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填鸭知识,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虽然近几年有过改革但是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语文学科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变革教材体系,构建科学的高中课程方案和更新观念,研究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两方面提出一点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64-01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方向,已经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还是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的。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给课程改革给予了很大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在一项实验调查中,90.11%的教师对新课程持肯定的态度,93.49%的学生欢迎开设选修课,6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高中语文教育还没有发现实质性的进步,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还是很多,我们的任务还是极为艰巨。
1 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1 高中语文学习现状
中学阶段由于其他学科学习难度的加大,语文学习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处于应付状态。其次,由于应试的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常常依赖于教师,被动性地进行学习,不能自主更不能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教师缺乏甚至不具备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全过程中,不善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进行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多为应试。基本上是丢掉了“人文性”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不能得到实质性的体现,培养出的学生语文素质差,不具有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3 新课标自身仍需不断修改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任何标准都难免纯在瑕疵。例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有文说,《课程标准》富于新意,但有明显西化倾向,只注意了语文的现代化而忽视了语文的民族化,基本没有反映汉语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当然,修改不意味着朝令夕改,我们要在稳定中求提高。
2 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2.1 变革教材体系,构建科学的高中课程方案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现行高中教材(必修本)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作为全国统用教材,仅此一种,很难照顾到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2)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这套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3)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4)教学目标先后次序不明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年级之间、单元之间甚至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一种文体分布在三个年级,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学了第一册不知道对学习第二册起什么作用,学了第二册也不知道比学第一册提高了多少。(5)语法修辞等基础的语文知识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穿插的单元知识与训练内容本身构不成知识学习体系,也构不成能力培养体系,与单元学习内容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2.2 更新观念,研究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话题。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中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观念来讲,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就语文论语文的封闭主义。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局限于“小语文教育”天地,唯我独尊,视野狭窄。(2)“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叶圣陶先生语)。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高考,升学成了高中语文教育的唯一目的,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应试做文章,与其他学科一起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高中教育目的的单一性。(3)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单调,缺少变化;教学过程固定,模式统一;教学内容僵死,缺乏时代活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青春活力;脱离学生实际,忽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参与意识差。
观念的偏差、陈旧和落后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要使高中语文教改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就必须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2.3 对高中语文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再认识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提高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一直研究不够,教学大纲上的表述也很模糊,大部分内容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什么,范围有多大,内容有多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等等。当然,这都是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复杂的问题,一时恐怕解决不好。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来研究这一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
2.4 对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再认识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高中的语文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他们继续进行专门深造和谋求职业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当然,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决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理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比如:高中语文教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系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与国际大教育环境的关系问题;高中语文课程自身的现代化问题等等。语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特别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更为接近,高中的语文教学思想如果缺乏现代化的内容和精神,那将会永远走不出封闭的、形式主义的小圈子。
总之,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参与培养跨世纪的未来人才,就必须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现状,才能积极探索,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而付诸行动,最终迎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范志钧.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2010,1.
[2] 张希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64-01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方向,已经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还是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的。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给课程改革给予了很大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在一项实验调查中,90.11%的教师对新课程持肯定的态度,93.49%的学生欢迎开设选修课,6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高中语文教育还没有发现实质性的进步,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还是很多,我们的任务还是极为艰巨。
1 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1 高中语文学习现状
中学阶段由于其他学科学习难度的加大,语文学习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处于应付状态。其次,由于应试的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常常依赖于教师,被动性地进行学习,不能自主更不能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教师缺乏甚至不具备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全过程中,不善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进行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多为应试。基本上是丢掉了“人文性”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不能得到实质性的体现,培养出的学生语文素质差,不具有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3 新课标自身仍需不断修改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任何标准都难免纯在瑕疵。例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有文说,《课程标准》富于新意,但有明显西化倾向,只注意了语文的现代化而忽视了语文的民族化,基本没有反映汉语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当然,修改不意味着朝令夕改,我们要在稳定中求提高。
2 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2.1 变革教材体系,构建科学的高中课程方案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现行高中教材(必修本)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作为全国统用教材,仅此一种,很难照顾到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2)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这套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3)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4)教学目标先后次序不明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年级之间、单元之间甚至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一种文体分布在三个年级,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学了第一册不知道对学习第二册起什么作用,学了第二册也不知道比学第一册提高了多少。(5)语法修辞等基础的语文知识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穿插的单元知识与训练内容本身构不成知识学习体系,也构不成能力培养体系,与单元学习内容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2.2 更新观念,研究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话题。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中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观念来讲,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就语文论语文的封闭主义。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局限于“小语文教育”天地,唯我独尊,视野狭窄。(2)“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叶圣陶先生语)。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高考,升学成了高中语文教育的唯一目的,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应试做文章,与其他学科一起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高中教育目的的单一性。(3)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单调,缺少变化;教学过程固定,模式统一;教学内容僵死,缺乏时代活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青春活力;脱离学生实际,忽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参与意识差。
观念的偏差、陈旧和落后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要使高中语文教改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就必须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2.3 对高中语文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再认识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提高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一直研究不够,教学大纲上的表述也很模糊,大部分内容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什么,范围有多大,内容有多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等等。当然,这都是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复杂的问题,一时恐怕解决不好。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来研究这一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
2.4 对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再认识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高中的语文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他们继续进行专门深造和谋求职业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当然,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决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理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比如:高中语文教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系问题;高中的语文教学与国际大教育环境的关系问题;高中语文课程自身的现代化问题等等。语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特别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更为接近,高中的语文教学思想如果缺乏现代化的内容和精神,那将会永远走不出封闭的、形式主义的小圈子。
总之,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参与培养跨世纪的未来人才,就必须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现状,才能积极探索,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而付诸行动,最终迎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范志钧.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2010,1.
[2] 张希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