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目前主要存在学校顶层设计不支持生物化学教学、教师医学基础知识薄弱、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学校应该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加强对生物化学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培训,同时在教学改革要因地制宜,提升教师在教改中的话语权。解决这些问题,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 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75-02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或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医学基础。同时生物化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学科,当前教材中的大量内容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当前医学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通用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生物化学教学在医学院校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生物化学在医学院校为基础医学课程,但按照国家学科门类划分隶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同时由于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作用和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不重视,导致当前医学院校生化教学存在严重问题,也是执业医师考试中学生失分比较多的模块。
1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顶层设计不支持生物化学教学
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几乎所有本科、专科和研究生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师还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导致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为其他教研室的1.5~2倍,个别老师承担课时超过400学时。然而,究其原因并不是学校缺少能够承担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师(许多生物化学专业毕业的硕博士都分散在学校中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行政岗位上),而是由于学校在顶层设计上不鼓励学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如下:(1)学校不要求实验室科研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规定这部分人员如果承担教学任务要超过专职教学任务的1/3才可以取得教学津贴,这导致科研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上几十节课都是零课酬,从而导致其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2)学校对专职教师管理过于严苛导致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不敢承担教学任务,如教师迟到,精确到按迟到分钟数不同进行处罚,迟到超过20 min即年度考核不称职,扣罚3个月津贴,当年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评定。(3)学校对科研人员科研工作量没有要求,也没有要求他们在没有课题的情况下应该承担教学任务。
1.2 教师医学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医学教育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提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生物化学隶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同时许多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教师也不愿意从事生物化学教学,这导致除了早期从临床专业留校教师外,目前大多数生物化学教学人员为生物学教育背景,医学基础知识薄弱。虽然这些教师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比较扎实,但在教学过程中与临床结合较少,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医学教学上开展较多的PBL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明显的医学知识储备不足。
1.3 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效”
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多由学校行政部门主导,教师话语权过低,导致目前的教学改革形式很好,但效果较差。以PBL教学为例,自2000年我国各主要医学院校负责人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参加了《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研讨会后,PBL教学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PBL教学是目前医学教学领域中的最大改革,被标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现实情况是PBL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多学科的教育背景,国外大学PBL教学多实行一名生物化学学科导师和一名临床医学学科导师的双导师制。但目前国内普遍都采取生物化学导师一人承担,由于其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在学生讨论临床案例时常超越了指导教师的能力,甚至学生讨论已经进入“歧途”指导教师都不知道。PBL教学一般要求小班授课,如果学生能够进行深度讨论,每个教学班人数不应超过20人,而国外医学教育一般均为“精英教育”,招生临床医学学生较少,一般都不超过100人,因而PBL教学在国外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国内一般普通地方院校都招生几百人,如果合计预防、口腔、影像、中西医等面向临床的学生超过千人,导致一些学校PBL教学30多人一组,甚至有些学科受教师数量限制就在上百人的大课堂分3~5组进行讨论,或者有些学生直接让毫无教学经验的在校研究生组织教学。这都导致目前国内PBL教学改革形式五花八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不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且知识也没学到。
2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学校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生物化学教学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使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可以相互换算,打通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的边界,给予参加教学的科研人员适当的教学补助,鼓励愿意参加教学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教学。由于教学工作涉及知识面较广,科研人员再参加教学工作会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其科研工作。而同时科研人员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适当修订教学事故和教学差错认定办法,只要教师没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没有触犯不能弥补的损失,都应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而不至于仅仅因为上课迟到,就全年工作不称职了,当年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評定。
2.2 加强对生物化学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应当对基础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对学生“因材施教”,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的培养:(1)对不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知识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优点是收获大,收效快;缺点是挤占教师休息时间、抵触情绪多。(2)要求教师去临床学院听课,优点是教师灵活把握时间、抵触情绪少;缺点是无法督促老师去听课,效果不能保证。(3)通过参加医学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学术会议进行提高,优点是效果好,抵触少;缺点是消耗经费较多。整体来看学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并举的方式,加快生物化学教师的培养,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2.3 教学改革要“因地制宜”,提升教师在教改中的话语权
教学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因而教学改革的方案只有得到教师的认同才能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无论是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当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需要改革。但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动辄每个教学班都超过150人的情形下,如何组织切实有效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毫无疑问,PBL教学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显著的优势[1],此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反面也有独到之处,但如何将PBL“本土化”,如何找到合适的PBL教学方式,仍然需要生物化学一线教学工作人员去探索。
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存在教师医学知识背景薄弱的问题,而生物化学又几乎是所有涉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又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同时生物化学又是临床、预防、口腔和影像等专业执业医师的考试科目,也是学生毕业后临床职业生涯中解决医学问题的工具学科,这都要求学校从制度上高度重视生物化学教学,解决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崇奇,张晨岭.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22-25.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 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75-02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或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医学基础。同时生物化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学科,当前教材中的大量内容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当前医学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通用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生物化学教学在医学院校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生物化学在医学院校为基础医学课程,但按照国家学科门类划分隶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同时由于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作用和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不重视,导致当前医学院校生化教学存在严重问题,也是执业医师考试中学生失分比较多的模块。
1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顶层设计不支持生物化学教学
由于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几乎所有本科、专科和研究生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师还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导致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为其他教研室的1.5~2倍,个别老师承担课时超过400学时。然而,究其原因并不是学校缺少能够承担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师(许多生物化学专业毕业的硕博士都分散在学校中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行政岗位上),而是由于学校在顶层设计上不鼓励学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如下:(1)学校不要求实验室科研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规定这部分人员如果承担教学任务要超过专职教学任务的1/3才可以取得教学津贴,这导致科研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上几十节课都是零课酬,从而导致其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2)学校对专职教师管理过于严苛导致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不敢承担教学任务,如教师迟到,精确到按迟到分钟数不同进行处罚,迟到超过20 min即年度考核不称职,扣罚3个月津贴,当年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评定。(3)学校对科研人员科研工作量没有要求,也没有要求他们在没有课题的情况下应该承担教学任务。
1.2 教师医学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医学教育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提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生物化学隶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同时许多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教师也不愿意从事生物化学教学,这导致除了早期从临床专业留校教师外,目前大多数生物化学教学人员为生物学教育背景,医学基础知识薄弱。虽然这些教师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比较扎实,但在教学过程中与临床结合较少,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医学教学上开展较多的PBL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明显的医学知识储备不足。
1.3 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效”
目前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多由学校行政部门主导,教师话语权过低,导致目前的教学改革形式很好,但效果较差。以PBL教学为例,自2000年我国各主要医学院校负责人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参加了《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研讨会后,PBL教学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PBL教学是目前医学教学领域中的最大改革,被标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现实情况是PBL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多学科的教育背景,国外大学PBL教学多实行一名生物化学学科导师和一名临床医学学科导师的双导师制。但目前国内普遍都采取生物化学导师一人承担,由于其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在学生讨论临床案例时常超越了指导教师的能力,甚至学生讨论已经进入“歧途”指导教师都不知道。PBL教学一般要求小班授课,如果学生能够进行深度讨论,每个教学班人数不应超过20人,而国外医学教育一般均为“精英教育”,招生临床医学学生较少,一般都不超过100人,因而PBL教学在国外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国内一般普通地方院校都招生几百人,如果合计预防、口腔、影像、中西医等面向临床的学生超过千人,导致一些学校PBL教学30多人一组,甚至有些学科受教师数量限制就在上百人的大课堂分3~5组进行讨论,或者有些学生直接让毫无教学经验的在校研究生组织教学。这都导致目前国内PBL教学改革形式五花八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不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且知识也没学到。
2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学校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生物化学教学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使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可以相互换算,打通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的边界,给予参加教学的科研人员适当的教学补助,鼓励愿意参加教学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教学。由于教学工作涉及知识面较广,科研人员再参加教学工作会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其科研工作。而同时科研人员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适当修订教学事故和教学差错认定办法,只要教师没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没有触犯不能弥补的损失,都应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而不至于仅仅因为上课迟到,就全年工作不称职了,当年不能参加职称晋升評定。
2.2 加强对生物化学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应当对基础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对学生“因材施教”,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的培养:(1)对不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知识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优点是收获大,收效快;缺点是挤占教师休息时间、抵触情绪多。(2)要求教师去临床学院听课,优点是教师灵活把握时间、抵触情绪少;缺点是无法督促老师去听课,效果不能保证。(3)通过参加医学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学术会议进行提高,优点是效果好,抵触少;缺点是消耗经费较多。整体来看学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并举的方式,加快生物化学教师的培养,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2.3 教学改革要“因地制宜”,提升教师在教改中的话语权
教学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因而教学改革的方案只有得到教师的认同才能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无论是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当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需要改革。但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动辄每个教学班都超过150人的情形下,如何组织切实有效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毫无疑问,PBL教学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显著的优势[1],此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反面也有独到之处,但如何将PBL“本土化”,如何找到合适的PBL教学方式,仍然需要生物化学一线教学工作人员去探索。
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存在教师医学知识背景薄弱的问题,而生物化学又几乎是所有涉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又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同时生物化学又是临床、预防、口腔和影像等专业执业医师的考试科目,也是学生毕业后临床职业生涯中解决医学问题的工具学科,这都要求学校从制度上高度重视生物化学教学,解决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崇奇,张晨岭.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