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发现”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分析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发现”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实验、归纳、猜想、验证等,经历数学的发现、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针对江苏省“数学发现”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表明:师生对开展“数学发现”必要性的认识和兴趣都很高,认为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数学方法等可以利于“数学发现”,而对数学思想、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度较低。教师认同探究法和实验法利于“数学发现”,物质层面的教学环境对“数学发现”有较大影响;而学生认同练习法、演示法和讲授法适合“数学发现”,认为精神层面的教学环境对“数学发现”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科学设计学习检测,明确“数学发现”价值;培养教师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发现”能力;严控讲授作业时间,丰富“数学发现”时空。
其他文献
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乡村社会场域下小学“生趣语文”教学基于乡村生活,依据儿童在认知、情感、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因地制宜地实施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提升乡村儿童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品格,为乡村振兴培养未来人才。
<正>在“成长课堂”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许忠平老师执教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堂上许老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问题串,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与思考。片断一:引导式提问,激活前经验课件出示:
期刊
补偿性课程遵循融合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个体差异基础上,旨在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支持和帮助。课程基于差异教学的理论,采用个别化教学模式,注重特殊需要儿童个别化发展需要,提供个别化发展课程内容体系和实施方案。课程包含阳光课程、个别化教育课程、家园共育和评估评价四个板块,通过合理设计目标、优化实施途径、调整评价方式等方式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全面发展。
为达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真正落地的目标,需了解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发现并解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现存问题。2021年6月,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面向南京市鼓楼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知识传授,疏于挖掘其教育价值;课堂教学聚焦解题教学,疏于学生素养形成;学生
江南博物课程是以小学科学课程为基础,融合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校以指向家国情怀培育的江南博物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抓手,通过学科拓展、主题探究、活动体验的方式,配合课程基地物化环境的建设,使学生植根文化记忆,孕育家国情怀。
“画语”,即儿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学习。“画语”能够搭建支架,让学习得以看见,让经验得到巩固与分享,让学习得以持续。教与学可视化能够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儿童的“画语”是可视化的“表征”,更是可视化的“思维”,从儿童“画语”方法的稚嫩性、内容的生活化、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出发,建立儿童“画语”与可视化学习内在联系的实践探索,有利于幼儿理解、记忆、应用、分析、评价与迁移运用,支持幼儿的可视化学
<正>点差法在处理中点问题的时侯往往能够大大简化计算,它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个方法.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碰到的往往都不是线段AB的中点这么筒单,但是只要是同一条直线上的点都可以利用向量的比例来求得它们的坐标关系,这类问题称之为定比分点问题.作为处理定比分点问题的主要方法,点差法的升级版“定比点差法”便应运而生了.
期刊
高水平专业群作为实施“双高计划”的重要抓手,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以数字商贸专业群为例,其组群逻辑强调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性、学校与专业群的共生性、核心专业与群内专业的关联性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同性。在专业群建设策略上,着力共创培养模式,推进“双主体”协同育人;共建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共享师资队伍,打造创新团队。
<正>美育,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言行,成就学生的美好生活。从教二十余年来,我先后教过语文、数学和音乐,无论任教什么学科,我都坚持寻美育美,探索“美的课堂”,助力儿童向美发展。一诗一曲,点燃兴趣1996年,带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与向往,我踏进盐城市张庄小学。学校安排音乐专业毕业的我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
期刊
“双减”工作的展开对于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在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基础上,建构“联通式”课后服务体系。并借助已有的校本课程丰盈空间内容,拓展“选学式”课后服务内容。在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保障下推行“统筹化”课后服务机制。合理规划设计课后服务两小时,保障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