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思辨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作文题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题设置上,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多角度解读,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拟结合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呈现出的特点,具体谈一谈对学生作文思辨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思辨意识;议论文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在写作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未来,有效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注重有效介入逻辑推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其中,思辨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应该具备的品质。笔者结合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I具体谈一谈培养学生作文思辨意识的几个步骤。
  一、在思辨意识中明确写作要点
  首先,认真审读材料,明确写作方向。纵观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作文题,材料丰富,考生可多角度选择写作内容,写作空间大。学生可以从材料本身展开多向思考,形成个性化的表达。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I作文题材料如下: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纵观整个材料,语言文字简短,注重句子之间的起承转合,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材料一共有5句话,其中3句化用毛泽东《新青年》中的语句,从“体育”引入,讨论一切事物都在永恒的变化之中,由点到面,重点强调一个“变”字。在此基础上,运用一组对比和一组假设强调“强”和“弱”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变化”的观点,强调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最后,由“因此”一词引出结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由此可见,一切事物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强”“弱”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从“体育”说起,引出“身体”强弱的转变,进而多向展开,表明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无论对文题本身的描述,还是写作过程的展开都体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学生需要冷静理清材料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悟出材料的言外之意,体悟其“言外之理”。学生需要从材料的表层意思出发,多层次解读材料内涵,联想到个体、社会、国家的强弱转变。
  其次,树立写作主体意识,学会审思个体。写作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思想和见解。在议论文写作中,说理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观点。基于此,学生在考场写作中需要以平等交流的心态诠释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从而写出自己对个体生命的反思。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I为例,学生需要从“体育”强身健体引入,阐述个体身体的“强弱转变”,进而引申到社会、国家层面的“强弱”变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强弱”主题,联系自己身心发展、生活学习、社会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具体阐释自己对“强弱”转变的理解。比如,学生可以结合中国的发展,进行如下表达:
  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黑暗重重,幸而中华儿女怀揣一颗壮哉少年心,才有了今日中国为世界瞩目的成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自立应该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挥斥方遒”,迎来了积贫积弱的中国的觉醒;1981年的中国女排的自立自强,登上了世界之巅;2020年中华民族面对“新冠”,抗疫先锋们不顾生死,迎来了战疫的胜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可以休整蓄力,但是绝对不可以主动“示弱”。
  可见,在考场写作中,学生如果紧随时代的发展,那么其文章就会具有一定的现场感、现实感。
  二、注重从感性到理性,提升思辨能力
  首先,介入感性思维,形成演绎思辨思维意识。感性思维在个体感性的“经验”上认识事物和问题。它是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深刻见解的基础。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立足感性思维,形成“感性”经验,然后展开理性的思考。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I为例,学生在考场上需要善于化大为小,万中取一。比如,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体育”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形成以下思辨式观点:
  1.当我们处于弱势的时候,无需悲伤,相信弱者也可以变强。2.只有强化自身,完善自我,才能由弱变强,实现人生逆转。3.盛极必衰,月满则亏,在人生道路上需要警惕滥用其强。4.强者需要注重分析自己强大的原因,保持优势的因素,从而一往无前。
  其次,由表及里,探寻内核。有深度的作文需要学生从感性思维走向理性见解。学生需要在写作中摆脱事件的表象,学會探寻内核。如围绕上述文题,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分析由强变弱的源头为:不思进取、寻找舒适区、躺平心理等。由弱变强的本源为:自立自强、不服输、积极奋斗等。由此,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分析问题本质,写出以下文字:
  在今天的社会中,许多青年产生了“躺平”的心理。他们要不在生活的压力、家庭的重担面前,不做任何动作,学会自我“示弱”;他们要不抱着祖辈、父辈留下来的家业,安图享受,自以为自己很“强大”。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缺少“自强自立”的信心,试图寻找舒适圈、安慰剂,进而沉沦、落后。
  三、学会类比分析,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注重比较分析,注重追思,形成辩证思维。在考场作文中,学生需要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辩证的思维。针对2021年新高考语文卷I的作文题,学生需要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追思,从而不断地审视个体、社会、国家甚至是世界。学生可以联系教材,展开联想。比如,《六国论》中六国由强变弱;《过秦论》中秦国由弱变强;《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唐朝实力强时提醒国君要学会居安思危,提防由强变弱。再比如,学生可以以《弱者强者,宁有种乎?》为题,进行反复追思,形成文字具体如下:
  强者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意志坚定,勤于锻炼,善于发现自身弱点,找准定位;变强之路必然经历百般磨练,需要一股韧劲;强者肩负重任,不能放纵自我;强者行动稳健而持续,以更强的姿态面对世界。
  学生有充分的追思作为先导,就能形成辩证的逻辑思考。学生可以联系中国科技,形成如下文字:
  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从“奋斗号”再到今日的“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的科技不断从落后走向先进。这得益于科技工作者们驰而不息、奋勇拼搏、自立自强,践行中国载人深潜的精神。面对美国芯的制约,贸易大战等等,中国人头顶压力,学会自立自强,强壮自身。
  总之,在写作中学生应该远离单一化、扁平化的思考方式,学会开放而全面地思辨。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才能将自己与时代融合,写出更具有生命力和思想价值的文章。
  
  作者简介:孙进(1982— ),男,江苏省南通市曲塘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朗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靠口进行的活动,它需要朗读者动脑、凝思、抒情,在这个基础上,它还需将情思“附注”在脸部表情、手足动作等可表现朗读内容情感的身体部位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常常重讲轻读,或将朗读与读混为一谈,没有达到朗读教学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朗读不被列入考试范畴,所以,学生不重视朗读环节。又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而朗读又需要字正腔圆
我一点也不喜欢冬天,哪里都是一片枯黄,没有了春夏的美,我觉得什么都不好玩。有时候我会幻想,如果一年全是春天该多好啊,我以后能做一个科学家的话,就想让四季都一样。  梦 梦  生命的纷繁美丽,在于世间万物的千差万别,正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多彩而有趣。如果四季从我们身边消失,如果差异不复存在,那么,再美的绿叶和花朵,也会变得单调和乏味。试着去观察秋天和冬天,也许你会发现黄叶满天和冰封原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写作一定数量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作文,激发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过程中,训练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近几年,语文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的薄弱点在读写方面。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
黄杨熙是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中学七(4)班学生,稚嫩阳光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对清澈明亮的眸子,认识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他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说,他是一个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好儿子;邻居说,他是懂事乖巧、讨人喜欢的好孩子;同学说,他是一个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的好同学。  在老师心目中,黄杨熙无论做起什么事来都表现出一种努力认真、持之以恒的态度。课堂上,他认真听讲,自觉遵
老鼠看到庄园主拿来一个老鼠夹,感到很担心:庄园主要来杀死自己!  它开始向所有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小心老鼠夹!”  母鸡听到它的叫喊声,就叫它不要叫喊:“我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它对我根本没有任何影响,所以请你不要这么大惊小怪了!”  老鼠跑去告诉胖猪。胖猪感到很生气,因为它的午睡被打搅了。  “房子里有一个老鼠夹!”老鼠说。  “我感谢你的关心,我也同情你,”胖猪
摘要:对焦母坚持驱遣兰芝的原因在以往的解读中曾归因于兰芝“无子”“不顺父母”“焦刘门第差异”及焦母有“恋子情节”等。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导致兰芝被驱遣的根本原因是兰芝与仲卿爱情的发展与焦母重振家门的强烈欲望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而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冲突,则是由当时的门阀制度和焦母的强势性格决定的。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焦刘爱情;家族复兴悲剧  勤劳美丽、与丈夫情深意笃的刘兰芝,为什么被焦母
摘要: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考查。侧重2021年高考语文Ⅰ卷小说阅读试题,注重选取厚重、形式丰富的阅读文本。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I卷现代阅读试题《石门阵》为例,探讨在小说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叙事艺术,从而深度解读小说文本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叙事艺术;小说阅读;深度解读;石门阵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注重语文必备的知识能力考查,注重从不同的角
每年盛夏,都会出现一个新名词,叫作“高温作业”,随之出现了一个新行业,叫作“高温作业者”。他们在烈日下挥洒着汗水,服务着社会,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回报,哪怕只是一个微笑。  知了在树上声声地叫着夏天,烈日下的大地仿佛是一个蒸笼。在这样的烈日下,还有一群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铁轨之间。  我和妈妈站在站台上,等待着搭乘着哥哥的火车的到来。呼哧呼哧……我不停地摇着扇子,一边抱怨着这烦人的天气。无意中,我瞥
·编者按·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孝敬父母、关爱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人莫忘父母恩。同学们,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我国东汉时,有个小男孩叫黄香,
摘要: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疑。质疑,需掌握提出问题的角度;探疑,需掌握探析问题的路径。拟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引领学生循着“质疑”和“探疑”深入阅读文本,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质疑;探疑;阅读阶梯  学贵有疑,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从不同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深入思考文本引路;学贵解疑,学习要有所得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