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需要真学课堂的支撑,这已成大家的共识,人们都在思考和实践着。思考话题比较丰富,实践形式多样,本文对此进行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真学课堂 感悟创新 思考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有活力的特色,利于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比较完美地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但课程是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感悟又是另一方面。时下比较时兴的话题是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怎样形成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真学课堂的构建尤其重要。
一、真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实实在在地读
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促使学校教学设施得到理想的优化,给课堂教学优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是人尽皆知的,尤其使广大师生尝到不少甜头。事物总有两重性,尤其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炒得过热,也会得不偿失。对于现在不少阅读教学课堂,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小学生读课文的机会似乎少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少。问题出在哪里?现代技术的音响工具代替学生的读,过多的人为分析课程文本代替学生的读。虽然学生随着老师悟了点点,或者悟出很多,但有哪些悟是属于学生的悟?又有哪些学生的悟能体现创新和创造?我们是否应在教学之余思考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个人以为是完全必需的。小学生学习的课文多半朗朗上口的,富有节奏和韵味,这样的短文不让学生读好,不形成好读氛围,实乃万分可惜。我在平时教学中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教学《全神贯注》的经验,让学生多形式多时间地读课文。听罢于永正先生之课的人,也许还记忆犹新,先生的启发,先生的诱导,先生的耐心等待,让一个个学生津津有味地读着、悟着,没有前半段学生“硬读”,也就出现不了后阶段学生感悟的精彩和高潮。小学生语文学习“耳读”永远不及学生“口读”来得感悟深刻创新。所以,平时教学多让学生读,利用多媒体配上轻音乐,形成边听音乐边读的氛围;也让学生素读,轻轻地读,形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氛围;指名学生尽兴地读,自己掌握阅读的声音强弱和速度缓急,不提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诸如此类的读比较容易促使学生进入解读文本的境界,容易形成学生切身意义上的感悟,更不会因某种形式上读的频繁而引起学生的厌烦。
二、真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踏踏实实地思
阅读教学中的读只能是手段,也永远是手段,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感悟乃至创新感悟。学生之所以能创新感悟,需要考虑的是思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感到学生缺乏思考余地。一是一般教师过高地考虑学生边读边思的能量,总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了,就可以产出思的效益。二是一般的课堂学生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有效思考,出现读和思变成两股道上跑的车,学生的感悟不是读后的产出。因此,阅读教学的创新感悟着实需要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孔子云:“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循着大师之言,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理想地读,再让学生理想地思,先读后思,读思结合,再读再思,边读边思,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对于小学生的思考,要想形成思维的效果,需要给学生踏踏实实的时空。首先需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教学中会出现学生思维暂时受阻,有时教师会显得极不耐烦,或者就是粗制滥造来个越俎代庖,这是一种不良现象。应取的态度是不焦躁,耐心地等待,即使出现暂时冷场,学生也会在冷静的思考中爆发出极为鲜活又创新的思维。譬如教学《花瓣飘香》,不仅是小女孩对父母亲的敬爱,还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爱之链的传递。花瓣的香吸引小女孩去摘,因为母亲生病,亟须要“花”,小姑娘身上透出来的“花香”启示着我,让“我”购上两盆,一盆送予小女孩的妈,一盆送给自己的妈。这是一种情结,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极力思考如此充满光亮的情结。还记得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读时的精力可谓充沛,学生的思考也显得相当深刻,结出的思维果实相当丰硕。
三、真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真真切切地悟
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渠道显得越发宽阔,平时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一些学生在还没有很好地阅读时,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悟”,何处获取?此乃诸多教学资料使然。曾有比较资深的教学人员提议,小学生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课课通》之类的教学辅导用书,这不无道理。资料使用多了,学生的感悟惰性也在慢慢滋生。不思感悟的阅读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是孩子仍然不够明确的道理。所以,阅读感悟的创新很需要小学生真真切切地悟。对小学生比较真切的悟,我有自己的思考,也许不是那么独到,但长期实践,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让学生养成自主感悟的习惯。窃以为教师一要避开自己的感悟,二要避开教学辅助材料上的感悟,尤其尽可能让学生避免利用资料上的感悟直接回话于老师,尽可能让学生用上自己的感悟。譬如《菩萨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应当说,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感悟相互之间的情谊还可以,要上升到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教学时,学生自己的悟始终是根本,学生能感悟到什么也是根本。于是,让学生围绕朱总司令的三段话,逐段逐段地进行阅读感悟:“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一个总司令进入藏区,日理战机,可以说相当劳累,但还惦记着藏胞,这为了什么?这样提问学生不会直接回答什么是鱼水深情,教学时,学生也确实没有这样回答,而是仔细琢磨和推敲着这段话。有意思的是学生不但读懂了话,还读懂了两处标点,这样的悟才是一种有意义的悟。
参考文献:
[1]祁智.剝开教育的责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真学课堂 感悟创新 思考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有活力的特色,利于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比较完美地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但课程是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感悟又是另一方面。时下比较时兴的话题是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怎样形成学生的创新阅读感悟?真学课堂的构建尤其重要。
一、真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实实在在地读
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促使学校教学设施得到理想的优化,给课堂教学优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是人尽皆知的,尤其使广大师生尝到不少甜头。事物总有两重性,尤其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炒得过热,也会得不偿失。对于现在不少阅读教学课堂,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小学生读课文的机会似乎少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少。问题出在哪里?现代技术的音响工具代替学生的读,过多的人为分析课程文本代替学生的读。虽然学生随着老师悟了点点,或者悟出很多,但有哪些悟是属于学生的悟?又有哪些学生的悟能体现创新和创造?我们是否应在教学之余思考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个人以为是完全必需的。小学生学习的课文多半朗朗上口的,富有节奏和韵味,这样的短文不让学生读好,不形成好读氛围,实乃万分可惜。我在平时教学中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教学《全神贯注》的经验,让学生多形式多时间地读课文。听罢于永正先生之课的人,也许还记忆犹新,先生的启发,先生的诱导,先生的耐心等待,让一个个学生津津有味地读着、悟着,没有前半段学生“硬读”,也就出现不了后阶段学生感悟的精彩和高潮。小学生语文学习“耳读”永远不及学生“口读”来得感悟深刻创新。所以,平时教学多让学生读,利用多媒体配上轻音乐,形成边听音乐边读的氛围;也让学生素读,轻轻地读,形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氛围;指名学生尽兴地读,自己掌握阅读的声音强弱和速度缓急,不提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诸如此类的读比较容易促使学生进入解读文本的境界,容易形成学生切身意义上的感悟,更不会因某种形式上读的频繁而引起学生的厌烦。
二、真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踏踏实实地思
阅读教学中的读只能是手段,也永远是手段,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感悟乃至创新感悟。学生之所以能创新感悟,需要考虑的是思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感到学生缺乏思考余地。一是一般教师过高地考虑学生边读边思的能量,总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了,就可以产出思的效益。二是一般的课堂学生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有效思考,出现读和思变成两股道上跑的车,学生的感悟不是读后的产出。因此,阅读教学的创新感悟着实需要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孔子云:“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循着大师之言,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理想地读,再让学生理想地思,先读后思,读思结合,再读再思,边读边思,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对于小学生的思考,要想形成思维的效果,需要给学生踏踏实实的时空。首先需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教学中会出现学生思维暂时受阻,有时教师会显得极不耐烦,或者就是粗制滥造来个越俎代庖,这是一种不良现象。应取的态度是不焦躁,耐心地等待,即使出现暂时冷场,学生也会在冷静的思考中爆发出极为鲜活又创新的思维。譬如教学《花瓣飘香》,不仅是小女孩对父母亲的敬爱,还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爱之链的传递。花瓣的香吸引小女孩去摘,因为母亲生病,亟须要“花”,小姑娘身上透出来的“花香”启示着我,让“我”购上两盆,一盆送予小女孩的妈,一盆送给自己的妈。这是一种情结,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极力思考如此充满光亮的情结。还记得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读时的精力可谓充沛,学生的思考也显得相当深刻,结出的思维果实相当丰硕。
三、真学课堂的构建需要学生真真切切地悟
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渠道显得越发宽阔,平时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一些学生在还没有很好地阅读时,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悟”,何处获取?此乃诸多教学资料使然。曾有比较资深的教学人员提议,小学生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课课通》之类的教学辅导用书,这不无道理。资料使用多了,学生的感悟惰性也在慢慢滋生。不思感悟的阅读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是孩子仍然不够明确的道理。所以,阅读感悟的创新很需要小学生真真切切地悟。对小学生比较真切的悟,我有自己的思考,也许不是那么独到,但长期实践,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让学生养成自主感悟的习惯。窃以为教师一要避开自己的感悟,二要避开教学辅助材料上的感悟,尤其尽可能让学生避免利用资料上的感悟直接回话于老师,尽可能让学生用上自己的感悟。譬如《菩萨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应当说,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感悟相互之间的情谊还可以,要上升到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教学时,学生自己的悟始终是根本,学生能感悟到什么也是根本。于是,让学生围绕朱总司令的三段话,逐段逐段地进行阅读感悟:“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一个总司令进入藏区,日理战机,可以说相当劳累,但还惦记着藏胞,这为了什么?这样提问学生不会直接回答什么是鱼水深情,教学时,学生也确实没有这样回答,而是仔细琢磨和推敲着这段话。有意思的是学生不但读懂了话,还读懂了两处标点,这样的悟才是一种有意义的悟。
参考文献:
[1]祁智.剝开教育的责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