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活化德育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i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新时代,德育走向生活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正在逐步探索如何进行生活化德育。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息息相关的话题,当然生活化德育需要学校提高德育理念,教师加强课堂德育工作,学生加强德育生活实践、家长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唯有齐头并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是生活化德育,如何实施两个方面。
  【关键词】中职 生活化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72-02
  一、生活化德育的定义和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植根于生活,这样才能够发挥力量。同样的道理,而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植根于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没有能与生活分离开的纯道德生活,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而相反的是,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出现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脱节的问题,这是与客观的实践所不相符的,也是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因此,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活化”就应解释为:使得某种事物转变为生活的特征或状态。德育与一般性的知识传授、教学技巧不同,它是塑造美好心灵、培育优良品格、养成得体的行为习惯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所以不能把德育封闭孤立起来,也不能把德育政治化和口号化,而应该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切实关注和指导学生,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每天遇到的普遍问题,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本着“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的原则,在实践中渗透德育理念,通过实践学习德育理念。
  中职德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指将中职德育课程与中职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中职德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来自中职生的实际生活,关注中职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道德困惑,指导中职生的道德选择,为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中职德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真实,德育应该贴合中职生实际生活,不能与社会脱节;其次是具体,具体是指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挖掘出闪光点,不能说大话、空话、盲目喊口号;最后是有用,德育教育应该可以解答中职生的一些道德困惑,传递正能量,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服务于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容易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如何实施生活化德育
  1.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施生活化德育首先要做的是转变德育教育的观念,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指导工作,这也是构建学校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关键。在过去,我们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受教育者的德育主要应该在家庭中完成,到学校只是为了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可以按照制订的道德标准自觉遵守,也许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是适用的,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可否认的是,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原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变化并不是超好的方面发展的,为此德育工作迫在眉睫。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到周围思想的影响,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周围世界,因材施教。如今,社会结构越来越多元化,我们不能够用传统的、过时的德育理念,开展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这样不利于与时俱进,同时开展德育工作也有一定的困难。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欲望,即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为此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生活基础也就是道德基础。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能够起到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在正确的道德观的指引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中职学生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课余生活、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遇到困难和烦恼。为此德育工作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回忆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不可否认的是,学的较好的科目,往往是自己比较欣赏的老师,由此印证了“爱屋及乌”,这也可以充分地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个体,聆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悉心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基础、智力、素质等是各不相同的,在德育中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德育要想生活化,就不能局限于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因此老师要积极开展课下的活动,并且布置有意义的实践调查活动。例如开展夕阳红活动,社区走访等,当然这些活动是依据于书本上一些德育知识的,我们所做的实践调查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知识,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对于这些活动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需要注意,在这些活动中,不可主次颠倒,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才可以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活动才可以开展下去。
  3.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于书本知识的分析,因为空白的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联系时事热点,还可以做一些课堂小游戏。比如讲到诚信这一节时,可以联系三鹿奶粉事件,塑化剂事件,思念汤圆事件,农夫山泉饮用水不合格等事件,从这些事件中痛斥不法厂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小游戏例如买卖活动,从进货到出售到卖出全过程的展现,这样可以使得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真正参加可以对于书本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总而言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学生出发,联系实际永远是德育生活化的必由之路,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赵静.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7)
  [2]郑重.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的探索[J].作家.2007(12)
  [3]田文举.渗透新课改精神 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关于听觉的培养与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挥想象力,发展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关键词:聆听 想象 思维 多样化    音樂欣赏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
通过设置生死单元和Bao-Wierzbickis准则模拟荷载对节点造成的损伤、碳纤维加固以及再次加载的历程,并获得理想的计算精度.对主、支管直径比β介于0.63~0.76,主管半径与壁厚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6-02  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实际上,许多语文课堂讨论、表演、无休止的拓展延伸,往往背离语言文字而言其他。人们又呼吁:关注文本。于是,课堂书声朗朗。这是个好现象。接着,变着花样的朗读充斥课堂
资产证券化是随着金融改革深化而出现的经济产物,既是企业自身融资行为的具体形式,又是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的具体内容。从2005年第一笔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至今,我国资产证券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生成性教学,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本文从生成资源对于课程资源、课堂互动、多元评价等诸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旨在构建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春意盎然,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资源 课程资源 课堂互动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8-01  华东
【摘要】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同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载体,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采取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学方式、重视教学实习实践课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强化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以期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业务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教学 中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中学生心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应当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个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关键词】德育 人格 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