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研究以过程性和主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将评价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评价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全面、动态的看待学生,对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评价关注激励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面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改革倡导形成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习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话;有的过分夸奖,整节课重复着“棒!棒!你真棒!”有的针对性不强,“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好!”可到底好在哪里?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对评价语言的运用还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评价要以过程评价为重
在新课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不重要,而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了。对它评价不再是只评价学生能否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等,也不只是给出的几个选择中选择出一个正确概念的评价方式,而是着重对学生学懂概念的过程,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情况进行评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在学习、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20粒)的小珠子,分别按每串3粒、4粒、5粒、6粒动手串珠子。同样是2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留意观察,并随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并牢固地掌握余数的有关知识。又比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让学生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验证,从而得出商不变的性质。然后肯定地告诉学生:猜想和验证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尝试一下,在加法、乘法中是否也有这种性质,怎样才能使和、差、积不变?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他们渴望用这种新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来验证一下。这样的课外延伸不仅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反而更能激发他们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还应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解题思路。例如:测一测,校园里一棵大榕树的树高及占地面积。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留意观察,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发挥激励性评价语言的魅力,给学生以自信
教师在评价中千万不能使用伤害、打击、挖苦学生的语言,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出了这么一道练习题。“加工一批零件,甲师傅要8天完成,乙师傅要4天完成,现由甲师傅先帮4天后,剩下的由乙师傅独做,乙师傅还要做几天?”学生回答问题很活跃,解法多种多样:①(1-1/8×4)②4×(1-1/8×4)③(8-4)×(1/8÷1/4)。“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真了不起!”这种融学习方法的指导于激励性评价之中,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极其亢奋的状态。这时,有一位学生列式为4÷2,我很奇怪,请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讲得出乎预料地简单且有道理:“甲师傅单独做8天完成,做4天就完成了一半,乙师傅单独做要4天完成,剩下的一半,乙师傅只要用4天的一半即4÷2。”“分析得非常透彻且有道理!”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并由衷地说:“你的想法很特别,你太聪明了!”从孩子兴奋的表情和同学羡慕的目光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学生更加渴望老师的赏识。从此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经常使用赏识和激励的语言。这样,能使学生及时感受到学习群体的认同和鼓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展现自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态度是当前教育界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命题可以设计一些小型或中型的表现性题目,从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表现中了解学生对数学有关概念的理解水平,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做法可用问卷调查,为提高考查的真实性,这类题目暂不计人成绩。考查题目灵活多样,不可一成不变。例如:调查你家成员的出生年月日、身高、体重,你爸爸、妈妈的工资情况,调查你家本月用水吨数及应交水费,估计你们村(或小区)一年用水量;你一年大约用去多少纸张?估计本组、本班或本校一年大约用去多少纸张,你有什么建议等。要求学生说明他们的想法,写出算式、数字和一些句子来展示,告诉别人他的解答。学生的解释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他们运用的方法和过程。等式和句子能表明他们的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四、学习过程评价的多元化
多元评价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既能为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一种同步实施的保障,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多元评价过程不管是其内容的确定,还是具体落实操作,其评价过程都不是那么简洁。因些,有个别教师就采用一种应付的方法,各种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多元评价就异化为一份教师交差的“作业”。如学生的生长记录袋,需要老师每天记录学生的课堂中进步的点滴表现,哪怕是上课有一种比较好的解题方法,也要帮他记在成长袋中,一次较好的测验成绩,也要把这张卷子保存下来;另外,每天还要记录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上课发言,参与的情况等。常常来不及记录,有时只能做一些回忆录。又由于每种评价适应的对象有所不同,运
用的环境也不同。因此,在运用每一种多元评价中,并非“多多益善”,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选择或者进行新的加工,哪些是适应于自己的学生,哪些是不适应的,哪些可以全盘接受,哪些需要重新的加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
五、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不应只看学生是否把知识掌握了,能力发展了,而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时刻刻上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比如,“圆的面积”教学,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想象,通过试一试、剪一剪、猜一猜、拼一拼、画一画,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学到知识,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验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实现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
同时,《标准》还提出:“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相评相结合。”因此,在课堂,应加强学生的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而且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展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
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机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孔企平《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长春.
[4] 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辽宁 辽宁教育杂志社.
【关键词】评价关注激励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面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改革倡导形成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习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评价语言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话;有的过分夸奖,整节课重复着“棒!棒!你真棒!”有的针对性不强,“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好!”可到底好在哪里?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对评价语言的运用还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评价要以过程评价为重
在新课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不重要,而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了。对它评价不再是只评价学生能否记住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等,也不只是给出的几个选择中选择出一个正确概念的评价方式,而是着重对学生学懂概念的过程,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情况进行评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在学习、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20粒)的小珠子,分别按每串3粒、4粒、5粒、6粒动手串珠子。同样是2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留意观察,并随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并牢固地掌握余数的有关知识。又比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让学生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验证,从而得出商不变的性质。然后肯定地告诉学生:猜想和验证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根据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尝试一下,在加法、乘法中是否也有这种性质,怎样才能使和、差、积不变?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他们渴望用这种新学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来验证一下。这样的课外延伸不仅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反而更能激发他们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还应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解题思路。例如:测一测,校园里一棵大榕树的树高及占地面积。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能否独立地提出测量的方案,能否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并留意观察,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发挥激励性评价语言的魅力,给学生以自信
教师在评价中千万不能使用伤害、打击、挖苦学生的语言,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出了这么一道练习题。“加工一批零件,甲师傅要8天完成,乙师傅要4天完成,现由甲师傅先帮4天后,剩下的由乙师傅独做,乙师傅还要做几天?”学生回答问题很活跃,解法多种多样:①(1-1/8×4)②4×(1-1/8×4)③(8-4)×(1/8÷1/4)。“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真了不起!”这种融学习方法的指导于激励性评价之中,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极其亢奋的状态。这时,有一位学生列式为4÷2,我很奇怪,请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讲得出乎预料地简单且有道理:“甲师傅单独做8天完成,做4天就完成了一半,乙师傅单独做要4天完成,剩下的一半,乙师傅只要用4天的一半即4÷2。”“分析得非常透彻且有道理!”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并由衷地说:“你的想法很特别,你太聪明了!”从孩子兴奋的表情和同学羡慕的目光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学生更加渴望老师的赏识。从此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经常使用赏识和激励的语言。这样,能使学生及时感受到学习群体的认同和鼓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展现自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态度是当前教育界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命题可以设计一些小型或中型的表现性题目,从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表现中了解学生对数学有关概念的理解水平,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做法可用问卷调查,为提高考查的真实性,这类题目暂不计人成绩。考查题目灵活多样,不可一成不变。例如:调查你家成员的出生年月日、身高、体重,你爸爸、妈妈的工资情况,调查你家本月用水吨数及应交水费,估计你们村(或小区)一年用水量;你一年大约用去多少纸张?估计本组、本班或本校一年大约用去多少纸张,你有什么建议等。要求学生说明他们的想法,写出算式、数字和一些句子来展示,告诉别人他的解答。学生的解释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他们运用的方法和过程。等式和句子能表明他们的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四、学习过程评价的多元化
多元评价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既能为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一种同步实施的保障,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多元评价过程不管是其内容的确定,还是具体落实操作,其评价过程都不是那么简洁。因些,有个别教师就采用一种应付的方法,各种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多元评价就异化为一份教师交差的“作业”。如学生的生长记录袋,需要老师每天记录学生的课堂中进步的点滴表现,哪怕是上课有一种比较好的解题方法,也要帮他记在成长袋中,一次较好的测验成绩,也要把这张卷子保存下来;另外,每天还要记录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上课发言,参与的情况等。常常来不及记录,有时只能做一些回忆录。又由于每种评价适应的对象有所不同,运
用的环境也不同。因此,在运用每一种多元评价中,并非“多多益善”,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选择或者进行新的加工,哪些是适应于自己的学生,哪些是不适应的,哪些可以全盘接受,哪些需要重新的加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
五、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不应只看学生是否把知识掌握了,能力发展了,而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时刻刻上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比如,“圆的面积”教学,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想象,通过试一试、剪一剪、猜一猜、拼一拼、画一画,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学到知识,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验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实现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
同时,《标准》还提出:“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相评相结合。”因此,在课堂,应加强学生的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而且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展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善于发现学生积极的,有创意的见解,及时对学生予以正确合理的评价。
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机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孔企平《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长春.
[4] 李志勇《小学数学教育》辽宁 辽宁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