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方法,充分了解出现异常的各项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尿液常规检验分析的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分析临床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在我院接受尿液常规检验分析的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中,其中医院门诊患者22例,占57.89%,医院住院患者14例,占36.84%,健康体检人员2例,占5.27%,门诊患者所占有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导致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很多,检验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检验中存在的误差,以确保尿常规检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质量控制
尿液检验又称尿常规,其具有无损伤、操作简便、结果迅速等特点,对泌尿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尿液检验的有效性并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依旧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结果。尿液检验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申请检验、采集标本、保存标本、送检标本、实验室检查等各个环节,医护人员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漏洞,都有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1]为了有效研究检验分析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对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尿液常规检验分析的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其中医院门诊患者22例(22/38,57.89%),医院住院患者14例(14/38,36.84%),健康体检人员2例(2/38,5.27%),所有患者在相關性因素上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38例不合格尿液标本进行分析性评估,并对比住院患者、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患者尿液标本不合格的比率,对引发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1.3尿液不合格标本的判定方法 具体的判定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①检验标本出现污染:受到了白带、经血以及粪便等影响;受到了异物污染(烟灰等)的情况。②没有在合理时间进行采集:患者所进食过的食物以及服用的药物针对临床尿液检测产生了影响;在患者强烈运动后或者患者大量饮水后进行样本的采集;③样品采集量不合格:尿液的采集量小于了12ml。④放尿液的容器不合格:容器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容器材料本身可能会与尿液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容器的容量小于50ml。⑤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通常情况下样本送检时间如果大于2小时,在冷藏的环境下如果大于6小时就可以送检。⑥没有详细进行样本标记:标签出现了脱落的情况或者没有详细进行标记;出现了有化验单没有标本或者有标本没有化验单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本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我院接受尿液常规检验分析的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中,其中医院门诊患者22例,占57.89%,医院住院患者14例,占36.84%,健康体检人员2例,占5.27%,通过对尿液常规检验结果不合的标本进行分析和统计之后发现,引起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标记不清楚,其次为标本量不满足要求、标本污染、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及样品容器不合格。
3.讨论
2003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其中明文规定了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还提出了检验分析前的主要程序包括患者准备、检验申请、样品采集、样品送检等。医护人员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漏洞,都有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尿液的采集、处理,检验与分析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的合理控制。[2]
在本次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中,其中医院门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有22例,达57.89%。发现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标本标记不清楚占36.84%,其次为采集时间不合理占23.68%,样品容器不合格所占比例最小,占7.9%。经过本次研究能够发现,想要有效对分析前质量进行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①密切进行沟通。要求医院的检验科与医护人员之间应该进行密切沟通,针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进行相关的交流。②强化患者准备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尿液标本不要送检”的意识,包括严格控制尿液标本污染、及时送检尿液标本及有效时间内采集尿液标本等。③加大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创建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针对标本的验收进行严格要求,必须明确尿液标本标记。
总之,为了能够科学的、有效的避免尿液常规检测不合格的现象出现,在对其进行分析之前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并把标本合格率作为临床科室质控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努力将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水平,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应巧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0,12(04):95
[2]王长本,刘小平,罗永杰,等.尿液检测标准化探讨[J].重庆医学,2008,11(05):135
关键词:临床;尿液;常规检查;质量控制
尿液检验又称尿常规,其具有无损伤、操作简便、结果迅速等特点,对泌尿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尿液检验的有效性并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依旧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结果。尿液检验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申请检验、采集标本、保存标本、送检标本、实验室检查等各个环节,医护人员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漏洞,都有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1]为了有效研究检验分析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对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尿液常规检验分析的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其中医院门诊患者22例(22/38,57.89%),医院住院患者14例(14/38,36.84%),健康体检人员2例(2/38,5.27%),所有患者在相關性因素上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38例不合格尿液标本进行分析性评估,并对比住院患者、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患者尿液标本不合格的比率,对引发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1.3尿液不合格标本的判定方法 具体的判定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①检验标本出现污染:受到了白带、经血以及粪便等影响;受到了异物污染(烟灰等)的情况。②没有在合理时间进行采集:患者所进食过的食物以及服用的药物针对临床尿液检测产生了影响;在患者强烈运动后或者患者大量饮水后进行样本的采集;③样品采集量不合格:尿液的采集量小于了12ml。④放尿液的容器不合格:容器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容器材料本身可能会与尿液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容器的容量小于50ml。⑤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通常情况下样本送检时间如果大于2小时,在冷藏的环境下如果大于6小时就可以送检。⑥没有详细进行样本标记:标签出现了脱落的情况或者没有详细进行标记;出现了有化验单没有标本或者有标本没有化验单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本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我院接受尿液常规检验分析的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中,其中医院门诊患者22例,占57.89%,医院住院患者14例,占36.84%,健康体检人员2例,占5.27%,通过对尿液常规检验结果不合的标本进行分析和统计之后发现,引起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标记不清楚,其次为标本量不满足要求、标本污染、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及样品容器不合格。
3.讨论
2003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其中明文规定了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还提出了检验分析前的主要程序包括患者准备、检验申请、样品采集、样品送检等。医护人员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漏洞,都有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尿液的采集、处理,检验与分析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的合理控制。[2]
在本次不合格尿液标本38例中,其中医院门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有22例,达57.89%。发现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标本标记不清楚占36.84%,其次为采集时间不合理占23.68%,样品容器不合格所占比例最小,占7.9%。经过本次研究能够发现,想要有效对分析前质量进行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①密切进行沟通。要求医院的检验科与医护人员之间应该进行密切沟通,针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进行相关的交流。②强化患者准备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尿液标本不要送检”的意识,包括严格控制尿液标本污染、及时送检尿液标本及有效时间内采集尿液标本等。③加大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创建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针对标本的验收进行严格要求,必须明确尿液标本标记。
总之,为了能够科学的、有效的避免尿液常规检测不合格的现象出现,在对其进行分析之前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并把标本合格率作为临床科室质控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努力将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水平,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应巧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0,12(04):95
[2]王长本,刘小平,罗永杰,等.尿液检测标准化探讨[J].重庆医学,2008,11(0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