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考复习,讲求的是高效。何谓高效,就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或者超出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语文教师制作出适合本校学生认知规律与学识水平的复习单,是一条高效的路。制作复习单要遵循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从常规到特殊,层层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制作复习单的要求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分解每一个知识点,分解每一道题的解题,让学生从一步步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然,复习单的制作不能只要求层次性与针对性,还要求在知识深入与拓展部分要充分体现知识内容的全面、精炼与灵活,在拓展方面更需要有创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复习单质量。那么,复习单是何面目呢?从它的基本结构而言,可以由“温故知新、知识定位、概念识别、技巧探航、变种类聚、拓展实践”六个板块组成。“温故知新”是指考点知识的识记与默写;“知识定位”是指对所学知识点的系统概括与归纳;“概念识别”是通过一些基础的练习来识别概念;“技巧探航”是对一些相关知识点的常见题型的审题、解题与答题技巧的归纳与总结;“变种类聚”指对相关知识点的各种非常规的变种题型进行归纳与总结;“拓展实践”是学生对实战题的解题练习以及一些创新型题型的练习训练。
下面,以“对联复习单”为实例解读校本复习单。
首先,铺一条路,让学生敢走。
对联,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难的题型。如果教师不认真为学生铺一条路,就可能讲了也是白讲。那么,怎样给学生铺路呢?下面从复习单的设计中逐一说来。
温故知新:让学生填写有关词的结构(指合成词),词性,短语的结构,对联的相关特点与要求,联想与想象等相关基础知识。
知识定位:让学生用根目录状归纳对联相关知识点的结构,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概念识别:通过选择题提炼正确的对联,通过判断题让学生辨别对联的正确与否。
技巧探航:先可以进行基础对联练习,然后层层深入,具体步骤有:
第一步:词对联,即词对词,如“清风”对“明月”,总结:词的结构要一致,词性要一致。
第二步:短语对联,即短语对短语,如“武艺高强”对“胸怀宽广”,总结:短词的结构一致,相对应的词的词性与结构要一致。
第三步,适当的简短对联练习,再由学生总结规律与技巧。
从上面层层的练习设计而言,一般的学生都能够从词对联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觉得对联是可以对出来的,从而消除畏难的情绪。
其次,搭一把梯,让学生能走。
当然,“技巧探航”只有以上几步是不够的,还要求有“分解与组合的对联”这一步。我们可以设计梯状表格式的对联练习,并探究相对应的解题技巧。如:
通过这样的对联设计,就像给学生搭了一把梯子,让学生明白:对对联要先抓主语,再想事件或情状等,一步一步审词琢句,就可以把对联对出来,从而让学生觉得对对联有路可寻,有路可走,并且可以在一步一步的喜悦中走向成功。
第三,装一双翅,让学生会飞。
对对联,仅有技巧还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联想与想象。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对得自如,对得顺畅,从而找到可以自由翱翔于对联这片传统文化天空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设计“技巧探航”的第五步,即给学生装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飞翔。例如:
通过这样的设计,教给学生对对联的思考方向,明确思考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撒一张网,让学生捞鱼。
中考对某一知识点的考查,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往往不能从多种多样的变化中找到相对应的解题技巧。因此,初中教师有必要撒一张大网,网罗中考中相对应知识点的可能题型,让学生去辨识与求解,从而捞到属于自己的“大鱼”。就复习单的设计而言,“变种类聚”的环节就应运而生了。例如“对联复习单”的题型类聚,从字数与结构来看,有品字题、对词题、成语题、句子题等;从出题的方式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综合实践题等;从内容上看,大体有文化题、材料提炼题、名著联想题、根据对联猜名人、宣传口号题等。
“变种类聚”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考题的考查形式,增加学生对题型变化的认识,在复习实践中提炼出相对应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第五,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表演。
无论哪一个知识点,它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考题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解题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学生装在我们教师设计的套子里。学生的智慧是难以估测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个总结思考的空间,一个积累拓展的空间,一个补充的空间,然后让他们探究、交流、合作与共享。只有在这样的个性展现中,我们的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能力的提升。
就“对联复习单”的“拓展实践”这个环节而言,我们在拓展实践中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中考实战题进行解答,总结规律;再让学生自己尝试出一些相关的对联练习题,供同桌或其他同学做;第三,让学生收集一些趣联、春联等,然后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激发学生对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拓展实践”的设计,正是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复习的热情和提高复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与完善复习单。因此,我们只有把这个空间放大,相信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这个空间自由翱翔,在这个舞台尽情表演,才能保障复习的高效。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下面,以“对联复习单”为实例解读校本复习单。
首先,铺一条路,让学生敢走。
对联,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难的题型。如果教师不认真为学生铺一条路,就可能讲了也是白讲。那么,怎样给学生铺路呢?下面从复习单的设计中逐一说来。
温故知新:让学生填写有关词的结构(指合成词),词性,短语的结构,对联的相关特点与要求,联想与想象等相关基础知识。
知识定位:让学生用根目录状归纳对联相关知识点的结构,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概念识别:通过选择题提炼正确的对联,通过判断题让学生辨别对联的正确与否。
技巧探航:先可以进行基础对联练习,然后层层深入,具体步骤有:
第一步:词对联,即词对词,如“清风”对“明月”,总结:词的结构要一致,词性要一致。
第二步:短语对联,即短语对短语,如“武艺高强”对“胸怀宽广”,总结:短词的结构一致,相对应的词的词性与结构要一致。
第三步,适当的简短对联练习,再由学生总结规律与技巧。
从上面层层的练习设计而言,一般的学生都能够从词对联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觉得对联是可以对出来的,从而消除畏难的情绪。
其次,搭一把梯,让学生能走。
当然,“技巧探航”只有以上几步是不够的,还要求有“分解与组合的对联”这一步。我们可以设计梯状表格式的对联练习,并探究相对应的解题技巧。如:
通过这样的对联设计,就像给学生搭了一把梯子,让学生明白:对对联要先抓主语,再想事件或情状等,一步一步审词琢句,就可以把对联对出来,从而让学生觉得对对联有路可寻,有路可走,并且可以在一步一步的喜悦中走向成功。
第三,装一双翅,让学生会飞。
对对联,仅有技巧还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联想与想象。教师只有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对得自如,对得顺畅,从而找到可以自由翱翔于对联这片传统文化天空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设计“技巧探航”的第五步,即给学生装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飞翔。例如:
通过这样的设计,教给学生对对联的思考方向,明确思考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撒一张网,让学生捞鱼。
中考对某一知识点的考查,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往往不能从多种多样的变化中找到相对应的解题技巧。因此,初中教师有必要撒一张大网,网罗中考中相对应知识点的可能题型,让学生去辨识与求解,从而捞到属于自己的“大鱼”。就复习单的设计而言,“变种类聚”的环节就应运而生了。例如“对联复习单”的题型类聚,从字数与结构来看,有品字题、对词题、成语题、句子题等;从出题的方式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综合实践题等;从内容上看,大体有文化题、材料提炼题、名著联想题、根据对联猜名人、宣传口号题等。
“变种类聚”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考题的考查形式,增加学生对题型变化的认识,在复习实践中提炼出相对应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第五,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表演。
无论哪一个知识点,它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考题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解题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学生装在我们教师设计的套子里。学生的智慧是难以估测的,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个总结思考的空间,一个积累拓展的空间,一个补充的空间,然后让他们探究、交流、合作与共享。只有在这样的个性展现中,我们的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能力的提升。
就“对联复习单”的“拓展实践”这个环节而言,我们在拓展实践中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中考实战题进行解答,总结规律;再让学生自己尝试出一些相关的对联练习题,供同桌或其他同学做;第三,让学生收集一些趣联、春联等,然后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激发学生对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拓展实践”的设计,正是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复习的热情和提高复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与完善复习单。因此,我们只有把这个空间放大,相信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这个空间自由翱翔,在这个舞台尽情表演,才能保障复习的高效。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