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是我们每位老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身的需要
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表面看来不多,实际上待挖掘的内容不少。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回忆联想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又要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新知,处理好多元化与最优化的关系等等。实现这一系列教学目标,需要足够时间和空间。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到生活中体验数学、找数学、找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更好地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第五册《24时计时法》(人教版实验教材)时,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普通记时法,习惯上也是常用普通计时法,对于24时计时法是比较陌生的。充分估计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课前,老师就布置给学生自学任务:“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带着自学任务,学生进行了认真的预习。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挺感兴趣,但对于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区别一知半解,在语言描述上并不是很规范。教学时的侧重点就放在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通过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觉得知识的获得出于自己的需要,是自主探究的结果,并非老师强加的,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新教材为我们提供许多让学生合作的素材,如“你说我摆”、“你问我答”、“你还能提什么问题”、“数学游戏”,“猜一猜”等。像这一类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到小组中进行指导,让学困生也能真正参与。
2.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刚采取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时候,学生并不会很好地合作,不能自觉地进行合作。老师必须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如北师大版教学第三册这样一道题:“淘气有20元钱,请你给他配一束花,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老师就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首先,老师对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1)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每个同学至少说出一种自己的想法;(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3)小组讨论,评价出较有创意的一种方案在全班交流。明确合作任务后,经过一番叽叽喳喳的讨论,各小组在“有创意的方案”上狠下工夫,竞相汇报本组的最佳方案。在合作研究搭配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还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
3.培养倾听的习惯。课标指出低年级要侧重训练“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低年段的学生表现欲特别强,他们总是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别的同学在回答的时候,他们不能用心听,当把回答的机会给他们时,他们有时不知道要说什么,有时不能很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时“语无伦次”,这种情景在低年级的课堂是常见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老师就得有意识地训练,比如:当有同学要发言时,老师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让他们知道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4.合作学习要立足于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信息反馈的多向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交流,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组合,个人的独立成果转换为集体共同的成果,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应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驾驭课改课堂,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作为课改一线教师遇到的难题。在一些研讨课上,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了让整堂课上得“非常完美”,避免横生枝节,出“乱子”,常常漠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明明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说法是有价值的,还是舍不得放手,一直把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拽。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年月日》,当学生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一年12个月中有大月、小月,还有特殊的二月时,学生对二月特别感兴趣。有的学生还想告诉老师,他知道哪一年的二月是28天,哪一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师却怕学生展开来,不能按照他既定的教学思路,因为老师接下去的安排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记住大月、小月,所以就不让学生说下去。其实为什么不顺着学生的思维,抛出月历表引导学生探究二月份天数的特点呢?进行适当的调整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照样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可贵的资源,不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学生何来的自主、创新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以老师、课本为上,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更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片丰富的土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多种需求,正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设计都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民主的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倾听不同的声音,如“老师,我还要补充”、“老师,我认为××同学说得真好”、“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老师我们这一组的意见是……”一声声“老师”让我们感到欣喜,孩子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就是民主课堂氛围的真实写照!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身的需要
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表面看来不多,实际上待挖掘的内容不少。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回忆联想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又要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新知,处理好多元化与最优化的关系等等。实现这一系列教学目标,需要足够时间和空间。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到生活中体验数学、找数学、找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更好地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第五册《24时计时法》(人教版实验教材)时,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普通记时法,习惯上也是常用普通计时法,对于24时计时法是比较陌生的。充分估计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课前,老师就布置给学生自学任务:“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带着自学任务,学生进行了认真的预习。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挺感兴趣,但对于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区别一知半解,在语言描述上并不是很规范。教学时的侧重点就放在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通过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觉得知识的获得出于自己的需要,是自主探究的结果,并非老师强加的,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新教材为我们提供许多让学生合作的素材,如“你说我摆”、“你问我答”、“你还能提什么问题”、“数学游戏”,“猜一猜”等。像这一类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到小组中进行指导,让学困生也能真正参与。
2.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刚采取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时候,学生并不会很好地合作,不能自觉地进行合作。老师必须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如北师大版教学第三册这样一道题:“淘气有20元钱,请你给他配一束花,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老师就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首先,老师对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1)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每个同学至少说出一种自己的想法;(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3)小组讨论,评价出较有创意的一种方案在全班交流。明确合作任务后,经过一番叽叽喳喳的讨论,各小组在“有创意的方案”上狠下工夫,竞相汇报本组的最佳方案。在合作研究搭配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还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
3.培养倾听的习惯。课标指出低年级要侧重训练“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低年段的学生表现欲特别强,他们总是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别的同学在回答的时候,他们不能用心听,当把回答的机会给他们时,他们有时不知道要说什么,有时不能很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时“语无伦次”,这种情景在低年级的课堂是常见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老师就得有意识地训练,比如:当有同学要发言时,老师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让他们知道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4.合作学习要立足于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信息反馈的多向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交流,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组合,个人的独立成果转换为集体共同的成果,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应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驾驭课改课堂,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作为课改一线教师遇到的难题。在一些研讨课上,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为了让整堂课上得“非常完美”,避免横生枝节,出“乱子”,常常漠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明明知道学生的一些想法、说法是有价值的,还是舍不得放手,一直把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拽。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年月日》,当学生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一年12个月中有大月、小月,还有特殊的二月时,学生对二月特别感兴趣。有的学生还想告诉老师,他知道哪一年的二月是28天,哪一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师却怕学生展开来,不能按照他既定的教学思路,因为老师接下去的安排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记住大月、小月,所以就不让学生说下去。其实为什么不顺着学生的思维,抛出月历表引导学生探究二月份天数的特点呢?进行适当的调整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照样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可贵的资源,不能很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学生何来的自主、创新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以老师、课本为上,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更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片丰富的土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多种需求,正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设计都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民主的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倾听不同的声音,如“老师,我还要补充”、“老师,我认为××同学说得真好”、“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老师我们这一组的意见是……”一声声“老师”让我们感到欣喜,孩子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就是民主课堂氛围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