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曹章联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著、郁飞译的《瞬息京华》(湖南文艺出版社)第540页叙述了五四运动的场景:
  “五月四日下午一点,十三个高校的学生和其他各界代表高举写有‘打倒卖国贼!’‘要求归还山东!’和‘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的大旗齐集天安门。……可是这场示威游行竟像是变成了‘卖国贼’曹汝霖和章宗祥的葬仪,因为队伍中有一幅丧仪上用的白幡上面写的联语是:
  死心媚外章贼头颅于今有价
  卖国求荣曹氏子孙墓碑无文”
  林语堂书中所引的,是当年十分有名的一副对联,流传极广,解放后的出版物中亦有不少提到。原文是: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余孽死有头
  
  其旁署之款为“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遗臭千古,北京学界同挽”。
  用外文写的讲中国事情的书,译成中文,对其中所引的中国文献资料,最好查找原文。此外,“丧仪上用的……联语”,在汉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挽联。《近代史资料》中的材料,说起它,也说是“尤令人注意者为一挽联”。据同一资料,当时的口号是“取消二十一条”,而不是“废除二十一条”,按原样译出,当更能保存历史的真实。
其他文献
学术交流,打通海内外,大势所趋,“青山遮不住”。近年来《红楼梦》、《金瓶梅》……国际研讨会接二连三,是为明证。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鉴于此,一九八九年二月编辑《海外红学五家》,其一为赵冈、陈钟毅伉俪著《红楼梦新探》,现已面世。《新探》考证是缜密的,论辩是平和的。据周汝吕先生《序》,《新探》有香港文艺书屋版,卷首刊“极简练的自序”,又有台湾晨钟出版社版,卷首多出了一篇《跋》。大陆“文化艺术”版,底本是
海风在我耳边呢喃着一首不成韵律的歌,惺忪中我望见了远处泛着点点星光的渔船。它们仿佛是海上的守护神,守护着这一片安详的海域。椰林,大海,永不逝去的夏天。我这才发觉自己的手被另外一双手攥着,暖暖的,软软的。这里,只有我和母亲,是的,只有我和她。那些生命里的过客渐渐像过电影似的化作云雾,擦肩而过。变得最真实的是靠在我肩膀睡熟了的这个人。借着月光,我仔细端详母亲,才想起她年轻时曾经多么美丽。那张裱在相框里
《天风阁学词日记》248页记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事,中云:    《碧鸡漫志》一卷十页,谓“今(歌词)音节皆有辖束,一字一拍,不敢辄增损,”是宋词一字一拍。而卷三、页十二解六么又曰:“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又与前说不同,不可解也。    夏承焘先生读书认真,前后互证,并不草草,令人敬佩。然而此处以为原书二说不同,则是误解文意。《碧鸡漫志》卷一所谓“一字一拍,不敢辄增损”,中间不应点
重读《天演论》    一八九八年,当严复的《天演论》出版时,谁能料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竟影响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严复的译本共有五万一千字左右,其中按语和夹在译文中未加说明的严复自己的批语就近二万字,几乎占全作篇幅的五分之二。鲁迅说《天演论》是“做”出来的,不无道理。  和赫胥黎的原作相比,严译的不同处主要表现在按语、加译、改译及漏译部分。以往的研究都已注意到了按语这明显为译者加上的部分。同样值
蔡翔在“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读书》一九九四年第五期)中讲到,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有“为天下师”的传统心态,说得明确点,就是企图以道统驭政统。  這是从知识分子一方面来说的。从政统方面的代表人物来说,除了“齐之稷下”时期,对稷下学士是很尊重的外,恐怕都不大符合知识分子的理想。有一著名故事是齐王见颜,王曰前,曰王前,各自要保持自己的尊严。颜还作了“理论分析”: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其让我来慕势,不如
报馆云集的弗利特街旁的一条岔路上,《笨拙》的旧址是一片凄凉和萧索。不再有繁忙的运送纸张和新杂志的大卡车,不再有来来往往前来聚餐的文人画士,只有寒风吹着地上的纸屑,红砖墙上是一片冷峭。半年以前,《笨拙》停刊了,四月八日那最后一期封面上便是这样一街零落秋景,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老态龙钟的笨拙先生鼻更弯、背更驼,带着他的朱迪他的狗,一步三回头而去。手提箱上印着的是“太阳下山,我归去也”,万般无奈与惨淡。
随着消费者日益重视自己的权益,央视每年的“3·15晚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晚会每年也都会抓出几条“大鱼”。今年的“3·15晚会”把枪口对准了苹果公司,但批的不是产品质量,而是它的售后服务。晚会曝光,苹果公司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实行整机更换的政策,但在中国大陆更换时,却不更换旧机器的后盖。这就意味着苹果不需要遵循中国手机三包规定的换货条款,可以沿用旧手机的三包期限,无需在更换新手机之日起重新计
《读书》一九九二年十一期寻霖《“周孔徒”及》一文中颇赞赏周汉的“义愤填膺”“号召人民反抗侵略”,其实大谬不然。  就以文中提到的《天猪叫》一书(称之为书或“通俗小册子”都未免太抬举)为例,文字游戏式地恶毒谩骂,足以见出其卑怯无耻。他的《谨遵圣谕辟邪》《湖南合省公檄》《周程朱张四氏裔孙公启》足以成为封建顽固派中最下流人物的自供状。  我能理解反洋教运动中激愤的民众,即使他们相信大师兄的刀枪不入,但对
今年是日本江户时代俳人松尾芭蕉(一六四四——一六九四)奥州小道之行的三百周年。这是芭蕉一生中最后的一次长途旅行。经过五年,他完成了《奥州小道》这篇不朽的著作。两年前,我把这篇纪行文译成汉语发表了,好像偿还了一笔宿债。  说来话长,半个世纪之前,我在日本读书,学校里有一节俳文学课,教授所撰的教材,既有俳文①,又有俳句②,也有俳谐③,每一部分都以芭蕉的作品居多,这是因为芭蕉是蕉风的始祖,经由他把俳谐这
A Parody    病中百无聊赖,只能斜靠在紫竹院公园长凳上翻看旧报。在周围一对对恋人的热吻咂咂声中,无意间读到老上级邹荻帆写的一篇回忆另一老上级萧乾的文章,想起自己的文债也还未清呢。但我平日除写写一本正经的论文与油腔滑调的小品,交待事情始末缘由的回忆文章倒真的还没有写过——“文革”中的那种“外调材料”,记忆中也只被勒令写过一篇,短短的不到五百字,太不过瘾。由于缺乏锻炼,这篇处女作只能干巴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