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表述,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整合
在初中阶段,对函数图像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
一、对画函数图像教学的反思
传统教学作函数图像的“三部曲”,列表 ,描点,连线。
将X取1.2.3.4.5?好算。如何描点?老师在黑板上画,一般情况下在直角坐标中,单位选取1个单位,2个单位,学生描点不准确。怎么连线呢?随手连,老师就说了,你连线得规范。所以在具体问题中,怎么列表?怎么描点?怎么连线?在教学中占用了很多很多时间。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函数图像的生成
(1)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分组讨论,用图形计算器介入不同的a值。当a为正值,随着a的增大图像开口越小;当a为负值,随着a的减小图像开口越大。
总结得出,当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越大。
我们把手工画图与计算机画图进行对比,手工画图的优点:列表,描点,连线经历了图像生成的过程。动脑画图的优势是它算得快,你给一个x它就算出一个相应的y值,电脑就把它记下来,接着就快速的连线,在初中数学是可以利用这个方法的,把电脑的优势和手工画图结合起来。
(2)对函数图像的两种生成方式的对比。
①手工画图:效率低,得到的是一个草图,图像不完整,也不准确,但学生经历了画图的全过程。
②电脑画图:快捷,准确,但看不到图像的生成过程。
③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可以使我们的课程目标从两基提升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在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能否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对函数图像进行新的教学。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三、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是怎么研究函数性质的呢?在函数性质中,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函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關,物价的涨落,股票的走势,空气质量的变化。在数学上,这些都反映为函数的变化趋势,即函数的增减性或单调性。传统课程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方法:
研究函数y=x2的图像及性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列表,描点,连线,然后对照图像说函数的性质,然后老师提问,同学们根据这个图像的走势可以得出,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一般的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存在下面关系。
图像的特征:函数的增减性,自左向右呈上升状态,y随x的增大而增大。自左向右呈下降状态,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仅凭几个点画出的图像能反映函数图像的全貌吗?x仅仅从-3到3,你就能看到从0到无穷y就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候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猜想,仅仅看直观图研究函数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直观,重视直观的使用,但不能满足这个。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研究函数
(1)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研究函数的方法能加以改正吗?
(2)能否更直观地反映变化及函数的增减性呢?
(3)能否更直观地呈现数形结合的数学呢?
(4)研究函数的性质能否仅靠直观呢?
下面我们讨论二次函数的教学,现在很多情况都是先列表,描点,连线,然后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说出性质,其实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以前就学习了一次函数,前面有y=x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经过一、 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你能利用y=x的猜想y=x2的图像吗?先用信息技术画出y=x,在用信息技术画出y=x2的图像,带着学生观察,当x=1时y=1,当x大于1时,y值就在y=x图像的上边,并且x越大,y值离直线越远,再观察x小于1时,y值在直线的下边。拉倒x反复慢慢移动几次,让学生观察点动的轨迹及对应数字的变化。问学生,你们想出y=x2的性质了吗?它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呢?你们先画图,然后再展示,跟你猜想的一样吗?然后我们在利用电脑展示y=x2图像形成的过程,跟你猜的一样吗?这样研究二次函数可以提出更多思考,并且可以借助一次函数来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五、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数学结合
(1)今天我们讲的是数形结合,利用动态的观点看函数性质。下面我们看看y=x2\2的性质的。我们利用电脑作图,在y=x2\2图像上选取一坐标,然后再拖动坐标,然后再拖动坐标,然后观察坐标的变化及变化规律,当x小于零时,y值怎么变化,当x大于零时,y值怎么变化。所以从这样一个动态图上,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体会到运动变化,体会到数形结合,这仅仅只是图形的一小部份,如果从-100到100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量的办法,在表达式里输入x2\2,在插入变量尺,再用鼠标拖动标尺让学生看到x的变化,这样我们的视野就开阔了,不到从-100到100,还可以从-500到500,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的理解。
(二)下面我们在用逻辑推理来补充直观的不足。刚才,我们利用计算机得到了一系列关于x和y的值,得到了x的变化值,对应着y的变化值。这比传统教学得到的信息更丰富,另外我们利用直观手段,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在图像上运动。这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是怎么变化的。所以说,我们利用计算机更充分的利用直观的手段,去发现函数的性质,提出了猜想。你电脑算的怎么快,在怎么先进,也不能呈现从负无穷到正无穷这个函数图像。怎么办呢?
在黑板上书写证明:当a大于零时,y=ax2在x大于零时,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证明:取自变量大于零的两个值x1,x2,设x2大于x1,显然当x1变到x2时,自变量显然变大了。如果也能证明y1,y2也有这样的关系,有y2大于y1这就证明了函数值随之增加。事实上,y2-y1=ax22—ax12,通过分解应式的到a(x2+x1)(x2-x1),由于x2大于x1大于零,所以x2+x1大于零,x2-x1大于零,所以y2-y1大于零,y2大于y1。这就证明了y2大于y1。这就有传统的推导补充了信息技术直观的不同,用这样的方式去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做数学的过程。
我们不是用电脑削弱学生的思考,而是用电脑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要考虑怎么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传统的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整合。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整合
在初中阶段,对函数图像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
一、对画函数图像教学的反思
传统教学作函数图像的“三部曲”,列表 ,描点,连线。
将X取1.2.3.4.5?好算。如何描点?老师在黑板上画,一般情况下在直角坐标中,单位选取1个单位,2个单位,学生描点不准确。怎么连线呢?随手连,老师就说了,你连线得规范。所以在具体问题中,怎么列表?怎么描点?怎么连线?在教学中占用了很多很多时间。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函数图像的生成
(1)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分组讨论,用图形计算器介入不同的a值。当a为正值,随着a的增大图像开口越小;当a为负值,随着a的减小图像开口越大。
总结得出,当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越大。
我们把手工画图与计算机画图进行对比,手工画图的优点:列表,描点,连线经历了图像生成的过程。动脑画图的优势是它算得快,你给一个x它就算出一个相应的y值,电脑就把它记下来,接着就快速的连线,在初中数学是可以利用这个方法的,把电脑的优势和手工画图结合起来。
(2)对函数图像的两种生成方式的对比。
①手工画图:效率低,得到的是一个草图,图像不完整,也不准确,但学生经历了画图的全过程。
②电脑画图:快捷,准确,但看不到图像的生成过程。
③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可以使我们的课程目标从两基提升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在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能否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对函数图像进行新的教学。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三、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是怎么研究函数性质的呢?在函数性质中,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函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關,物价的涨落,股票的走势,空气质量的变化。在数学上,这些都反映为函数的变化趋势,即函数的增减性或单调性。传统课程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方法:
研究函数y=x2的图像及性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列表,描点,连线,然后对照图像说函数的性质,然后老师提问,同学们根据这个图像的走势可以得出,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一般的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存在下面关系。
图像的特征:函数的增减性,自左向右呈上升状态,y随x的增大而增大。自左向右呈下降状态,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仅凭几个点画出的图像能反映函数图像的全貌吗?x仅仅从-3到3,你就能看到从0到无穷y就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候我们得到的只是一个猜想,仅仅看直观图研究函数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直观,重视直观的使用,但不能满足这个。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研究函数
(1)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研究函数的方法能加以改正吗?
(2)能否更直观地反映变化及函数的增减性呢?
(3)能否更直观地呈现数形结合的数学呢?
(4)研究函数的性质能否仅靠直观呢?
下面我们讨论二次函数的教学,现在很多情况都是先列表,描点,连线,然后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说出性质,其实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以前就学习了一次函数,前面有y=x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经过一、 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你能利用y=x的猜想y=x2的图像吗?先用信息技术画出y=x,在用信息技术画出y=x2的图像,带着学生观察,当x=1时y=1,当x大于1时,y值就在y=x图像的上边,并且x越大,y值离直线越远,再观察x小于1时,y值在直线的下边。拉倒x反复慢慢移动几次,让学生观察点动的轨迹及对应数字的变化。问学生,你们想出y=x2的性质了吗?它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呢?你们先画图,然后再展示,跟你猜想的一样吗?然后我们在利用电脑展示y=x2图像形成的过程,跟你猜的一样吗?这样研究二次函数可以提出更多思考,并且可以借助一次函数来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五、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数学结合
(1)今天我们讲的是数形结合,利用动态的观点看函数性质。下面我们看看y=x2\2的性质的。我们利用电脑作图,在y=x2\2图像上选取一坐标,然后再拖动坐标,然后再拖动坐标,然后观察坐标的变化及变化规律,当x小于零时,y值怎么变化,当x大于零时,y值怎么变化。所以从这样一个动态图上,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体会到运动变化,体会到数形结合,这仅仅只是图形的一小部份,如果从-100到100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量的办法,在表达式里输入x2\2,在插入变量尺,再用鼠标拖动标尺让学生看到x的变化,这样我们的视野就开阔了,不到从-100到100,还可以从-500到500,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的理解。
(二)下面我们在用逻辑推理来补充直观的不足。刚才,我们利用计算机得到了一系列关于x和y的值,得到了x的变化值,对应着y的变化值。这比传统教学得到的信息更丰富,另外我们利用直观手段,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在图像上运动。这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是怎么变化的。所以说,我们利用计算机更充分的利用直观的手段,去发现函数的性质,提出了猜想。你电脑算的怎么快,在怎么先进,也不能呈现从负无穷到正无穷这个函数图像。怎么办呢?
在黑板上书写证明:当a大于零时,y=ax2在x大于零时,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证明:取自变量大于零的两个值x1,x2,设x2大于x1,显然当x1变到x2时,自变量显然变大了。如果也能证明y1,y2也有这样的关系,有y2大于y1这就证明了函数值随之增加。事实上,y2-y1=ax22—ax12,通过分解应式的到a(x2+x1)(x2-x1),由于x2大于x1大于零,所以x2+x1大于零,x2-x1大于零,所以y2-y1大于零,y2大于y1。这就证明了y2大于y1。这就有传统的推导补充了信息技术直观的不同,用这样的方式去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做数学的过程。
我们不是用电脑削弱学生的思考,而是用电脑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要考虑怎么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传统的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整合。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