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目标,教师要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一套适合如今初中生的阅读教学策略。而思维导图具有可视性、发散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图像化,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以及分析阅读材料的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效率,打破了应试教育背景下“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为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养分。
关键词:新课标;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标下思维导图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结合
(一)新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在九年级时要具备的阅读能力为:根据构词法猜测生词在文中的含义;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读懂不同文体的读物;积极参与并体会适合自己的學习方法或策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和技能。而初中生目前阅读学习的特点是,阅读容量大,内容复杂,体裁多样。所以,结合初中生的阅读思维特点和教材的培养方向,新课标为我们有效的阅读教学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第一,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分析,找出主旨,剖析文章结构以及提炼文章所传递的思想。第二,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建性思维和理性的推理能力。第三,思维导图多彩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营造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在思想的碰撞和信息的不断交流融会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阅读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导入
产生阅读的行为建立在具有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明白了阅读的方向才能保证有效的阅读,所以笔者在课前会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话题展开讨论,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构建他们的思考过程并帮助学生总结思考的结论。
案例一:
图1是笔者开展头脑风暴前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在这一环节积极踊跃地与大家分享各自在音乐方面的喜好,讨论后由笔者将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如图2 所示。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人教版英语从八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多了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课文的内容也高于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等级,对比传统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打破了“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为阅读教学的下一层级的目标建立基础。
案例二: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Unit 13 Section B 2a—2b 阅读课为例,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并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本课第二段以一个民间的发明创作为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①这一段的主题人物是谁? ② 她创造了什么? ③她用什么材料制作?围绕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这一段落的思维导图,而笔者提出问题并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也为将来学生自主分析文章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模板。从笔者发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到完成思维导图这一过程总共耗时5分钟。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一段落的主要内容,而且笔者刻意将目标语言以挖空的形式呈现,是为了让学生对目标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阅读课的精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借助思维导图简化大容量阅读素材
阅读就好像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意图才能吸收输入的信息。而现在初中生面对的基本都是大容量的阅读材料,如何高效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及发展方向成为一个难题。笔者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文章进行简化和压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消化的信息量明显增大。
案例三: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 one Section B 2a—2b 阅读课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或总结其中心思想,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如下图所示。
笔者继续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一个段落,并预设不同的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同时创设思维导图的第二层级,如下图所示。
最后对每一段落的第二层级进行具体说明,完成这一层级后就呈现出整篇文章的脉络。如下图所示。
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很强,它能够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Joeran Beel, Stefan Langer, Georgia Kapisaki, Corinna Breitinger, Bela Gipp.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User Modeling Based on Mind Maps[M]Springlink,2015.
[2]刘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关键词:新课标;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标下思维导图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结合
(一)新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在九年级时要具备的阅读能力为:根据构词法猜测生词在文中的含义;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读懂不同文体的读物;积极参与并体会适合自己的學习方法或策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和技能。而初中生目前阅读学习的特点是,阅读容量大,内容复杂,体裁多样。所以,结合初中生的阅读思维特点和教材的培养方向,新课标为我们有效的阅读教学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第一,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分析,找出主旨,剖析文章结构以及提炼文章所传递的思想。第二,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建性思维和理性的推理能力。第三,思维导图多彩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营造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在思想的碰撞和信息的不断交流融会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阅读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导入
产生阅读的行为建立在具有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明白了阅读的方向才能保证有效的阅读,所以笔者在课前会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话题展开讨论,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构建他们的思考过程并帮助学生总结思考的结论。
案例一:
图1是笔者开展头脑风暴前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在这一环节积极踊跃地与大家分享各自在音乐方面的喜好,讨论后由笔者将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如图2 所示。
(二)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人教版英语从八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多了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课文的内容也高于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等级,对比传统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打破了“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为阅读教学的下一层级的目标建立基础。
案例二: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Unit 13 Section B 2a—2b 阅读课为例,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二段,并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本课第二段以一个民间的发明创作为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①这一段的主题人物是谁? ② 她创造了什么? ③她用什么材料制作?围绕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这一段落的思维导图,而笔者提出问题并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也为将来学生自主分析文章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模板。从笔者发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到完成思维导图这一过程总共耗时5分钟。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一段落的主要内容,而且笔者刻意将目标语言以挖空的形式呈现,是为了让学生对目标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阅读课的精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借助思维导图简化大容量阅读素材
阅读就好像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意图才能吸收输入的信息。而现在初中生面对的基本都是大容量的阅读材料,如何高效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及发展方向成为一个难题。笔者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文章进行简化和压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消化的信息量明显增大。
案例三: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 one Section B 2a—2b 阅读课为例,笔者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或总结其中心思想,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如下图所示。
笔者继续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一个段落,并预设不同的任务。比如要求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同时创设思维导图的第二层级,如下图所示。
最后对每一段落的第二层级进行具体说明,完成这一层级后就呈现出整篇文章的脉络。如下图所示。
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很强,它能够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Joeran Beel, Stefan Langer, Georgia Kapisaki, Corinna Breitinger, Bela Gipp.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User Modeling Based on Mind Maps[M]Springlink,2015.
[2]刘艳.你一学就会的思维导图[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