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已确诊尿毒症患者108例,根据有无出血性疾病发生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47例,无出血组61例.另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Bayer 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及大血小板(L-Pt)等血小板参数并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除L-Pt外,均有显著降低(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t、MPV及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C、MPM出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 尿毒症有出血性疾病患者MPC、MPM显著下降,测定血小板参数可能有助于诊断尿毒症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师生谈作文色变,教师不喜欢上作文课,学生也不喜欢写习作,每次习作匆匆了事.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在婴儿捂热综合征危重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
从武汉崇仁路小学学习观摩回来,感受很深,触动很大。我们的课堂真的应改革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40分钟是关键,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我更为清晰地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
DKCHER算法是基于超扩展规则的求差知识编译算法.本文首先研究了DKCHER算法的执行流程,并定义了互补量的概念,然后设计了启发式策略MACR(maximum complementary amount of cl
目的 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健康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MP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轻型组8例(原发性高血压、短暂陛脑缺血发作);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的地理知识主要靠学生想象进行抽象理解,大大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如今,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知识进行多方面的简化,结合高中的学科基础,模拟地理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2. 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高中的地理知识是对地球上的一些星球、天体进行抽象描述,还包括人口、农业、工业等,书本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