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电磁感应课后习题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课后习题
  题1如图1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恰好使MDEN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TP1GW147.TIF,Y#]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变化?请推导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P9)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科学学习领域中明确提出,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探究认识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概念和规律——运用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应注重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形成结论等环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真正理解科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期刊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高铁时代”,一批批农民离开农村冲进城市,捞得一桶桶“金”,于是农村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豪车进入家庭.农村家庭人口分布剧烈的变化着,留守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  留守孩的出现,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他们的的读书压力普遍减小,有的甚至对分数无所谓,爱玩厌学的情绪空前绝后的高涨.在这样恶劣的农村教育环境下,我把学生爱玩的天性与物理课外实验“好玩”特点进行完美的无缝
期刊
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要提高教学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教学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为此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我们高中物理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很强,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首先就影响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接着就如何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谈几点笔者的建议,望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什么因素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升  1.1主观因素
实验是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石,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分组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促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展物理思维,提升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信度和可见度  演示实验有着操作方便、现象直观等特点,课堂占时少,但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等特点,不过演示实验
期刊
自新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且仍在持续改进之中.现今学生读书的环境和各方面硬件条件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就是在这样优越的受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厌学情绪却在与日俱增.细究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老师和家长把一切都安排好时,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学生的
期刊
1概念图在高中复习课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复习课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尤其以单元复习课最为常见.日常教学中,大部分高中物理老师在复习课上还习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记笔记为辅的方式,或者伴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会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点没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也就无法很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大部分还沿袭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在此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接下来笔者对此进行简要探究.  1利用情景教学,加强情感激励  初中物理是一门集知识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现有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编者在知识点设计和内容
期刊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来说明某一事物,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和比喻的事物(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极相似,但是在整体上又截然不同.比喻的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间的极相似点,借助于已知的熟悉的喻体达到对未知的生疏的本体的某种理解或启发,起到触发联想、求同存异的作用.  例如,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为了说明客观并不存在光线,我们可以根据光线和箭的外形相似,
期刊
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过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不是自学获得知识的,笔者认为物理知识应该是师生一起构建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学生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发展,教师的收获也不小,那么如何实现师生共构相长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放在系统里看教与学  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构成了一个生态化的学习系统,笔者提倡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安排与设计,同构共生.具体有如下几
期刊
最近学校组织“红棉杯”教学竞赛,“磨课”时我去听了两节课:一节物理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我觉得两位老师都有启发学生的意识,感觉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学生容易被激发,怎样提问的启发才是更有效的呢?  物理课我就直接说如何突破两个难点的启发的思路.  怎样启发“用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属于探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环节.我觉得首先应强调:围绕实验目的设计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