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现如今,不少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味地迁就高考,导致语文教学功利化,一面是教师想方设法把文本材料简化为应试技巧的指导;一面是学生面对这样的学习材料提不起半点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还墨守成规,不去寻求一些新的方法,那么学生还会有学语文的兴趣吗?审美鉴赏过程的缺失让敏锐高雅的审美能力从何而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有限的语文课堂,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学习兴趣。近两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引领学生从欣赏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中学语文。好的歌词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篇篇魅力的文,许多富有古典韵味的歌词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有着独特的魅力,都可以变身为语文教学的“活教材”,让学生在兴趣之中,学习到鲜活的语文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两年我和学生一直坚持做的事——从歌词中学语文。
  一、学习方式:一周一歌
  一周留出一节课给学生,安排一个学生以歌曲推介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首歌(所选之歌歌词必须美,这里的美包括几个方面:语言美、修辞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选取一个角度对歌词进行赏析,可以从字句上赏析,可以从手法上,可以从歌词营造的意境上,可以从情感上,旨在用他们感兴趣的歌词来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生鉴赏展示完,我再联系所学诗词进行补充,或恰当地补充给他们一些诗词鉴赏知识。最后要求学生在课下写一篇歌词鉴赏文。经过同学们的挑选推荐和我的引导,这两年我和我的学生从歌词中学到不少东西,下面我就结合学生推荐的一些歌来谈谈我们从歌词中学到的知识。
  二、学习内容:从歌词中能学到什么
  以一些具体歌词为例,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歌例以许嵩的歌居多,一是因为学生推荐的多,二是因为许嵩的歌词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有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亦诗亦词的歌词更易唤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和欣赏。
  1.从歌词中品味遣词造句之美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在写诗时咬文嚼字的艰辛。同样,歌词中许多字词的运用也十分考究,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如《清明雨上》开头一句“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一个“摇”字看似随意,却在这随意中摇荡出旧时模样,整首歌的画面就这样被摇开了,也摇碎了整个画面的光影——当年的她,荷风微摆的衣角,飘飘动人。
  又如其中的“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句中“拆”字用得绝妙,年年凝望,盼人归来,不觉中泪如雨下,一个“拆”字如一只无形之指,戚戚然把心中之泪拆出两行,让它垂于双腮,使人怜惜。
  還是这首歌,其中“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中“催”字最打动我心,“催”字把琴音的效果描绘了出来,它伤悲深远,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学生在赏析这首歌词时,联系了“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词来诠释这“涓涓心事”,诠释得很好,做到了现代与古典的结合。学生能把歌词中运用精妙的字词赏析到位,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诗词鉴赏中鉴赏字词的能力。
  2.从歌词中感受艺术手法运用之美
  以许嵩的《山水之间》歌词为例,词中多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的处境变化、心境变化。如词中“昨夜同门云集,推杯又换盏:今朝茶凉酒寒,豪言成笑谈。”人生的苍凉在对比中显得更加悲怆。
  再如其中的“满树玉瓣多傲然,江南烟雨却痴缠。花飞雨追一如尘缘理还乱”满树傲然的玉瓣与江南痴缠的烟雨构成了对比,花儿孤傲,雨儿痴缠,表面写花写雨,实则写人,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尘缘未断的真正内心。
  “化用”这一修辞手法在他的另外一首歌《半城烟沙》中被充分运用,如“窗间月夕夕成玦”化用纳兰词《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长如玦!”“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化用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用此来感叹战争的悲惨无情,也讽刺了一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
  再如“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庐州月》)用了凿壁借光的典故,用典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歌词的内涵,使得歌曲意蕴深远。学生在欣赏这些歌的同时会增长许多文学知识,学习到一些艺术手法,对鉴赏诗文和写作都会有帮助。
  3.从歌词中体会意象组合之美
  以《庐州月》中的一段为例: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
  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
  一缕青丝一生珍藏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
  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月也摇晃人也彷徨
  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庐州月光洒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
  太多的伤难诉衷肠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歌词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乡愁”,其中的“烟霞、飞莺、柳絮、青丝、红药、月光、乌篷船”这些意象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有着一定特指的情感。这些意象多与思念有关,众多意象罗列组合在一起,让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许多歌词创作会将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再创造,学生欣赏这样的歌词,可以更多地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4.从歌词中领略意境之美,体验情感之美
  流行歌曲的词作者经常会借鉴古典诗词的内容来进行创作,使歌曲有着古典的意境和情感。以薛之谦的《钗头凤》为例,“我唱完钗头凤/叹多情自古遭戏弄/我折断锦芙蓉/走过千年还两空空/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解游园惊梦/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这首歌取材于陆游写给唐婉的《钗头凤》一词,用现代的方式把这段爱情悲剧演绎了出来。当时学生在推荐这首歌时,他的赏析着眼点是这首歌词中的典故。这首歌用了很多典,光了解典故就会增长不少知识。给学生作赏析时,我专门把陆游的《钗头凤》和唐婉的《钗头凤》都呈现了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段爱情悲剧。
  当然,并不是每首古诗词都能找到相配套的现代歌曲,但我认为只要做教师的有这份心,那我们就能利用有限的歌曲资源来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传达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能更近更真实地体验到那些久远的情感。
  ★作者通联:安徽固镇县第二中学;安徽固镇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课题。作文指导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力求务实,要教给学生切实可用的方法,作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笔者认为,中学议论文写作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进行简单的单项训练,再进行复杂的整体训练。  一、简单的单项训练  所谓“简单的单项训练”,就是先就议论文写作的各个侧面进行分点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新的概念,即“核心素养”不断被人们提及。何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核心素质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核心素养该如何在每一堂的教学中落地生根,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载体,落实课堂学习目标”的探究,以期
高考作文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高三学生内心的痛。学生往往在高三练习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其实,高考作文作为考场作文,现阶段又是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其中还是有一些方法技巧可言的。笔者试就今年“江南十校”联考作文阅卷中的一点体会,谈谈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思考辨析能力  此次“江南十校”联考的作文题如下:  1.我们想对在荆棘丛生的求学路上的学子们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手,通过文本细读,或许能对其拜谒失败的原因解读一二。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这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提出的,它来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在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但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以致无法挖掘文本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品质。对此,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可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模式。  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长文的细部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文章的内涵核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容理解能力和信息关联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这门学科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还承载着观念的引导。从小我们学习要爱护环境等内容,许多都是从语文教材中学到的。高中教材中如爱国、平等、民主一类的内容常会涉及,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体现。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去在意字词、语言运用的讲解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渗透,会导致语文教学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在此,笔者选取语文教材中一篇典型的涉及到爱国内容的文章《苏武传》为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语言文字著作,学一点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知识,而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在语言锤炼方面尤为突出,做到了平字见奇,皆可称为经过精心锤炼的精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如何斟酌词句,锤炼语言。  一、玩味词句。品味艺术  教师在指导学生品味经典文本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玩味文本中充满艺术心
文学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高考必不可少的考试元素。而当二者同时出现,并且高考这面大旗要将文学覆于之下时,文学已然已不是文学本来的面目了。2018年4月初,我参加了我市举行的一次同课异构语文教研活动,听两位老师分别讲了柳永的词《八声甘州》,同一首词,不同的老师,自然有不同的授课风格与方式,但在这不同中,我却看到在高考应试下的惊人相同。  第一位老师:没有运用多媒体,没有黑板,整堂课老师只拿一本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中,一直有比喻型作文命题出现,或是直接命题,如2009年北京卷命题作文《隐形的翅膀》、2010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或以漫画作文形式,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题“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或是以材料作文现身,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多见,如2010年宁夏卷“热带鱼、狼、最有前途者”,2012年上海卷“心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与培养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在一以贯之地发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能力的同时,将在学生“语言提升”和“思维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语文思维的教学刻不容缓,而作文教学也必须把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