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而言,如果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那它将成为我这一生中经历的最伟大的发展故事和经济、政治故事,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我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对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自行车。我第一次到上海和北京时,那里有成千上万的自行车。那时的中国是个自行车国家,没有汽车,很贫穷,很落后,就跟我曾去过的其他贫困发展中国家一样。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如今我们对中国更加了解了,然而在四五十年前,我们尤其关注中国对外界的影响而不是其本身。我认为这并不客观,也不可能完全客观。我们之前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这让我们非常好奇,但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情况改变了。
中国自身的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是个相当独特的国家,中国的治理体制自邓小平时代就不断变革和发展’在西方人看来已经非常特别。在我看来,中国的独特让你不能拿它与其他任何国家作比较,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中国那么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中国拥有40年的高速发展历史,这一点也是独特的。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脱贫人数、城市化率以及工业化率都是史无前例的。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中国的政治体系是独特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与之相似。中国的领导层每5年换届一次,选举的过程很先进,组织非常有序。中国已经形成非常特殊的管理制度,能够以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方式运行。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中国正是基于自身优势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有着庞大且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将其动员起来的强大组织能力。尽管中国人民最初十分贫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拥有勤劳、勤俭等特质。因此,当中国向世界开放经济贸易,寻求机会和技术之后,这一切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回到当下,尤其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习近平领导的这一届中国领导层规划了非常积极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其中包括很多了不起的事业,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影响力。
从政治上看,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使中国能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伟大成功。从经济上看,中国的成功得益于高度的经济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每个阶段适时进行改革,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总之,中国的改革成绩,从广义上来讲,确实非常了不起,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上看都是如此。
具体而言,中国实施改革的过程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中国实施改革一般都是在反复尝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并不急于在全国铺开,而是先在一个地区进行尝试,看效果如何,并从中汲取经验。
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就是先在广东开始试验,逐渐转移到上海以及其他地区。与此相似,中国的农业改革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的。这确实是极为明智的,管理这样一个规模巨大、国情复杂的国家,如果试图兼顾一切,势必会面临混乱的风险。
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当前真正的瓶颈在哪里,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中国要以有选择的方式和反复尝试的办法来完成改革,这应该是当前改革的正确方法。总之,中国已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意义重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
谈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几点需要重点分析。
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政府能够对未来经济增长数字作出比较准确的预计,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决策。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初期,即1978年改革开放时,主要是通过国家机器强力推动投资增长,确保足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有足够的产能。如果没有国家对投资的推动,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飞速发展。
现在,中国已表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图和决心,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以市场为驱动,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经济体系也将变得更为灵活,能够对市场做出迅速回应,私人经济领域的效率也将有所提升。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需求。
关于市场的地位。中国政府决定资源配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这样中国才能顺利成长为发达经济体。中国正在逐渐减少计划和控制,运用更加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这实际上涉及一个十分复杂的转轨过程。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但这一阶段肯定更加复杂艰难。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有两项工作需要同时进行:由工业型走向服务型和由投资型走向消费型。因为经济结构正在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也需要相应变化,由传统的自上而下、计划控制、信用分配等方式转变为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此前没有类似规模的国家尝试过这种做法。
关于对经济发展指标的认识。我相信,中国未来的5~10年将会是一段傳奇故事,中国各级政府官员正在减少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味追求,而更多地关注价格目标,比如通胀水平、失业状况,这些都是向发达国家转型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由此看来,中国对于经济成功的认识正从国内生产总值转变为对失业和通胀的控制。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的消费需求能否保持强劲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投资需要降低,消费比重必须上升。如何让分配更多地流向家庭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在中国已经在进行了。或者提高存款的收益,也就是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也可以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家庭财产收益。另外一个方法是提高公众消费水平,包括国家在健康教育上进行更多的支出、提高养老金支付水平等。当然,中国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当前中国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过从前。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目前在很多方面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中国现在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责任感。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开放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大型投资项目,它能改善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中国自身的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中国能够快速地对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如果它能以同样的效率和合理的价格对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将有助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和贸易。这些国家会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最终和中国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互帮互助的关系。
事实上,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联系大有裨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基础设施建设中获益。“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世界贸易发展,我想不出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理由。尽管有些人会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会使世界经济过度依赖中国,但我认为并非每个人都这么想。大多数国家的人会认为这将会带来潜在的好处。我同样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的开放性,它坚持互利互惠原则,不会排除任何一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宏大的项目,作为旁观者很难预测它将给世界带来多么巨大的变革。
责任编辑:何晶
当我第一次来中国时,我对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自行车。我第一次到上海和北京时,那里有成千上万的自行车。那时的中国是个自行车国家,没有汽车,很贫穷,很落后,就跟我曾去过的其他贫困发展中国家一样。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如今我们对中国更加了解了,然而在四五十年前,我们尤其关注中国对外界的影响而不是其本身。我认为这并不客观,也不可能完全客观。我们之前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这让我们非常好奇,但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情况改变了。
中国自身的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是个相当独特的国家,中国的治理体制自邓小平时代就不断变革和发展’在西方人看来已经非常特别。在我看来,中国的独特让你不能拿它与其他任何国家作比较,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中国那么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中国拥有40年的高速发展历史,这一点也是独特的。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脱贫人数、城市化率以及工业化率都是史无前例的。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中国的政治体系是独特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与之相似。中国的领导层每5年换届一次,选举的过程很先进,组织非常有序。中国已经形成非常特殊的管理制度,能够以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方式运行。
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中国正是基于自身优势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有着庞大且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将其动员起来的强大组织能力。尽管中国人民最初十分贫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拥有勤劳、勤俭等特质。因此,当中国向世界开放经济贸易,寻求机会和技术之后,这一切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回到当下,尤其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习近平领导的这一届中国领导层规划了非常积极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其中包括很多了不起的事业,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影响力。
从政治上看,中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使中国能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伟大成功。从经济上看,中国的成功得益于高度的经济稳定,中国共产党在每个阶段适时进行改革,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总之,中国的改革成绩,从广义上来讲,确实非常了不起,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上看都是如此。
具体而言,中国实施改革的过程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中国实施改革一般都是在反复尝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并不急于在全国铺开,而是先在一个地区进行尝试,看效果如何,并从中汲取经验。
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就是先在广东开始试验,逐渐转移到上海以及其他地区。与此相似,中国的农业改革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的。这确实是极为明智的,管理这样一个规模巨大、国情复杂的国家,如果试图兼顾一切,势必会面临混乱的风险。
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当前真正的瓶颈在哪里,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中国要以有选择的方式和反复尝试的办法来完成改革,这应该是当前改革的正确方法。总之,中国已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意义重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
谈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几点需要重点分析。
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政府能够对未来经济增长数字作出比较准确的预计,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决策。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初期,即1978年改革开放时,主要是通过国家机器强力推动投资增长,确保足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有足够的产能。如果没有国家对投资的推动,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飞速发展。
现在,中国已表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图和决心,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以市场为驱动,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经济体系也将变得更为灵活,能够对市场做出迅速回应,私人经济领域的效率也将有所提升。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需求。
关于市场的地位。中国政府决定资源配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这样中国才能顺利成长为发达经济体。中国正在逐渐减少计划和控制,运用更加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这实际上涉及一个十分复杂的转轨过程。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但这一阶段肯定更加复杂艰难。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有两项工作需要同时进行:由工业型走向服务型和由投资型走向消费型。因为经济结构正在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也需要相应变化,由传统的自上而下、计划控制、信用分配等方式转变为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此前没有类似规模的国家尝试过这种做法。
关于对经济发展指标的认识。我相信,中国未来的5~10年将会是一段傳奇故事,中国各级政府官员正在减少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味追求,而更多地关注价格目标,比如通胀水平、失业状况,这些都是向发达国家转型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由此看来,中国对于经济成功的认识正从国内生产总值转变为对失业和通胀的控制。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的消费需求能否保持强劲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投资需要降低,消费比重必须上升。如何让分配更多地流向家庭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在中国已经在进行了。或者提高存款的收益,也就是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也可以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家庭财产收益。另外一个方法是提高公众消费水平,包括国家在健康教育上进行更多的支出、提高养老金支付水平等。当然,中国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当前中国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过从前。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目前在很多方面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中国现在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责任感。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开放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大型投资项目,它能改善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中国自身的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中国能够快速地对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如果它能以同样的效率和合理的价格对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将有助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和贸易。这些国家会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最终和中国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互帮互助的关系。
事实上,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联系大有裨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基础设施建设中获益。“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世界贸易发展,我想不出不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理由。尽管有些人会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会使世界经济过度依赖中国,但我认为并非每个人都这么想。大多数国家的人会认为这将会带来潜在的好处。我同样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的开放性,它坚持互利互惠原则,不会排除任何一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宏大的项目,作为旁观者很难预测它将给世界带来多么巨大的变革。
责任编辑: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