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u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瓶颈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然后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体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方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并应对新变化。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大学生看起来、学起来、用起来,建立思想政治学习的新模式。
  一、将“互联网+”优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结合
  1. 大范围、宽领域、网络化学习,打破时空限制
  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范围广,“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教师利用互联网将各个板块显示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还可在网络上布置课堂作业,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教学难点、疑点进行线上提问,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 开放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开放即对学习者的开放,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名教师、一间教室”的课堂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和教师。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对社会热点的见解,运用专业知识讲解学生遇到的困惑,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难。多样、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大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有利于提升各方面能力的课程,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3. 共享学习,优化资源配置
  互联网的共享性将大量丰富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教师可随时随地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上传到網络平台,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节奏、兴趣爱好选择,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另外,互联网还可以准确建立学习者的学习记录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4. 互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学一般采用大班上课,教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上课,对思想政治学习没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互联网具有互动性,通过“我的课堂我做主”“线上引导,线下教育”等方式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讲地位,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发展平台中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时间的学习模块,各模块层层紧扣,联系性强。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能力、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 加强线上引导、线下教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在家里、在咖啡馆、在图书馆学习,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可随时和教师沟通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教育经验帮助学生解惑。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形式新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
  3. 借力微信等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方式
  为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环境,结合互联网的新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4. 应用多元混合教学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主动权,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此模式下,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互联网范围广,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强,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曾秋菊.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0):38-39.
  [2]朱同留.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0):193-194.
  [3]荆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1).
  [4]姚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5]李小玲.Web2.0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社交媒体为研究视角[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课堂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无论是歌唱还是舞蹈律动都区别于其他文化课所带来的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钢琴伴奏和板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多媒体和新技术平板的应用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新技术平板;音乐教学;拓展律动教学  一、应用新技术平板教学的优势  1. 增强歌唱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集体合唱的形式进行教学。有的学生把握不住音准节
期刊
摘 要:德育是新课改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而中小学体育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強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是当前我国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学科融合;德育渗透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能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当前的教学情况,提出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手工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实践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美术手工教学中常见纸材的拓展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纸材;拓展运用  作为提升小学生创新水平、动手实践能力的美术手工课,不仅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门课程,还是学生拓展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都会引入纸材作为教学工具,这不仅是因为纸材成本低,还因为纸张本身具有较强的
期刊
摘 要:5S管理是企业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效果明显。教师可以借鉴5S管理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班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管理中的重点内容,班级环境与教学质量有一定联系。本文在分析5S管理要点的基础上,对5S班级管理的实施方法、实施技巧及管理成效进行探讨。  关键词:5S管理;班级管理;良好习惯  教室是完成教學任务的重要场所,教室除了需要容纳桌椅和讲台这些基础设施之外,还需要容纳教学用具、书籍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体育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提出了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更重视对肢体动作的教学,而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和引导,导致课堂枯燥无味。而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些弊端,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体育知识,
期刊
摘 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将成长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班主任必须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运用教育技巧,抓准教育契机,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工作,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规章制度;个人形象;感恩思想  笔者认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将成長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班主任必须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运用教育技巧,抓准教育契机,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
期刊
摘 要:抓班委会建设即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思想品德、文化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还要创造条件,运用激励机制,发挥班委会在班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班委会;和谐班级;激励机制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和谐班集体。这样才能对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组织和管理好一个班级,形成和谐的班集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管理班级需要改变刻板的班主任形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班级管理民主化,以及学生管理的差异化。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主任;班级管理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管理,改变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姿态,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级有效管理。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学生主
期刊
摘 要:体育游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体育游戏的特点和魅力,然后从准备活动、身体素质练习和结束活动三个阶段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活动,它是由一般游戏派生和发展而来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期刊
摘 要:小学德育教学作为核心教育中的关键一环,需要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开展小学德育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新时代  德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组织性、严谨性、计划性及综合性的特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幫助学生融入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  一、新时代下加强小学德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