作为风险性最高的体育课,无疑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学科。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变得畏手畏脚,把应有的教学内容束之高阁,稍有挑战性和危险难度的动作就被删掉,一节体育课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不出现伤害事件。这种做法虽然顾及到了学生的眼前但却没有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一味地降低体育课的难度,使体育课变得“安全”,表面上看减小了危险的发生,但却严重阻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所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目标成为空话。学生的身体机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也有悖于教育所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体育运动之所以成为一种世界符号,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与青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体育运动,实现了一种自我超越,集中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奔放,塑造了人们不安于现状、勇于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天性,构筑与彰显民族精神与特色。”[4]也正因为此才使体育运动具有如此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投身当中。相比与其他学科,体育在塑造人的发展,培养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教育在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困难面前才显露出其真实本色,这种害怕困难与危险的做法必然会造成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弱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3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理解的偏差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总称。也就是说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而都处于健全、良好的状态才是完全健康的人。目前中学的体育课在名称上叫体育与健康课,从名字上看体育课在承担传授运动技能的重任的同时也要为学生的健康负责。国家把体育课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的目的就是强调体育与健康同等重要。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它可以避免让我们走进“唯技能化”的误区。但许多体育教师在现实的工作中,过于强调“健康第一”的重要性。走向唯健康论或健康至上论的极端,把健康完全凌驾于体育教学之上,体育教学失去了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体育课变成了健康课,目的变成了手段。健康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健身保健的一些知识,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传授运动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学生的健康服务。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着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的不同,决定了不能把体育与健康课当作健康课来上,二者要同时兼顾不可偏废。否则,任何的极端都会造成教学过程的畸形发展。
  4 学校运动会的畸形发展
  学校运动会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大事,因为运动会不仅仅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的一个重要手段。校运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全国的大、中、小学每年都会在春季或者秋季举行运动会。但现行的运动会项目设置单一,主要以田径项目为主,竞技色彩严重。田径项目对身体素质、个人能力要求较高,这在无形当中阻断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同时运动会只注重挖掘人的生物潜能,追求人的生理极限,只注重最好成绩,不关注平均成绩,抓少放多 , 且每个学校每年参加运动会的学生基本不变,大都以体育特长生为主,剥夺了广大学生平等参与的权利。从而造成了运动会“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绝大多数人没事干”的特殊现象.[5]违背了运动会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的初衷。 学校运动会举行的目的是对全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一次检验,是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群众盛会,现在却变成了对体育特长生的一次中期考核,变成了少数“精英”的独舞。失去群众基础的运动会不但起不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作用,相反只有少数人参加的“精英”运动会势必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体育,远离运动。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之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有思想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民族体魄。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体育工作者的我们当为之不懈努力,使学校体育工作沿着健康正常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开.学校体育异化原因及表现 [J]. 教学与管理,2007.6 64-65.
  [2]张世威.我国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6.523-525.
  [3][4]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 [J].体育文化导刊,2008.2.89-93.94.
  [5]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08级)
其他文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题为"企业孵化器在发展中国家的初步评价"的一文中将孵化器诠释为"孵化器是一种受控制的工业环境,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试图
期刊
民生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善农村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农村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要统筹农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生科技协调发展。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和发展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其推进过程中必然面临目标与现实、长远与当前、主导与主体、硬件与软件、共性与个性、内容与形式、
1、爬垂直绳  利用一棵较粗的树,选择一个合适的树杈,将拔河绳A端从下掷过去,然后缓缓向上传送拔河绳,直到掷过去的A端站在地面上可以抓住为止。之后由1~2名教师或3~4名力量较大的学生拽住拔河绳的B端,体育教师采用“爬绳”的方法在顺着A端攀到树上,将A端固定在树杈上,然后顺绳下来。学生可以利用悬垂下来的绳作“手脚并用爬垂直绳”或“只用手爬垂直绳”的练习。  2、爬斜绳  利用一棵较粗的树,选择一个
管道敷设具有工程线路长,施工周期长的特点,由于是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进一步加大了管道敷设工程的施工难度,本文针对管道敷设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进行讨论。
此前的生产力理论研究偏重于“如何生产”这一维度,重在研究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产力理论研究需要结合“生产什么”这一维度。“生产什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力构成的无形要素,它渗透在生产者这一实体要素中,为生产力发展指示方向;另一是指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一个维度,旨在研究生产力的如何发展才更适合人的需要,适合人的发展与解放。“生产什么”研究维度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这
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享受的待遇低于文化学科教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成为深受中小学体育教师抱怨的话题。因此产生的抱怨情绪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甚至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的有关文件条例中曾明确地提出体育教师应享受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九条: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甚至一些地方性的文
【正】和谐管理在我军有着长期的历史与传统,具有十分浓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进入新时期,和谐管理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新的变化,因此在军校和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需要把握
摘 要:借鉴生态文化这一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进行研究,旨在在高校中提倡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课的束缚,将人、体育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生态意识,进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给与启示。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态教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21  生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