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诗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一般的年龄,首先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让他们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持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曾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这一切都成了一种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一优势资源潜藏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没有得到合理巧妙的开发。一旦这种潜存的优势被开发出来,便会闪烁出异常的光芒。我尝试着在中年段学生中开展了童诗创作活动。实践告诉我们,儿童可以成为儿童诗创作的主人。
  
  一、在欣赏中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器。”刘勰的话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得先进行了解。因此,我认为,童诗写作的快捷方式,也应该是从欣赏开始。让孩子们多读一些儿歌、好的童诗作品,让诗和他们亲密接触,充分体验、感受其中的美妙,其中的情趣。刚开始时,我自己选择了一些好的儿歌、童诗在早读课、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们欣赏。如:欣赏台湾儿童诗人林焕彰写的《小猫》这首诗:“午睡时/风走过窗口/摇了几下风铃/——叮当地/就走了/我养了一只小猫/跳上床来/很惊奇地瞧着/窗外/那时/一片白云飘过/以为是一条鱼/它很快地/冲出去。”风铃一响引起小猫的注意,看见窗外飘过一片白云,当作飞过一条鱼,连忙冲了过去。小猫的举动是可笑的,但正是这种傻得可爱的傻劲儿,唤起了诗人创作的欲望。学生欣赏了以后,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动孩子们自己搜集儿歌、童诗,让孩子们自己背诵、体会、欣赏。这些优秀的诗篇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当孩子们的心湖荡起一个又一个涟漪,也就达到了一次又一次激起创造欲望的目的。
  
  二、在模仿中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写童诗也是如此。模仿优秀的作品可以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的熏陶,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当然,指导孩子们模仿并不是机械照搬,而是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发展个性。因此,“仿”是一座通往“创”的桥梁,是提高孩子们童诗创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册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大量优秀的儿歌、儿童诗作品。在教好这些儿歌、儿童诗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重视抓住时机,引导孩子们模仿着写诗。如:低年级教了《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后,可以让孩子们写写关于夏夜的诗。高年级教了《快乐的足球赛》后,可以让孩子们写写关于课外生活的诗。教了《时光老人的礼物》后可以让孩子们写写关于珍惜时间的诗等,这样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课文本身写得很优美,有浓郁的诗意,老师也应当因势利导,深入挖掘,触动学生的灵感。如:教学第七册《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启发学生思考:你的早晨是怎样醒来的?一位同学就写了这样一首题为《早晨》的诗:“我的早晨/是外婆慈爱的叫声/唤醒的/大街的早晨/是我们上学的脚步声/踩醒的/校园的早晨/是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吵醒的。”
  
  三、在体验中让学生情动辞发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观察与思考即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具体途径。学生的灵性往往是在丰富的体验中产生的,有了真正的体验,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就会情动辞发,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1、在生活中体验
  儿童写诗也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和经历过的事情。也就是说,诗就在生活中。只有积累了很多生活,灵感来时才能喷涌而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厚积薄发。首先要引导孩子们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表现它,那样的诗才会充满真实的情感。洪宇航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老师的赞歌》:“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大门,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谁,让我们扬起船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谁,像慈母一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是你啊,老师!/你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前往知识宫殿的路,/也照亮了我们的未来!/在此,我衷心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2、在观察中体验
  生活是小诗的源泉,观察则是小诗的基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总是千百万化的,只有用心去体验,进行认真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写出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小诗。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观察和写诗有机统一起来,使训练落到实处。如:一天下了一场大雪,我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一首小诗,孩子们写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诗,令我惊叹不已。如:刘画画同学写了一首小诗——《雪》:“又是一年冬季,/雪纷纷扬扬下着。/像精灵好淘气,/像棉花特松软。/雪,落在人们的脖子里,/凉飕飕的;/雪,落在神州大地上,/一片银色入眼帘。/雪,你的美丽让我陶醉。/我爱你,家乡的雪。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为了唤起孩子们保护青蛙的意识,我引导孩子们课后观察青蛙,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一首首小诗。如季文懿同学写了一首题为《青蛙》的小诗:“青蛙青蛙本领大,/田园卫士保庄稼。/跳入田里奏乐曲,/和谐音符真动听。/青蛙功劳真是大,/秋后丰收全靠它。
  3、在读书中体验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将读、思、议、写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我引导学生用小诗来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调动他们乐于练笔的积极性。刚开始时,我引导孩子们选择精彩片段,归纳主要内容。将主要内容进行提炼,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上好的词语,注意押韵,反复诵读,认真修改。改得读起来琅琅上口,自己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有味,这样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修改,典型的修改处应当说出修改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全体写诗的孩子受益。过了一段时间,我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写诗的方法,孩子们意识到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童诗也是一种创造,它的诞生也依赖丰富的想象。经过实践,我深深地知道,我们教师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的主要工作在于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而不必刻意灌输太多专门的写作技巧。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论学完什么课文,孩子们都能用小诗来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如:在学完《趵突泉》一文后,林昊楠同学写了题为《咏趵突泉》的诗:“大泉大泉真美丽,/一年四季永不停息。/纯洁活泼又鲜明,/真是旅游好圣地。/趵突泉呀真美丽,/我们大家都想去。”如:在学完《西湖的“绿”》一文后,陈俊杰同学写了题为《西湖》的诗:“西湖六月显迷蒙,/灵隐苍翠树参天。/漫步苏堤青苔绿,/观鱼花港荷叶舞。/子瞻赞叹西湖美,/果然无有半点虚。如在学完《父亲的菜园》一文时,上官白羽同学写了题为《父亲的菜园》的诗:“父亲坚定开荒地,/双肩红肿脚起泡,/虽说暴雨突降临,/父亲也要把荒开,/荒地变成绿翡翠,/春夏秋冬收获大。/学习父亲坚毅志,/开垦荒地有决心。”
  
  四、在激励中让学生主动发展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对孩子来说,老师与同学的承认与欣赏是激起写诗热情的最有效的方法。
  1、放大表扬,树立自信
  许多孩子会出现“嘴高手低”的现象,因此在评价孩子写小诗时,要多寻找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对那些后进生更要特别关注,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如:用上了个好词,或少了些错字,都应该“放大表扬”,不断地给以评价和激励,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对写诗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孩子们始终一种强烈的表现欲。
  2、搭建平台,感受成功
  孩子们更需要成功的体验,作为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为他们建构展示的舞台,从而激起更大的写诗热情。四个鲜红的五角星出现在学生的本子上时,他们便可以把自己的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出来,高高地张贴在“彩色的桥梁”这个专栏里,他们还可以自豪地上台来宣读自己的小诗,那神情不亚于得了冠军。张贴与上台既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示范。我还在班上开展各种比赛,如:为自己的诗配插图。在文字中配以鲜艳的彩画,学生显得很有兴趣,也愿意修改自己的小诗。我们还开展“我的第一本书”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写的文章装订成一本书的样子,并自制封面。评比看谁的“书”最漂亮。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写诗的成就,品尝到稿纸一页一页加厚的喜悦,学生对写诗的兴趣也一天天变浓。期末,本班还评选“优秀小诗人”,除了颁发奖状外,还适当奖励一些纪念品。
  总之,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老师能做有心人,引导点拨得法,孩子就能写出好诗来。在更多同行的积极参与下,儿童诗必能走向一个草长莺飞的崭新时代。
  (作者单位:354100福建省光泽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色的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要办好新世纪的学校,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该如何去营造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呢?作为一个教导主任,我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优化师德建设,拓展师德境界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题
期刊
2004年7月20日至8月9日——在时间坐标轴上代表二十天,但却是毕节地区第二期“义教工程”初中学科教师培训的日子,那是一段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日子。当时,我校有十名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我有幸参加这次学科的培训,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教师职业德》、《教育政策法规》、《新课程通用知识》等课程,学员与学员之间、老师与学员之间进行了极积的互动交流。当时也有人说在应试教育的年代,谈什么新课程改革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它除了需要细心、耐心和诚心外,还需要班主任准确把握沟通师生关系的切入点,这可以通过一句关切的话语,一束赞扬的目光,一个激励的手段,只要达到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就算成功了。三年多的班主任工作,对此,我深有体会。  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创造一个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    一、班级管理    1、创造一个好的班级氛围  一个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沟通,
期刊
笔者工作十余年,很庆幸也很蹊跷,年年上小学高年级、接新班,当班主任。每到新学年伊始,都急于去认识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急于去熟悉那一个个富有求知欲望、天真烂漫的学生,就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便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总认为: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学生,摸清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反过来,班主任只有身临工作第一线,,让学生围绕你的“指挥
期刊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一位好的校长,同样一个好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是教书育人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比一般教师的任务艰巨得多,这样便要求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班主任的品质对班集体的形成发展和
期刊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不要把语文教学看作只管语文知识的灌输,甚至是学生考试的需要,而应当把语文课当作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学科。  读书能力是一个内涵非常非常的概念,读书品格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渗透过程,在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读书品格。    一、主动性品格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读书也是这样。语文
期刊
科技的更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手段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科学化,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多种电教媒体巧妙地组合
期刊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其文大多为几经筛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精美,每篇文章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窗口。故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这一美的窗口,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一、赏文悟意,感知绚丽迷人的自然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赞美自然风光之文,教学中,教者可与学生在共赏其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遨游广袤的太空,欣赏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深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如:
期刊
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
期刊
案例:  叶老师热爱文学,写得一手好文章,一笔漂亮的字,自身语文素质较高。叶老师教斯斯所在班语文3年了,但斯斯和班里的部分同学却产生了严重的畏考情绪,对学习语文没有信心,谈“语”色变。经常不更正试卷,试卷不给家长看,不签字,甚至将老师批改后的试卷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有时还讨厌上语文课,语文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四年级,斯斯班新换了万老师教语文,一年后,斯斯和他的同学居然迷上了语文,甚至盼着万老师的各
期刊